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季结束,网上都会掀起一波讨论如何选择未来专业的热潮。迫于日渐严峻的竞争情况,同学们不得不精挑细选,争相报考那些热门学科。整体而言,理工科的毕业生往往能比文科毕业生拿到更好的offer,而在文科之中,也有三六九等,经济学、管理学都是主流专业,报考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一般而言,最难就业的是什么?那无疑就是哲学了!
据统计,在文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八个文科内部学科的比较中,无论是应用性程度、就业难度还是发展前景,哲学都位居最末,不由得让人为这些同学捏一把冷汗。
实际上,这些同学知道这一现状,他们自嘲,“如果不是家里有矿,实在没底气踏实和苏格拉底、柏拉图聊天!”“走了这条路,最好就是读研读博一路深造,博士毕业才算苦尽甘来,否则还是尽快转行为妙。”毕竟,踏进社会就要一切向“钱”看,没有哪个老板会喜欢只会谈人生的思想家,真金白银才是实实在在的。
尽管成年人的生活如此现实,还是有不少同学表示,他们并不后悔选择了这门学科。思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也许你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脱胎换骨,能够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自由徜徉在学术海洋中,绝对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情。
然而,我们必须着眼于现实。据麦可思历年的研究数据来看,哲学学科的就业程度始终处于低谷,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更是因为统计样本太少,根本无法计入《201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统计结果。
据毕业生说,“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继续读研深造,其他人或者考公,或者考教师编制,要么彻底跨行,与所学的知识渐行渐远。”
身为“哲学人”,踏入社会后的确很容易受到困扰。一方面是求职面试时不占优势,另一方面,陌生人也会对他们存有刻板印象,先入为主地贴标签。不少网友就吐槽过,这些朋友在说话时大多都不知所云,爱“装逼”,不由自主地就会选择保持距离。
其实,这些同学们实在冤枉,所谓的距离感并不是“装逼”,而是学科特点使然。熟悉了高深理论后,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学会一套专属于哲人的思维方式,对待世界、对待实际问题、对待自我的眼光都会有所不同。这并不是缺点,相反,掌握了灵活深刻的思维方式,看事情时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看到问题本质,长远来看,将会受益无穷。
道家有言,唯有无用才是真正的大用。学习哲学,或许在就业时会一时面临困境,但是只需本身能力过硬,在任何行业都能在做出成就。况且,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没有哪个学科始终都是炙手可热的,我们只要放平心态,踏实前行,就能一步步走近自己的理想。到那时,或许又会有一番崭新心境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7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