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振宇2019-2020"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逻辑思维CEO脱不花说到:"只有内心非常强大的女性才能在全职主妇这个岗位上自得其乐",那是否内心不强大,就只能天天自哀自怨呢?用对方法,一样可以轻松应付。
同样是独自带孩子的妈妈,为什么一天下来,两个人的状态却大不相同:用好"情境式教学法",不仅能自得其乐,还能找回退出职场后丢失的存在感!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简而言之,就是用生动、形象的场景,引起对事件的关注、兴趣,起到学习知识的效用。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也是一样,父母可以通过"情境演示",把晦涩难懂的道理传达给孩子。
下面这些场景,想必在日常带娃中,经常见到:
场景一,晚上的饭桌上,一家人正在吃饭,妈妈看向正在吃肉的儿子说道:
"宝贝,我们多吃点蔬菜好吗?蔬菜对身体好呢"
"妈妈,我不喜欢菜,我最喜欢吃肉,好吃"
场景二,游乐场里,两个孩子正在玩耍,突然一个孩子抢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此时,一位父亲上前说道:
"宝贝,我们要学会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大家一起玩才开心啊,不能自私,知道吗?"
"呜呜、、、爸爸,我就是不想给他玩,他是坏人,抢我的玩具"
场景三,孩子已经长牙了,可是临睡前,迟迟不想刷牙,更不愿他人帮忙:
"乖,我们睡觉前要刷牙哦,不然会蛀牙,牙齿不好看了"
"嗯?妈妈,你说什么呀"孩子露出萌萌的一脸懵。
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景,要么就是孩子完全不懂你说什么,要么就是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不管你是否心急如焚,火烧眉毛,就是不为所动。此时,我们是否真的用对方法呢?
把情境式教学法运用到育儿中,有哪些好处
1、锻炼创造思维,培养适应能力
在利用情境给孩子传情达意的时候,需要用到诸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肢体表演、角色扮演、绘画、旅游观光等等形式;这些具体形象的情境,能给孩子起到暗示作用,让他们在这些特定的情境中调动思维的活跃度,感知认知。
比如常见的刷牙问题,孩子不是不愿意刷,而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刷、不刷,会有什么坏处。
大人可以先讲刷牙的绘本故事,然后在每次刷牙前,用形体表演:为什么不刷牙会有蚜虫,有了蚜虫就会吃牙齿,并通过言语表达出来,这种声形兼具的表演,孩子能积极调动小脑瓜,加深印象,从而记住了刷牙的重要性。等到下次再刷牙时,再次展现情境,孩子会更快进入印象中,从而理解大人们的做法,甘心去刷牙。
2、提升情感体验度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我们通过情境,让孩子从认知、学习到内心真正接受,去体验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直接过滤掉情感中的负面的情绪,接触积极的正面。
孩子不想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那是TA自我意识的潜在表现。我们可以先让TA感受分享带来的愉悦感,再去提及分享的好处,TA会更容易接受。
比如,可以组织小区的孩子们带上喜爱的玩具,举行一个玩具交换活动,互相分享、交换喜欢的玩具,大家互相成为朋友,以后还能一起玩更多好玩的玩具,再加上家长的奖励和夸赞,孩子因此情感得到大大的满足。
3、拉近亲子关系,增进亲密度
孩子幼年时的情感是敏感的、脆弱的,需要不停的维系和养护。不长陪伴孩子的另一方家长,突然和孩子交流,如"儿子,快过来,喊爸爸,爸爸抱抱",得到的往往是不理不睬,而利用"情境"打成一片则是孩子最喜欢的。
如果爸爸此时不是第一时间让孩子做出"喊爸爸,让爸爸抱抱",这样的突然举动,而是先热场:表演孩子最爱的动画片人物形象、给孩子画一幅得意的作品、带孩子体验长久以来想要的雨中踩水坑等等,孩子会从心理上放开接受度,从而拉近彼此关系。
如何把"情境式教学法"运用到日常带娃中来,下面我们以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例,来简要说明
1、把孩子带入情境中,引起TA的猎奇心
孩子不愿意做一个事情,大部分是这个事,不仅费力还乏味,兴致不高,做起来自然心不在焉。只有有趣才能吸引TA的注意力。如果不是长期的好习惯养成,你想让TA把玩过的玩具收起来,真的是难上加难。
怎样让孩子觉得收拾玩具有趣呢?
先设立场景:玩具也有自己的家,我们不玩它们的时候,它们要回到自己的家,不然会迷路,找不到妈妈,他会伤心的;此时,好奇心作祟,孩子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场景中来,进入玩具的角色中去,感受它们回不了家后的心情,最后,再利用TA的热度,一步步的引导。
2、激发热情、感知知识
枯燥乏味的说教,孩子不仅听不懂,说多了还容易出现逆反情绪。孩子玩过玩具后,家长一刻不停的唠叨,"赶紧收拾啊,是你自己玩的,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哦,妈妈不会帮你的",孩子此时心想,"我不想收拾,我已经玩累了,反正最后都是妈妈来收拾的",再说下去,TA还会反感、哭闹并提出其他不合理要求,来转移你的注意力,希望你停下唠叨。
在带入情境后,孩子兴致正浓时,我们再进行"说教",这时TA是主动学习,记忆更深刻,效果更好。
3、拓宽情境,激发深层次探索欲
人从小婴儿时期只会单个词到词语、句子,直到形成系统的语言,基本上,是在生活的大环境体验下自动学习的,而正是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学会了感知、观察外在的一切,并不断探索、寻求、开发新的情境。
孩子在明白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情境中后,感受到,以往家长要求的其他"自己事情"都是这样来的,延伸情境,并体会到其中乐趣,想要进一步探索。
孩子就是这样,不好玩的、枯燥的事情不感兴趣,感兴趣后又会执着下去,探究一切可能。在不断的探索、求知中慢慢成长。
在生活上,孩子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需要我们,反而是在漫长的成长中,更需要一个具有智慧的指引者!情境式教学法,就是一个不错的带娃利器,用好它,让带娃变成一种"自由职业"!
我是Amanda123小妖,一个乐于记录、分享育儿路上小妙招的职场妈妈,希望我的文章能给您带来启发和思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1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