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铸造汉朝巅峰一代雄才伟略的传奇君王汉宣帝

铸造汉朝巅峰一代雄才伟略的传奇君王汉宣帝



他的经历读起来,给人一种落魄的少年王孙奇幻漂流的感觉。长安城里一个曾经放荡不羁的游侠少年,是如何成长为一个心机似海威不可测的一代明主的,想想就带感。

1 生于帝家 长于牢狱

汉宣帝是汉武帝太子刘据的孙子,出身所月便遭遇不幸,含着的金汤勺反而成了破汤勺。

汉武晚年,多病多嫉又迷信术士,宠爱少子。自从太子的外家靠山卫青霍去病死去之后,与太子不和的人见太子孤立外援,便开始祸心日炙群起而构陷污蔑。

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起,太子刘据起兵自保,最后流亡自杀。太子起兵流亡,身边的人算是倒了大霉了。汉宣帝的奶奶史良娣,两个叔叔和他爸爸刘进母亲王翁须全死于非命。只能感叹皇家无亲情,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汉宣帝,在襁褓中就进了监狱。

幸好天所兴之,必有大福。此时管监狱的是个忠厚老实的好心人丙吉,怜悯皇曾孙无辜而派忠厚老实的女囚好好的哺育曾孙,把皇曾孙安排在宽敞明净的上房。鉴于古代高发的婴儿夭折率和封建王朝监狱那种地狱模式的环境,汉宣帝能健康的活下来,真是生猛又幸运啊。

丙吉处理巫蛊之祸,多年不得结案,因此也就多年掌管长安监狱。武帝不发赦令,这个皇孙的身份就成了问题。丙吉的举动,很可能是在庇佑皇曾孙。刘询在监狱中重病,丙吉费尽心力,才有救活了他,用自己的私人资产出衣食养育曾孙。【这一点很有问题,据史书说鲁郡丙氏非常富裕,且丙吉离职狱官之后,就步步高升,非常得大将军霍光看重。在废立问题上,搬出了汉宣帝刘询。推测可能有一个受过太子恩惠的小集团,在保护着皇曾孙。】

公元前87年,武帝病重,望气的人说长安监狱有天子之气。武帝立马来了精神,派使者去登记一下监狱中在押的人,全部杀掉。迷信天命运数,终不醒悟。即是明主天才,又是迷信暴君,人性便是这样复杂。此时还在监狱中艰难度日的皇曾孙,还不知道又有一柄屠刀要向自己袭来了。

万幸,丙吉又站了出来,把使者拦在门外边不让进来,就这样僵持了一夜。丙吉对使者喊话说“无罪的犯人,也不能滥杀。更何况有皇曾孙在。”使者郭穰无奈,只好掉头去汇报武帝。

武帝对于太子无辜而死之事已经有所醒悟,建归来忘思之台,思子宫。又烧死苏文,诛刘屈氂全族,因为太子一死而得封侯的人无一善终。【举报刘屈氂李广利大逆的就是这个郭穰,看来当时水很深啊。】巫蛊之祸牵连甚广,堪称是汉武帝晚年的最大事件。

武帝感叹良久,还是没有舍得再兴杀戮了,于是便大赦天下。可是为了新的继承人刘弗陵的帝位稳固,皇权再兴波折,没有再强调皇曾孙的身份。皇曾孙刘病已虽走出了监狱,依旧是落魄飘零。丙吉把皇曾孙刘病已送到了奶奶史良娣的母家。多灾多难的皇曾孙刘病已,就这样身单影孤却又顽强坚韧的活了下来。

幸丙吉之忠厚,赖好心人的帮助,天命未曾弃汉,而又希汉德复兴。丙吉有厚恩于汉宣帝,而从不宣扬。仁厚君子之风,可以说的上是纯正了。汉祚未衰,实在是这些君子志士的功劳。

以后登上帝位的汉宣帝不知道该怎样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唯有史书记载他曾经对着祖母留给自己的一个印度小宝镜长时间的感叹呜咽,又厚赏养育自己的那些女囚。

帝王无亲,唯以天下为亲。虽然以后也富有四海,威加海内,可是自己出生以后就没了关于父母兄妹爷爷奶奶的记忆,实在是人世间的大悲苦。每思及此,宣帝不可能不哀婉久绝。

2长安长 衣衫薄

武帝后来下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上报宗正并列入宗室属籍中,此时皇曾孙刘病已的宗室地位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

不过作为一个“得罪先帝,亡不即死”的罪人太子刘据的后裔,当时人都相信刘病已能作为一个落魄王孙而活着,就是他最好的命运了。

公元前82年,也就是始元五年,有一个男子乘着黄犊车,插着画有龟蛇图案的黄旗帜,身穿黄色长衣,头戴黄帽,来到皇宫北阙,自称是卫太子。公车令将此事上奏汉昭帝,汉昭帝下诏让公卿将军中二千石等官吏一起去辨认真伪。长安中官吏、百姓围观者多达数万人。右将军率军队来到宫城下,以防备发生意外情况。前来辨认的丞相、御史、中二千石等官吏都不敢表态。隽不疑后到,他来到以后立即命令属吏将此人逮捕起来。有人劝他说:“此人是不是卫太子现在还弄不清楚,姑且等等再说吧。”隽不疑说:“诸位何必畏惧卫太子呢!春秋时期卫国太子蒯聩因违抗其父卫灵公而逃亡国外。等卫灵公死后,蒯聩的儿子蒯辄继承了王位,这时蒯聩请求回到卫国,蒯辄为维护先王的意志而拒绝了蒯聩的要求。孔子在《春秋》一书中肯定了蒯辄的做法。如今这位卫太子也曾得罪过先帝,他逃亡在外而没有接受处死,现在又自己来到,他是我朝的罪人。”于是就将此人送往皇家监狱。


汉昭帝和大将军霍光听说此事后很赞赏隽不疑,说:“公卿大臣们都应该像隽不疑这样,懂得如何运用经术来维护大义。”
这就是有名的卫太子事件,假冒卫太子的男子最后死于牢狱。刘病已在往后的岁月,就更被大臣们敬而远之了。

汉昭帝名正言顺,刘病已孤立无援,若是那一天汉昭帝有了忌惮之心,皇曾孙像只蚂蚁一样被杀死也说不定。对于生活在民间的刘病已,大臣们基本上都装作看不见,有的甚至带着轻蔑的味道。

汉宣帝就在这样渡过了自己平淡而又激情的少年时光。汉王朝依旧繁盛,长安依旧华美,没有人会在意这样一个孤单落魄的王孙的。毕竟,朝堂上的辅政权之争,站位问题可比一个小小的皇族重要多了。

汉宣帝虽在宫中受教抚育,却又喜爱远游。大概是冰冷而又无人情的宫廷,不能赋予这个少年太多的安全与尊重吧。在宫里,他的叔祖汉昭帝是唯一的星辰。在宫廷以外,他才能感受到自在和快活。祖父住过的地方,父亲住过的地方,可是到了他这一辈只能作为一个普通的皇族而活着。甚至还要担惊受怕于朝堂的诡谲,看着那些宫人宫女的白眼。每个月领着不多的月俸,连个车马都没有。

幸好没有人注意到刘病已,他还是自由而放肆的。年少的皇曾孙在长安的诸陵,三辅之间游历。他在诸陵的风光中仗剑高歌,他在长安的闹市里看人斗鸡,像个真正的游侠儿,长安少年。宫廷的厚重,祖辈的荣耀似乎都跟他无关。民众的困苦,官吏的威福,吏治的门路想必他也是看在眼里的。这些草莽之中的细微知识,却深深的教育了刘病已。以后汉宣帝的严苛吏治,汉家制度未尝不与此有关。

刘病已在慢慢成长,颇受掖庭令张贺之恩。张贺以前做过太子刘据的门客,和刘据关系良好。因此爱怜故人之后,对皇曾孙颇多抚恤,刘病已也感激在心。

时间匆匆流逝,刘病已也到了要娶妻的时候。

刘病已个子很高,毛发旺盛,可能鼻子也很大。【宣帝儿子淮阳王长大,而祖父刘据鼻子很大。。】

深受太子恩惠的张贺想要把孙女许配给他,却被弟弟张安世一顿臭骂“曾孙乃卫太子后也,幸得以庶人衣食县官,足矣,勿复言予女事。”从这句话便能看的出来,汉宣帝年少时候不仅地位尴尬,连吃的用的也是等同平民。非但没有一丝皇族的高贵和奢华,还要时时刻刻担心被人反攻倒算。

张安世是张家权势最大者,又是家中的宗主。此时朝野依旧是霍光势大,且汉昭帝在位,张安世非常惧怕自己家族和皇曾孙有了联系。兄长对皇曾孙好,还可以说是不忘太子的恩典。要是再把孙女嫁出去,那可真是缠到一块,要在政治漩涡中当靶子的命。

张贺不敢违背弟弟的意思,也感觉皇曾孙的位置确实凶险,万一连累了孙女和家族可是大大不妙。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又想给皇曾孙另找一个妻子。就把注意打到了下属小吏徐广汉的身上,徐广汉有女徐平君,相貌和年龄都挺合适。还未出嫁就死了丈夫,占卜时候卜者说她有大富贵之命,看起来挺不错。于是张贺就借着喝酒高了的时候,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下属。徐广汉可能神志不清,就上了这个套,同意了。

第二天徐广汉的老婆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当场就炸窝了。前一次高配了一个六百石官员的儿子,这次怎么也要个一千石的吧。你找回来个这样又穷又落魄,还吊儿郎当的,说不定还把女儿带到刑场去的祸害回来干什么?于是是极其不乐意,要推辞这门婚事。幸好徐广汉也是个老实人,当年也和皇曾孙在掖庭住在一间屋子里。对这个身高腿长,毛发比较旺盛的小伙子观感还不错。这门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公元前75年,刘病已和许平君成婚。公元前74年,得一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皇曾孙此时才16岁,许平君也是十五六岁的年纪,算是符合汉代的正常婚育年龄了。

在时代的波涛中,命运让两个人走在了一起。若不是落魄长安,刘病已或许不会娶许平君。若不是在掖庭长大,徐广汉或许不会把女儿嫁给刘病已。两个人或许还认识吧,我猜的,青梅竹马。

这个在苦难中成长的落魄王孙,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小家,也有了自己的爱人。皇曾孙总算可以把自己的心事倾诉给自己的老婆听了,祖辈有过的辉煌,自己所幻想的一切,长安的月色,街头的杂技斗鸡,昆明池的湖水青青,杜陵的景色优美。

两人的日子是幸福而快乐,隽永而短暂的。少年而结发,愿同心以终老,共眠于长安之月色之下,无忧无虑。


3智计诛霍 威不可测

昭帝早死,昌邑王被废,霍光权倾天下。在皇位无落的巨大波涛中,刘病已这早已被所有人认定为是政治前途全无的罪人之后竟然又被推到了历史前台,丙吉首先提议,接着便有人附议。论嫡论长,皇曾孙都有优势。

唯一的缺陷在于年龄太大,霍光可能不好掌控。霍光思来想去,还是拍板定了下来,立刘病已为天子。此时,汉朝已无君二十七日,可想而知,当时的皇位争论何其焦灼。

公元前74年,巨大的狗屎运终于被官员们当做死老鼠供起来的皇曾孙给踩到了。

刘病已又惊又喜,喜的是当上了皇帝再也不用看人眼色,担惊受怕,为自己的尴尬身份而夜不能寐。惊惧的是霍光行废立之事,权倾朝野,威重一时。万一不合他意,如何是好。


群臣们讨论来讨论去,觉得皇曾孙实在是一个完美的人选。没有势力雄厚的外戚,也没有昌邑王那样的小集团,肯定易于操纵好糊弄。霍光无奈之下,只得应承了下来。

刘病已就这样,再次奇异的由一个罪人之后成为了汉朝江山的主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宣帝。

汉宣帝登上皇位之后,对霍光毕恭毕敬,依旧把朝政托付给霍光。唯独有一家事,没有顺从霍光的意思,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故剑情深。

汉宣帝和许平君在微时成婚,感情深厚,因此汉宣帝决意要立许平君为后。于是便下诏书对大臣们说,求微时故剑。大臣们领略上意,便顺水推舟的同意了皇帝的意思。

宣帝通过武帝庙乐之争,显示了自己的政治智慧。也向群臣显明,自己是武帝嫡系的传人,有执政的合法性。

霍光不学而无术,霍氏家族也跟着他趁势而起。霍光的妻子霍显向来骄奢,霍氏的宗族威重一时,继承者才德不足而又不知进退。终于有了,宗族覆灭的结局。

霍光在时,说一不二,同僚嫉恨霍家的不少,摄于霍光之权而不敢明说。等到霍光去世,许皇后被毒死,汉宣帝立许平君所生的幼子为太子,谨慎养育。又重用魏相,外戚许史两家,官僚们也算是琢磨出了皇帝的意思。

霍显骄奢,霍禹霍云霍山等人多欲望又少谋无勇,空有逆谋而无法用出,整日在家中哭泣谋算,对自己不被宣帝重用而感到忿恨,终于时运散尽被人举发。霍显霍禹以及霍家女婿们尽被诛杀,皇后霍成君被废。

诛杀霍家,武帝庙乐。汉宣帝毒辣老练的政治手腕在政治斗争中充分显现了出来,临于火势而不乱,明于人性。

宣帝拔出了插在自己心头的一根刺,终于可以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手段了。

治理西域,首创西域都护府,让大一统的力量延至西域。

治理羌乱,派赵充国出兵西部,让帝国边陲少了战乱之苦。

严明吏治,儒法兼并,在宣帝的良好政治手腕下,此时的官僚勤练而又不迂腐。

汉宣帝,就是这样一个出身传奇,功业灿烂,又带着浓浓人情味道的一个皇帝。在未央宫的月色下,宣帝可能还会想起自己和发妻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那个穿着布衣在街头上买酒斗酒的自己吧。

知恩图报,赏罚分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6569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