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这个概念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在传统的茶行业,茶企对它似乎还有些陌生。大数据对于茶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茶企如何运用大数据?还有众多疑问等待解答。
近日,为了更直观地呈现大数据在茶领域的应用,本刊邀请新浪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进行了长达14天的大数据比对分析。时间从2019年12月23日到2020年1月5日,刚好将最火爆的跨年节点涵盖其中,个中门道就藏在这些数据里。
通过大数据分析,茶叶年货全网的信息走势呈现稳步攀升,在2020年1月1日达到顶峰,随后逐渐回落的走向。具体到网络热词提及的百名排行榜中,小罐茶、活力、超话分别以191052、184520、78874的提及量,位列前三甲。
从地域来看,广东、北京、江苏的网友搜索茶叶年货的人数最多,分别占比9.20%、6.61%、6.10%;
从性别来看,女性群体比重较大,为81.46%,男性为18.54%;
从年龄层来看,21岁~30岁为主要搜索人群,占比为46.57%,尤其是30岁以下,占比能达到90.65%;
从兴趣标签来看,影视明星、内地明星、搞笑段子、动漫作者、护肤等排名遥遥领先,其中影视明星以17.54%位列第一。
大数据宝藏待开发
在网络热词提及排行榜中,小罐茶排在榜首。而品牌、陈学冬、福气、跨年、时尚、恭王府、威士忌等与小罐茶相关的关键词,同样有着3万以上的搜索热度。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注重茶叶的品牌化发展,尤其是注重对年轻消费群体的传播和推广。”小罐茶市场中心总经理梅江说,“我们始终秉承着一个理念,不是中国年轻人不喜欢茶、不懂茶,而是茶叶不懂年轻人。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现代的表达方式,让传统的中国茶年轻起来、时尚起来、炫酷起来。”
正是这样的初衷,小罐茶的消费人群主要在20岁到40岁之间,比传统茶消费人群的平均年龄要年轻10岁左右。
有了这样的受众定位,小罐茶邀请了陈学冬作为首位品牌福气大使。陈学冬在微博中这样写道:“逛了逛#小罐茶在恭王府开的酒吧#,帮大家品尝了大红袍·味士忌”,获得了7万多条点赞和5万多条转发。从产品定位、明星代言到活动策划等选择上,小罐茶都在针对用户做精准推广。
这些都是基于对客户数据的分析进行的宣传,不过梅江也坦言,他们着重将精力放在了内容和品牌的塑造上,对于数据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和利用,还有待深入研究。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梁晓介绍,行业不少龙头企业与产区政府都已意识到大数据应用对于未来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步开始很多有益尝试。
“从应用角度来说,当前茶行业在大数据应用领域鲜有成熟的应用,就整体效果和深度而言,当前茶行业大数据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从技术角度来说,茶行业现有的信息化水平、数据采集渠道、数据产生速度难以满足大数据应用的需求,行业大数据理论与技术远未成熟。推进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茶行业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梁晓说。
科普贴:茶业如何玩转“大数据” 玩转“大数据”,先要了解它是什么?
新浪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品牌官曹宇翔开宗明义,勾画出了企业营销关注的三类数据类型:一是内容数据,即内容生产者如记者、明星、KOL、品牌甚至消费者等产生的内容数据;二是用户数据,包含了最基本的人口属性数据,如性别、地域等,以及用户行为兴趣数据、社交关系数据、商业价值数据等维度;三是传播数据,即内容生产者进行内容分发,在用户与内容作用下产生的内容传播与互动过程数据。
“举个例子:一个网络大V发布一篇博文,引起超过200层以上转发,覆盖将近2亿用户。这实际上就是内容数据通过用户关注关系实现流转分发,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具有传播价值的数据。”曹宇翔说。
这些数据相互交织,如同一个有待挖掘的宝藏,一旦运用得当,便能抛却传统形式中“遍地撒网”的盲目推广,让茶业营销有的放矢。那么,到底如何应用呢?曹宇翔说:“这盘棋,可以通过两步来走。”
品牌往往有自己的目标人群定位。通过海量社交人群的数据分析,可以建立目标用户的人群画像,从年龄到性别到兴趣等,用户的轮廓渐渐清晰。此时,通过内容数据、传播数据的分析运用,就能对目标人群进行高效精准营销,这是主动出击的第一步。
这一步之后,品牌会得到真实的消费人群数据,在隐私信息脱敏后,与比如微博平台进行用户匹配,分析真实消费者社交属性与原有设定的人群画像的差异,得出更加完善的新的人群画像,从而覆盖具有相同属性的更广泛用户。
这个过程,如同在茫茫人海中,娴熟地运用数据版的放大镜和吸铁石,让企业能够在更短时间内达到更大效能,让泛人群转换为粉丝、消费者、传播者。
茶企同样适用大数据营销。例如统一推出饮品“小茗同学”,精准锁定二次元人群。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IP。它不仅设计了充满回忆的校园名字,而且包装也设计成夸张的表情图案。一经推出,便和统一的另一款“海之言”,在当年贡献了25亿元的收益。
“茶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类似快消品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因此每个品牌都需要有自己清晰的品牌和产品定位、明确的细分市场把控。小茗同学的用户定位就非常清晰,是二次元的年轻人群,通过IP形象的打造,再精准投放到用户人群中,这样的做法值得其他茶企借鉴。”曹宇翔说,茶企可以在品牌定位明晰后,划分用户的兴趣图层,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创造适合的场景。
“另一方面,同质化品牌产品的目标人群在基本人口属性上看似相似,但实际上这些品牌和产品的目标人群在社交属性、行为兴趣等方面都有差异,例如他们喜欢的电视综艺节目、喜爱的明星、关注的话题等都有所不同。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让企业营销策略更有据可依。相信在茶行业的未来发展和品牌建设过程中,大数据大有用武之地。”曹宇翔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6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