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国内外能源舆情一周大事记
1月6日
国内能源舆情
1. 新疆油田2019年原油产量居中国油气田之首
2019年新疆油田生产原油1247万吨、天然气29.3亿立方米,原油产量较2018年净增100万吨,产能建设规模首次突破300万吨大关,原油产量、原油产量净增量、新建原油产能均创历史新高。其原油产量净增幅度居中国油气田首位,油气生产连续5年实现“双超”。(来源:中国能源网)
2. 光伏单晶炉氩气净化回收技术 填补我国太阳能光伏晶硅制造领域空白
近日,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领导的团队与大连连城数控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光伏单晶炉氩气净化回收技术,为光伏晶硅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填补了我国在太阳能光伏晶硅制造领域技术空白。该技术的成功研发,将进一步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为太阳能光伏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有效提升我国光伏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国际能源舆情
1. 美伊局势发酵 布伦特油价突破70美元
进入2020年,美伊冲突升级,中东局势持续紧张,国际油价快速上涨。1月6日,布伦特原油盘中突破70美元/桶大关,创近7个月新高。纽约原油高开高走,超过64.3美元/桶,破近8月来纪录。当地时间1月2日,美国无人机袭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机场附近,伊朗少将苏莱曼尼和伊拉克民兵指挥官穆罕迪斯在袭击中丧生。此后一系列事件打开“潘多拉魔盒”,中东局势持续紧绷,愈加复杂。(来源:国际石油网)
1月7日
国内能源舆情
1. 海上风电国家补贴2022年或取消 抢装潮带动企业受益
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收紧信号愈加明晰。上证报记者获悉,有关部门已研究明确2021年之后取消海上风电国家补贴。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将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推动行业发展,这也意味着海上风电平价时代即将到来。
从2018年开始,风电行业大景气周期开启,复苏趋势明显。进入2019年之后,风电行业复苏趋势持续加速,去年5月24日的风电平价上网时间表一出,迅速引燃了风电市场(特别是海上风电)的装机热情。
补贴退坡在即,冲刺抢装或成必然。海通证券(15.760, -0.04, -0.25%)研究认为,发电集团等会尽可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并网,2020—2021年风电行业的景气度有望继续提升,抢装从陆上蔓延到海上,相关企业将显著受益。(来源:中国能源网)
2. 中电建核电公司在核电站焊接技术方面打破国外垄断
日前,由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历时3年半完成的《国产设备应用在核电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的焊接工艺研究》成果通过山东省及核能行业专家验收和鉴定,成果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该公司在掌握中国第三代核电站核岛建造及设备安装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对于打破国外设备厂商在此领域的垄断,以及提升核电建设国产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来源:中国能源网)
国际能源舆情
1. EIA:到2050年全球能源消费将增长近50%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在其最新发布的《2019年国际能源展望参考案例》中预测,2018年至2050年间,全球能源消费将增长近50%。这种增长大部分来自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发组织)的国家,这种增长集中在强劲的经济增长推动需求的区域,特别是在亚洲。
包括炼油、采矿、制造业、农业和建筑业在内的工业部门在所有最终用途部门的能源消耗中占最大份额,在整个预测期间占最终用途能源消耗的一半以上。从2018年到2050年,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世界工业部门的能源使用增加了30%以上。到2050年,全球工业能源消耗达到约315 quadrillion英热单位(Btu)。
从2018年到2050年,交通能源消耗增加了近40%。这一增长主要是由非经合组织国家推动的,在2018年至2050年期间,这些国家的交通能源消耗增加了近80%。个人旅行和货运的能源消耗在这些国家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许多经合组织国家。(来源:中国能源网)
2. 巴西将禁止对太阳能征税
巴西总统贾尔•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周一表示,他将采取行动,禁止在巴西征收太阳能税。目前,在巴西电力生产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非化石燃料的比例已经相当可观,而且这一比例还在继续增长。(来源:oilprice)
1月6日
国内能源舆情
1. 垃圾发电行业释放“退补”信号
记者近日多方获悉,一则名为《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对垃圾发电项目补贴方式作出了调整:“核准权限在地方的项目,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其新增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出台补贴办法,补贴标准和方式由地方确定”,时限由2021年1月1日起。《征求意见稿》尚未正式公开,但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退补”之说有其依据。如何应对,随之成为相关企业的当务之急。(来源:中国能源网)
2. 国内油价或以首涨开局 可能再迎“7元时代”
近日,美伊冲突、中东紧张局势升级,市场避险情绪加速升温,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创8个月新高,国内油价调整参考的原油变化率在正值范围内逐步走高,1月14日2020年首次调价或以上涨开局,国内多数地区或再度进入“7元时代”。
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92#国六汽油价格即将突破7元/升,目前仍有0.01元/升至0.05元/升的价差。据卓创测算,50元/吨的调整幅度对应92#汽油涨幅即为0.04元/升,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本轮油价上调,国内绝大多数地区92#汽油价格将重回“7元时代”。(来源:中国能源网)
国际能源舆情
1. 南非求解“电荒”难题
1月4日至6日,南非国家电力公司实施了2020年的首次限电令,全国共减少2000兆瓦的电力供应。南非国家电力公司表示,出现电力紧张是由于发电站的煤炭传送带出现意外故障。此次排除故障及恢复电力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已经耗尽了紧急柴油储备。随着假期结束,工厂陆续恢复生产,加上当地正值盛夏,用电需求将持续增加,未来南非仍将继续面临电力供应短缺问题。(来源:中国能源网)
2. 日本有望实现低成本制氢 可再生能源成效显著
2019年,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与东京大学和广岛大学合作,对光伏发电和蓄电池的制氢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评估,确认了具备国际价格竞争力的低成本制氢所需的技术水平,在使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力电源的技术开发中,此次的成果可作为重要指南。研究小组设计了根据光伏发电量,调整蓄电池的充放电量和水电解制氢量的综合系统,评估了其技术经济效益,通过综合考虑将来的技术改良,并全面调查蓄电池和水电解装置的容量等,确定了低成本制氢所需的技术水平。通过开发2030年前后完全可能研制出实用化的、放电较慢但成本低廉的蓄电池,日本有望实现每立方米为17—27日元(约1.04—1.64元人民币)的制氢成本。
(来源:国际新能源网)
1月9日
国内能源舆情
1. 中石油公司在中东局势紧张之际从伊拉克油田撤出员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驻北京的一位知情人士周三表示,随着伊拉克西部古尔纳1油田紧张局势升级,该公司已从该油田撤出约20名员工。中石油拒绝就此事置评。西古尔纳-1油田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联合开发,美国石油公司为运营商。(来源:ZAWYA)
国际能源舆情
1. “限硫令”来了,国际油市有点慌
自2020年1月1日起,国际海事组织(IMO)此前发布的“限硫令”正式生效。根据此项新规,全球船舶将禁止使用含硫量超过0.5%的燃料,在2020年前船用燃料含硫量上限标准3.5%的基础上实现骤降。事实上,自IMO公布这一新规至今已三年有余。
路透社报道称,当前全球多个石油生产企业均已陆续公布低硫燃料油或超低硫原料油生产计划,预期大量低硫燃料油将在今年上半年投入市场。
高盛预测认为,如果要完全遵守这一新规,2020年全球炼油业成本预计将增长2000亿美元。对全球炼油业来说,这一成本的上涨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燃料的价格,“限硫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间接推高包括汽油等常用燃油价格。(来源:中国能源网)
1月10日
国内能源舆情
1. 中国全面开放油气勘查开采,符合条件的民企外商均可进入
1月9日,自然资源部召开《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新闻发布会称,中国全面开放油气勘查开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净资产不低于3亿元的内外资公司,均有资格按规定取得油气矿业权。“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民企、外商等各类企业,都有资格进入中国油气勘查开采领域。”自然资源部矿业权司司长姚华军表示,这一改革意义重大。“此前,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主的勘探开采格局,对保障中国油气安全、能源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现在存在区块固化、竞争主体单一等问题。”姚华军表示,此次改革将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来源:界面工业网)
2. 2019年中亚天然气管道 向国内输气超479亿方
据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近日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首条跨国输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向国内输送天然气超479亿立方米。中亚天然气管道天然气主要气源来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2017年又开拓了哈萨克斯坦气源。目前,每年从中亚国家输送到国内的天然气惠及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5亿多人口。(来源:新华社)
国际能源舆情
1. 埃及电力部准备在2035年战略中增加可再生能源项目
埃及电力部研究在其2035年战略中增加私营公司建立可再生能源工厂的竞标,其目标是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埃及约47%的能源。电力部已组建了多个委员会,包括埃及电力控股公司(EEHC),埃及电力传输公司(EETC)和新可再生能源管理局(NREA),以研究投资者提出的建立总容量为5GW能源项目的提议。埃及电力部长穆罕默德·沙克尔(Mohamed Shaker)在接受采访时称。他强调说,能源部从今年开始不会签署任何能源合同或协议,以确保2035年战略的可持续性。(来源:zawya)
2. 中东局势现缓和迹象,国际油价暴跌近5%
美国东部时间1月8日上午(北京时间1月9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声明称,伊朗对美军基地的袭击并未造成美国人员伤亡,只有军事基地遭受轻微破坏,伊朗似乎有收手迹象。加之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信息显示,美国原油和汽油库存双双增加,原油净原油出口也同步增长,国际油价暴跌近5%。截至北京时间1月9日早上收盘,WTI原油期货价格报收59.61美元/桶,下跌4.93%。(来源:中国能源网)
1月11日
国内能源舆情
1. 隆基携手迪拜世博会 绿色能源绽放华夏之光
2020年1月9日,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股份在北京正式宣布成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合作伙伴,被授予“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指定光伏解决方案供应商”称号。隆基的光伏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将出现在迪拜世博会上,将代表中国光伏向世界递交一张中国领先的科技名片。
国际能源舆情
1. 中东局势紧张 石油削减
周五布伦特原油价格持稳,弥补了先前的跌幅,中东紧张局势再次爆发,此前美国对伊朗增加了新制裁,针对伊朗的制造,采矿和纺织部门以及伊朗高级官员。华盛顿方面表示,伊朗高级官员参与了1月8日对美军军事基地的袭击。然而,油价正在走向自11月下旬以来的首次每周下跌,布伦特油价跌幅达4.5%,WTI跌幅达5.8%。为了应对任何过量供应的积压,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盟国正从今年1月1日开始进一步减产。(来源:ET)
1月12日
国内能源舆情
1. 中国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启用
中国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江苏海上风电项目远程集中控制中心在江苏东台正式启用,标志着江苏海上风电项目圆满完成年度建设目标。江苏省是海上风电大省,该项目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对缓解当地能源、环境压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区域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国储能网)
国际能源舆情
1. IEA:2020年全球石油供应仍将充足,而需求增长较慢
据媒体报道,近日,国际能源署(IEA)署长Fatih Bitol表示,今年全球石油市场供应仍将保持充足,可能出现约100万桶/日的供应过剩情况。Bitol称:“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非常强劲,IEA仍然预计,石油产量不仅来自美国,还将来自挪威、加拿大、圭亚那等其他国家。因此,我可以说,在我看来,市场上的石油供应非常充足,我们认为油价将保持在每桶65美元。”
然而,Bitol预计,石油市场的需求增长将缓慢,IEA一名高级官员透露称,预计石油需求增长近略高于100万桶/日。
这意味着,除了地缘政治因素或主要产油国可能停产导致油价突然飙升外,今年的油价将基本上保持区间波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能源舆情,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2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