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鄢子为 王雅萍 编辑/ 谭璐
千呼万唤始出来。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HarmonyOS)。
鸿蒙在汉语里有“开天辟地”的意思,在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解释,“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英文名harmony,是希望给世界带来更多和谐和方便。”
“我们两年前就开始做了。”余承东表示,针对鸿蒙系统的研发,华为至今投入近5000位研发人员,“我们本来计划明年春天发布鸿蒙,被迫提前到了现在。”
出世
“随着全场景智慧时代的到来,华为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场景、跨多设备和平台的能力以及应对低时延、高安全性挑战的能力,因此逐渐形成了鸿蒙OS的雏形。”余承东谈道,鸿蒙是应未来而生。
首先,在当前移动终端中,应用最广泛的安卓系统存在一定缺点。华为方面指出,安卓沿用Linux内核调度机制,使用公平调度模式,每个应用调用服务器的权限一样,难以保障用户体验。余承东将安卓系统比喻为一条高速公路,自行车、小汽车、大卡车混乱行驶于其中。
余承东指出:“华为鸿蒙系统能匹配应用特征,实现精准调度,保障用户体验。相当于在道路上规划出超车道、快车道、慢车道、自行车道,各类车辆行驶在不同道路上。”
其次,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智能终端会越来越多,比如吸尘器、洗衣机、冰箱、手表等硬件已经联网。如果为每一种硬件开发一套系统,工作量非常大,终端之间的协同工作也很复杂。
在华为的设计中,鸿蒙系统着力于构建一个跨终端的融合共享生态。未来三年,除完善相关技术外,鸿蒙系统会逐步应用在可穿戴、智慧屏、车机等智能设备中。
对开发者来说,鸿蒙系统的兼容性更具吸引力。余承东谈道:“希望未来开发者一套代码,通过华为IDE适配不同种类终端,一套代码多端适配,实现跨设备的生态共享。”
他还谈道,使用方舟编译器,从安卓生态迁移到鸿蒙,开发工作非常小,一两天就能搞完。华为方面透露,鸿蒙系统将向全球开发者开源,并推动成立开源基金会,建立开源社区。
最后,现在支付、车钥匙都可以用手机实现,银行卡、指纹、身份证等信息都存在智能终端上。未来会出现各种形态的终端,如果它们都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如何提高安全性?
“我们为什么采用微内核?因为它安全。微内核天然没有ROOT,不需要ROOT权限。”余承东把ROOT比喻为“大门钥匙”,一旦拥有ROOT权限,可以进入每一个房间,“图形图像调用、文件管理都涉及安全,我们把每个功能单独加锁,没有统一钥匙可以开所有房间门,无需ROOT权限,外核服务相互隔离,提供性能级安全。”
余承东指出,华为鸿蒙微内核系统已经投入商用,用于支付、人脸识别、指纹等高安全级别场景,并首次通过了形式化方法的认证。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正在打造的Fuchsia系统也采用微内核结构,将成为鸿蒙的有力竞争对手。根据此前的报道,Fuchsia OS将专注于IoT市场,最终会取代安卓系统。
未来
余承东对鸿蒙系统充满期待。“目前考虑到生态原因、和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优先使用谷歌安卓系统,可如果安卓系统无法使用了,我们随时启用鸿蒙。”据透露,将于8月10日发布的荣耀智慧屏电视,率先使用鸿蒙系统。
按照计划,2020年,华为将发布鸿蒙2.0系统,应用于手表/手环等终端;2021年,鸿蒙3.0系统将应用于音响和耳机;2022年以后,鸿蒙系统将应用于VR眼镜等更多设备。
一个多月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采访中表示,对鸿蒙系统的信心主要来自于两点:首先,中国市场有庞大的应用(团队),鸿蒙系统时延非常短,如果有人认为在这个短时延的系统上应用得很好,就会迁一部分业务到华为来;其次,中国大量做内容的服务商渴望走向海外,但是走不出去,它们搭载在鸿蒙系统上就可以走出去。
在微软和谷歌这两大巨头的阴影下,如果把目光仅仅瞄向安卓和windows这两种操作系统是无法生存下来的。未来想要超越,一定要在某个新领域下弯道超车。
根据ARM的预测,到2035年,全球平均每人将拥有100台物联网设备,相比2010年的平均每人2台,会迎来巨大提升。5G商用后,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这是鸿蒙系统最大的机会。
任正非表示,鸿蒙系统处理延迟小于5毫秒,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用,而是为了做物联网来用的,比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因为它能够精确控制时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达到毫秒级到亚毫秒级。
鸿蒙初辟,未来可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