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两三年前很挣钱的生意现在看来已经表现乏力,而很多两三年前并不显露的生意,这两年却逐渐开始初露头角。今天给大家梳理一下2020 - 2025年的好生意的八个特点。
1、细分市场的生意
这两年, 好生意机会不断的出现在各种细分市场,衡量的标准是:市场里的消费者每年愿意在这个产品上至少花1000块钱以上,而且超过全国人口总量1%。
换句话说,这个市场是否是一个百亿市场。
知识付费行业是一个例子,2018年整个国内知识付费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2亿人次,整个知识付费市场规模接近90亿人民币,涌现出了不少做知识课程的内容创业者。
2、获客成本远大于毛利率的生意
有些行业毛利率虽然很高,但是它的获客成本也非常高。
如护肤品行业,虽然毛利率非常高,但是它的营销费可能要占据售价的40-50%,留给企业家的利润并没有多少了。
但是,如果一个生意毛利率空间比较大,而且远大于获客成本,这可能是一门好生意,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获客成本”变成了可能, 以前一门微薄利润的生意,到今天就变成一门好生意了。
典型的例子就是拼多多,它改变了很多产品的消费场景,现在很多人购买餐巾纸的方式是直接从拼多多下单,而不是通过每周去大超市买菜的时候集中购买,或者是小区楼下便利店购买。
所以这两年很多行业开始尝试用互联网思维去运作,实际上很多中国的传统行业都值得被产业互联网重新做一遍。
3、“强势品类”的生意:痛点 > 爽点 > 痒点
如果用户的痛点足够痛,比较困扰用户,若能企业能抓住并融入产品,这个产品就会很强势。
观察过往,有两种情况会使得产品强势: 一是由于行业本身的供需状态失衡。 二是供需比较稳定,但是某些产品有足够的核心能力。
4、有一定门槛的生意
行业的进入门槛一般有两种:
一是“行政准入”,如某种特许经营权,像能源行业、天然气的加气站、地方的加油站,它的现金利润回收都非常稳定,只要拿到了经营许可,就能形成稳定的生意。
另一种是“能力准入”,一般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高科技能力、超高智商作为门槛,一般团队的大脑、经验、或者是技术专利等形式展现。 尽管 这个行业做的事情非从业者也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却无 法取代。
5、不依赖特定资源的生意
如专业调理肩颈和颈椎的“正骨行业”,基本上是满足我们前面说的四个要素的, 但是这门生意也有个很大的局限:
一是正骨大夫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每天能治疗的病人也是有限。
二是专业的、能处理复杂病况正骨大夫从头开始培养时间太长,虽然这门生意可以挣钱,但是做不大。因此 这种生意在某程度上 不能 定义为好生意。
6、能够保持领先优势的生意
我们发现有一些这样的生意,行业先行者完成市场开拓和市场教育之后,很容易被行业后进者跟进,这种情况我们叫做“后来者优势”,典型的特点就是一些应用技术研发的行业,门槛不高,但是非常容易被模仿。
有这样特点的行业,就不容易成为一个“好生意”。
真正的好生意,是要寻找那些一旦护城河和领先优势建立,就能持续的确保领先优势的生意。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鸭脖行业:一旦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在全国完成了零售渠道的布局,就完成了终端用户品牌的建立,以及在禽类熟食加工上的完整供应链。
这种竞争优势会非常明显,小公司根本学不来,所以这种行业就比较容易出现稳定的大公司,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一个鸭脖行业出了4家上市公司的缘故。
7、关注行业平均而头部
典型例子就是火锅行业,海底捞2018年单店盈利达到360万人民币,且全球同时拥有460家门店。 实际上 整个行业每年新开数千家火锅店,但也倒闭数千家店,平均的开店寿命只有1.5年。
头部公司的盈利能力不能代表全行业水平。 选择行业,一定要看平均水平和普遍情况。
8、隐形风险小的生意
有一些企业,算账的时候,理论数据看起来非常漂亮,但真正去看经营结果的时候会发现,虽然现金流很好,但是如果要是算上折旧和摊销,打点关系,修修补补,可能这门生意就不那么挣钱了。
典型例子是餐饮行业,如果扣掉了厨房成本,摊销折旧,租金涨价,可能很多小餐饮店都不赚钱。所以,一门生意光看理论收益没有用。
还有些行业会出现回扣、打折、赠送等情况,甚至有些行业可能会存在隐性风险的成本。比如医美行业,过去几年美容整形行业的盈利能力非常强。但因为2018年行业整顿,导致全行业的盈利水平整体下降,所以这种“隐性风险”说明这个行业过去并不是真的那么赚钱,只是因为不够规范所以能赚到高额利润。一旦监管严格,就会出现行业普遍性的亏损。
除了以上几种隐性成本和风险外,还有比如:折损率、退货率、客户维护成本以及一些售后成本等。综合考虑这些成本之后,就会发现有些行业不再是那么性感了。
以上就是我们认为识别未来财富机会的八个关键,适合去判断一个生意是否值得介入?是否有前途?是否真的赚钱?是否能够持续赚钱?
9、识别好生意的2个窍门
观察一:好生意的时间周期
行业都有自身的兴衰周期,任何一个业务,生意,与行业周期、发展阶段都有关系。
观察二:明确目的
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 我们要赚哪些钱? 是这门生意的现金流,还是股权增值差价?
如果是前者,要看:现金流的稳定性、利润空间的稳定性、资金的周转率,投资门槛不一定要特别高。
但如果是后者,甚至是未来上市,那需要注意:
应倾向于生意的成长空间大, 资本投入比较大,能在资本介入下加速发展的,其次, 生意必须能够阳光化,能够暴露在大众视野之下。
只有通过细致思考以上的要素,才是真正判断一个生意是否值得进入,能够进入,以及如何进入的根本。
10、结语
纵观中国当前的产业成长机会,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个极其强烈的感受:
一边是传统产业的冰封时刻,另一边是新兴产业的热火朝天,两个产业环境被极端拉扯交织在一起,并显著体现为为三个状态:
一是全面降速、尾大不掉、节节败退、需求萎靡、信心迷失的传统经济,以工程基建、系统集成、房地产、金融投资、汽车销售为典型代表;
二是轰轰烈烈的新业态新模式,以社交电商、消费下沉、知识付费、国货替代、手游出海、猪肉涨价、奶茶火锅、5G物联为典型代表;
三是一边混沌一边狂奔的下一代科技变革,以人工智能、炒鞋炒币、芯片设计以及各种战略核心产业链环节国产化为代表。
在中国宏大经济的纵深体量下,在三个分层的状态中,好生意不断孕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2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