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数字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大力完成数字经济“地面工程”、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高标准举办数字经济标志性活动……这是江苏省工商联向今年省两会提交的其中一份集体提案。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传统企业的共识。近年来,在江苏加速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下,数字经济正逐渐挺起江苏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脊梁。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3.29万亿元,占GDP比重已超三成,位居全国第二。预计2020年,江苏数字经济规模占总体比重将达到50%左右。雄厚的产业基础为江苏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
江苏省工商联调研发现,江苏数字经济领域有影响力的引领型企业较少,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中,江苏企业无缘前10,排名最靠前的苏宁控股列第19位。虽然有许多区域性强势服务业企业,但其规模和影响力仍相对较小,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偏“国字头”,科技服务中介呈现“小、散、弱”,向制造业输送技术、知识密集型生产要素的作用发挥不够。多数企业以引进技术、模仿创新为主,诸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同时,人才结构性短缺、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都制约着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对此,该份集体提案建议,通过设立江苏省数字经济委员会,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全面规划部署全省数字经济建设。在全省各行业领域的发展规划中,均要突出数字化转型,在政府、企业、社团和个人的创新创业中,以数字化能力为第一竞争力,加快形成全面动员、全局部署、全程促进和全民实践的“江苏模式”。
在此基础上,规划和建设“数据基地”,将江苏企业、个人和政府运营数据存储留在本省境内,同时吸引其他地区大型数据企业在江苏境内存储数据;加快发展“数据市场”和“算法市场”,扶持相关平台企业迅速扩展业务,形成对全国甚至全球用户的吸引。同时,面向数字经济新业态,制定人才培育新模式、新计划,支持建立互联网与实体产业融合、产学研用结合的实训基地,鼓励校企联合开展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
该份集体提案还建议申报举办“数字经济世界博览会”,打造数字经济全球社群,并发起成立“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共同体”,实现三省一市数字经济产业、技术、资本、人才的互联互通、互帮互助,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深入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
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春裕 张韩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2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