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百万亿(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这相当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世界人口翻了一番。
尽管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背景下,2019年中国经济存在较大下行压力,但四季度中国经济总体企稳,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四季度增长6.0%。
进入四季度以来,PMI、工业、投资、消费、利润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最新公布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些信号:继11月触底反弹之后,12月工业再度大幅反弹,报收6.9%,增速比11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201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在8.0%的水平上企稳,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0%;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比1-11月份加快了0.2个百分点,今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逆周期调节背景下,投资在稳增长中仍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因而前景可期。
工业好于预期,四季度大幅反弹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表示在2019年12月23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预计2019年全年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左右。而实际上工业的表现要好于预期。
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0%,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0%。
私营企业经营的好转是工业好转的关键:2019年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8%;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而私营企业则增长了7.7%。
结构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和2.7个百分点。2019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实现了1.8%的正增长,尤其是12月当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
值得注意的是,继11月触底反弹之后,12月工业再度大幅反弹。2019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比11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所所长秦海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2019年,我国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各地密集出台一系列旨在改善制造业发展环境、抢占新兴产业高地、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政策措施,这为我国工业经济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实现平稳增长提供了保障。
他表示,从月度增速看,201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波幅明显扩大,年内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4.1个百分点,而2015-2018年波幅均不超过2个百分点。同时,月度增速在3月、6月、9月、12月分别冲高至8.5%、6.3%、5.8%、6.9%的阶段性高峰,表明工业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冲击,比如,2019年,我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速持续下探。
展望2020年,秦海林表示,尽管国际经贸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仍在增强,工业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有增无减,但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在新技术新产业的带动下,我国工业经济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他预计,今年我国工业投资增速有望触底回升,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仍将低速增长,工业企业效益有望逐步改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有望由负转正,实现小幅回升。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5%-6%。
受汽车拖累,消费缓中趋稳
2019年消费仍维持放缓态势,数据显示,201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8.0%,低于前年的9%的增速。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72260亿元,增长9.0%。
农村市场潜力正在持续释放。去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1317亿元,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332亿元,增长9.0%。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6721亿元,增长9.4%;商品零售364928亿元,增长7.9%。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8.7、4.6、4.1、1.7个百分点。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与思想实践研究院副院长厉克奥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消费增速虽然超过同期GDP的增速,但相较于去年,增速有所下滑。其中12月网络零售增速同比下滑较为明显。
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0.9%、15.4%和19.8%。
民生证券在研报中指出,12月商业活动受春节前置和经济预期改善可能有所提升,双十一需求透支可能拖累网上消费,竣工加速回升带动房地产后周期消费回升,汽车零售难有显著改善,因而复苏效果缓慢。
厉克奥博也指出,汽车市场销量增速持续下降,拖累了去年的总体消费。从2018年年末开始的汽车消费下降的态势依然没有改变,由于汽车消费在消费零售总额中占比达到10%以上,汽车消费下降拖累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约0.8个百分点。
他表示,当下处于国五排放标准与国六排放标准交替之际,汽车消费者多持币观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疲软的汽车销售市场。从地区分布来看,不管城市还是乡村,汽车作为必需品,保有量仍在不断上升。然而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汽车保有量已非常大,高收入群体购车量受到政策限制,但是在三四线城市居民收入尚无法充分满足购车需求,汽车消费能力尚未完全释放。
2019年中国汽车类消费出现0.8%的负增长,在1-11月额以上企业汽车类销售总额同比增速出现连续11个月负增长,不过好消息是,12月的汽车类消费出现了1.8%的正增长,这或许意味着拖累全年消费的汽车正出现企稳迹象。
投资触底反弹,未来前景可期
2019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5.4%。低于前年5.9%的增速。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8%,制造业投资增长3.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9%。
不过,从月度数据上看,与工业、消费等数据一样,投资增速也呈现企稳回升的暖意。
2019年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为551478亿元,5.4%的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44%。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11159亿元,比上年增长4.7%,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厉克奥博表示,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下1992年2月以来低点。2019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额上升至本年度最高点6.3%,4-5月份明显回落,6月份稍有回升,但到下半年总体仍层下降的态势。
分行业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长低迷。制造业投资增长率在1-4月大幅度跌落,到4月份增长率为2.5,4-7月份稍有回升,8-11月份保持在2.5%附近,他认为,这主要是企业效益不佳,降低了企业投资热情。
房地产投资增速也缓步下行。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4月呈现上升趋势,同比增长11.5%。到2019年下半年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长量稳步下滑。厉克奥博指出,今年全国房地产调控次数已达575次,远超去年全年450次。受房住不炒和棚改退潮影响,房地产销售景气度下滑,三四线城市降温相对明显。
近年来基建投资增速也持续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厉克奥博表示,2019年基建增速在4%附近波动,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经济增速。换言之,近一年多以来,基建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厉克奥博指出,尽管过去数年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相比,中国许多基础设施不论在总量上还是人均水平上仍有差距。因此他认为,中国仍有尚待释放的基建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基建投资仍将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发挥投资在稳增长当中的关键性作用。一方面要保持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相对稳定,后者在经济增长中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提振低迷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
徐洪才表示,今年赤字率可能提高到3.0%,中国将进一步减税降费,同时,基建有望进一步加码,中国有可能适度扩大财政支出。
他指出,中国经济的逆周期调节不会再搞几万亿的刺激计划,未来投资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投资的效率,优化投资的结构,避免产生新的产能过剩。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更需要通过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比如打破一些行业的垄断,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从而调动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的积极性,而这两者目前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6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