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650万就业、22万亿GDP岌岌可危,日本为何依然对国际资金抱有戒心?

650万就业、22万亿GDP岌岌可危,日本为何依然对国际资金抱有戒心?

时隔10年,日本企业又迎来一批破产潮。然而,日本对中、韩等国资本接手这些企业依然抱有戒心。

» 日本企业破产潮再临

2019年,日本全国企业破产的数量同比增加1.8%、达到8383家。而日本上一次出现破产数量增加,还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而让日本人担忧的是,破产集中在中小企业。统计数据的破产,限定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62.6万元以上的企业)。

然而即便破产数量提高,但破产企业遗留的负债总额却下降了4.2%:1.42万亿日元的总债务(折合人民币890万亿元)是过去30年以来最低的。这是因为,破产的企业中负债不足1亿日元(627万人民币)的企业占了一大半。

小企业不断破产,相当大程度上是因为经营者年事已高、业绩下滑。而在破产之外,还有大批中小企业因为找不到继承人,很快就要关门大吉。

» 没有继承人,5年内损失650万工作岗位和22万亿GDP?

随着老龄化和生育率低下的日益严重,很多日本中小企业面临着没有继承人的尴尬。中小企业占日本所有公司的99%,而245万家中小企业的老板是7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大约有127万没有继承者;65~59岁老人主持的企业甚至更多。

而日本经产省的调研显示,60岁以上的经营者有70%在考虑关店。最近几年,日本中小企业保持了每年3万家左右的关门速度。而这些中小企业,的确能在一些细分市场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

比如Hagoromo文具公司,其生产的粉笔因为不断、无尘、耐写而被戏称“粉笔界的劳斯莱斯”,高峰时每年生产9000万支。由于没有继承者,这家公司在2015年停业引发了用粉笔比较多的数学界震动,部分学者甚至囤积了几十年的用量。幸运的是,一个韩国粉丝承接了生产设备。

按照统计数据推算,到2025年将有26%以上的中小企业老板超过70岁,日本将失去大约650万个工作岗位和22万亿日元GDP(折合1.4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些企业大部分实际上是盈利的。而又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是小众产品的所谓“隐形冠军”,一些技术可能面临失传。

而日本的继承税让继承问题雪上加霜。日本实行超额累进的继承税、最高可达70%。对于规模不太大、尤其是盈利状况一般般的中小企业,盈利可能交税都不够,因此放弃继承企业的也不罕见。

» 对外国资本抱有戒心,但口嫌体正直

而日本人口陷入负增长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个噩耗。与同样以中小企业为主力的德国不同,日本的中小企业产品主要面向国内。数据显示,日本中小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只有约5%,而德国是20%。

日本15-60岁的人口在1993年达到8040万的顶峰后一路下滑,如今仅剩6850万,预计2040年进一步减少至5400万。人口负增长不仅减少了消费,还降低了日本的劳动力供应。

因此,日本政府的自救行动已经失败。日本国内的商会每年能为2000家左右的企业找到继承人,但是面对百万级的存量可谓杯水车薪。那么就只能寻求外资了,尤其是这些企业未来的生存空间在海外。然而,日本对外资收购非常警惕。

一方面是担心生产会离开日本、日本制造继续空心化,一方面也担心技术外流、日本不能维持优势项目。不过一些日本企业的身体还是诚实的。2019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对日本的直接投资达到了1.7亿美元。不过,这一数字同日本在华同期投资31.2亿美元还差得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3690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