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Fine
每一个中国孩子,都值得有这样的机会。
01
早年间,看过一篇报道。
四川大凉山的一间小学,泥泞破旧的小操场上,一群孩子正围着一个男子。
男子是《新闻大求真》的栏目主持人,他问一个6年级的男孩:“你喜欢科学吗?”
男孩用力点点头:“喜欢!我崇拜阿基米德,我还知道地心引力。”
主持人继续鼓励地说:“这么有兴趣,那你长大是不是想当一名科学家?”
没想到,孩子低下头,轻轻地说:
“我觉得,这对我来说不太可能,太难了。”
原来,山区的孩子面对梦想,这么无能为力。
这是个连电都没有接通的小学,几间粗略搭建的平房,几间裸露着水泥的毛坯房,一个小小的篮球场,就是整个校园的全部。
一个地球仪,是仅有的科学教具,上科学课,更是一种奢侈。
但孩子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世界的奇思妙想。
他们围着主持人,恳求他做个科学实验。
主持人便左手抓住啤酒瓶,右手叩击瓶口,瓶底竟直接被震碎。
孩子们兴奋地跳起来,惊呼着问“为什么”。
每一双天真的眼睛里,都写满了对科学世界的憧憬。
我想起,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与这些孩子一样,曾做着少年科学梦,尤其热爱天文,喜欢遥望星空。
他说:
“我相信,未来的教育需要更多人携手,共同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想象力与好奇心。”
这些孩子们,虽脚踩世俗的泥泞,仍努力地仰望着星空。
他们对未来的期盼,难道不是最值得被看见、被呵护的吗?
02
广东省西南部的茂名信宜,是名副其实的山区,也是出了名的经济次发达地区。
可这样一个资源条件并不优越的地方,有一群少年竟在世界机器人大赛上,一举斩获4金4银2铜的荣誉。
过去,这里没有一所学校开设科技兴趣社团,没有一个专职或兼职的科学老师。
孩子们做着科学梦,却根本不知道怎么接触科学。
只有一个名叫曾香的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们看到希望。
先是促进建立了科创教育服务站,为孩子们提供科学指导;
又组织名师交流、访学研学,让孩子们和专业的人学习、交流;
还在学校里举办各类科技活动,帮孩子们开拓视野,思考更多的问题。
就这样,孩子们凭着越来越丰富的科学知识、越来越过硬的竞赛技能,一次次获得了省级、国家级比赛的冠军。
“谁说山里孩子不能有科学梦?只要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们就会还你一个奇迹。”曾香骄傲地说。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被点亮了梦想的光。
有些火苗虽然微弱,但一旦灿烂,必将照亮未来的方向。
03
我们不能否认,农村的孩子,并无法享受到跟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孩子那样便捷高质的科普教育。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腾讯给中国乡村的青少年们举办过一场“流动版”的科学盛宴。
2019年9月到11月,腾讯联同中国科学科技馆,把十几辆“科普大篷车”开进了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三地这些偏远山区,为孩子们放映科普短片。
他们第一次亲手摸到航模,第一次戴上VR眼镜,第一次体验3D打印,他们排完一次队,又排队再来,接着又来……
他们也一遍遍观看第一届科学小会出品的科普短片,被智人打架逗得开怀大笑,对神秘的火星心驰神往……
山区里,没有像IMax影院这样的设施,孩子们平常极少获得沉浸的观影体验。
“科普大篷车”就搭建了一个太空舱,透过透明荧幕,孩子们看到影片里的星星和现实夜空中的星星交相呼应,那是第一次,科学离他们如此之近。
影片结束,每个孩子都兴奋极了,争先恐后地向科学家提问:
“为什么飞机不能直接飞进太空?”
“在太空中开一枪会怎样?”
“为什么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人类是否成功登上太阳?木星上为什么会有眼睛?”
“为什么天王星要’躺’着运行?”
看着他们,科学家们感慨道:“原来孩子们有这么多奇思妙想,山区孩子对科学的热情,让人感动。”
“科普大篷车”计划至今已经开展过22.9万次活动,服务了接近2.45亿孩子。
自今年9月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与中国科学技术馆达成合作后,搭载着科学小会推出的科普视频、科普文章等内容的“科普大篷车”,深入偏远山区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
未来,“科普大篷车”将开向更多更远的地方,预计覆盖全国32个省,服务1600万青少年,激发乡村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04
当科普大篷车开进山区时,那里的孩子心中,已深深埋下一颗颗科学梦想的“种子”,激发他们走上探索和创造之路。
但让孩子感受一流科学家的言传与身教,领略科学的真知与乐趣,这样的机会还是太少,优质资源还是很稀缺。
为此,腾讯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今天,腾讯举办了第二届科学小会,邀请全球著名的科学家为孩子们讲科学。
本次科学小会,是腾讯公司联合Science、清华大学,在京举办的一场青少年科学盛会。
联合全球顶尖科学杂志Science及国内外科学家顾问团,通过权威的科学内容和创新的传播形式,引导中国青少年探索科学,永远葆有“世界一定有答案”这样的科学精神努力向前。
早在2019年1月,腾讯推出首届科学小会时,就得到了热烈的反响。
这一次,科学小会全面升级,专为青少年和家长定制“亲子专场”,走进百年清华校园,深入4大基础科学领域,为孩子解读前沿科学命题。
科学小会还联合Science专业团队,票选出青少年最关注的10大科学问题,公布年度青少年科学看点榜单。
榜单里,囊括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和化学等四大领域的最新前沿科学突破。
少年们尤其关注着人类对广袤宇宙的探索:例如首张黑洞照片面世,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等。
这些关于天文学的问题高居榜首,是青少年们最关注的领域。
这些纯真又充满疑问的好奇心,都在科学小会上,被世界顶尖科学家们一一解答。
黑洞“摄影师”Avery Broderick,是“事件视界望远镜”(EHT, The Event HorizonTelescope)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带领团队拍摄到了全球首张黑洞照片。
在科学小会上,孩子们争先恐后问他“黑洞内部是什么”“黑洞的具体位置”“黑洞存在互相吞噬的情况吗?”
Avery逐一详细解答,向青少年分享了拍摄黑洞背后的科学原理,如何通过全球科学家协作,实现这一科学突破。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David G.Evans,一直在中国践行“快乐化学”科普。
在科学小会上,David向孩子们描绘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的关键作用,以轻松诙谐的表达方式带领孩子们敲开化学世界的大门。
我国“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也被孩子们问到很多关于中国探月工程的问题。
他分享了中国探月工程从起步阶段,到成功实现在月球背面登陆的艰辛历程,向孩子们解析触达月球背面的科学原理,带领孩子们共同畅想未来人类探测迈向更广袤的太空。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宏伟,不仅回答了现场青少年关于冷冻电镜的问题,还连线快手,解答了线上观众的疑惑。
他解析了微观世界的奥秘,分享显微镜技术数百年来的进步历程,并勉励青少年要努力学习数理化等多项核心知识能力,未来才有可能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建树。
更有创办另类“诺贝尔奖”的科学幽默大师Marc Abrahams,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英国皇家化学学院院士David G.Evans等来自4大基础科学领域的7位知名科学家、科普学者。
这些科学大牛在小会上分享各自领域的科学成果,让偶尔晦涩的科学话题变得趣味动人。
去年,腾讯开展第一届科学小会时,直播线上观众就已超过500万人,参与看点榜单投票的青少年有10万人。
而今年,光是看点榜单投票,就有120万青少年参与。
孩子们对科学小会的关注和期待,正与日俱增。
他们对于科学的梦想,也将驶向更宽广的远方。
▽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曾说过:
“无论孩子们生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家境优越还是普通,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都该被唤起。”
伟大的科学突破,常常起源于小问题。
科学小会就从一个个科学之问出发,激发着孩子的兴趣和热爱,打开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
少年们探索未知的那颗心,将会改变他们人生的轨迹。
拥抱科学、探索未知,每一个中国孩子都值得拥有这样的的机会。
当每个孩子心中的科学之光被点亮,连起来,必是一片灿烂的星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8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