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一“紧”一“增”,彰显民生温度

一“紧”一“增”,彰显民生温度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如何调节财政收支?在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今年的民生支出不会减少,其占比和规模都将比去年有所增加。紧的是政府日子,增的是民生支出,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提升了北京的民生温度。

政府过“紧日子”,持续压缩支出。2019年,北京财政收入完成5817.1亿元,增长0.5%,新增减税降费约1800亿元,极大地减轻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在收支平稳压力突出的情况下,今年“三公”支出预算安排7.4亿元,下降6.7%。一“压”一“降”,看得出钱花在哪儿,老百姓和企业有了看得见的获得感。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与上年持平。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对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项目支出分别按照3%和10%的幅度压减,推动全成本预算绩效改革向公用事业、转移支付、行政运行等领域拓展。2020年,北京市财政收入增速将实现“零增长”,各级政府部门过“紧日子”的思路将贯穿始终。

政府过“紧日子”,继续办好大事。“紧日子”要过,大事也不能耽误。根据财政报告要求,在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项目支出的基础上,全市将统筹资金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落地,适度向城市运转、民生等重点领域倾斜,原则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压一般性支出、促高质量发展”,如教育支出今年安排382亿元、科学技术支出安排327.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205.5亿元、交通运输支出安排304.2亿元等等。政府部门在过“紧日子”的同时,今年还将继续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和老百姓有更强的获得感。

政府过“紧日子”,增加民生投入。根据预算报告,2020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29.0亿元,下降1.4%,这主要是因为市级收入让渡区级后,相应减少支出安排。虽然有压力,但今年还将继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先聚焦保障民生、保障全市性重点项目。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在市级支出总体下降的情况下,民生投入占比仍将超过八成,民生支出占比和规模均比2019年有所增加。特别是在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七有”民生方面,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市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政府继续过“紧日子”,民生支出继续加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紧”一“增”,彰显出首都的民生温度。

文/马振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3659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