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科技生态趋吉之道:海量IT分销伙伴的“转式”

科技生态趋吉之道:海量IT分销伙伴的“转式”


科技趋吉之道,用易经、兵法思维看科技生态。趋吉之道,用之在法,其妙在人;趋吉之道,无博大精神也无杂乱玄虚,但值得科技合作伙伴们从中甄别,把握方位。

战国晚期,邹衍提出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用来说明王朝统治的趋势,形成了事物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

由此,五行学说体系得以初步确定。其首要含义是,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成,五行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IT生态同样如此,从上游、中游到下游,再到客户端,各类角色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共生的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个新的转型期。

同样,对于中国IT产业和IT渠道伙伴而言,也面临着转式的挑战。

所谓转式,即是对现有商业模式的再思考,再重塑。其与转型最大的不同是,“转式”更需要勇气和决心,而转型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变化;另一方面,转型似乎对于分销而言已成为价值偏弱的老旧话题。

曾有一位PC分销伙伴对笔者感慨,“转型”的概念对于分销业务来说不如转式更接地气,转型需要太多投入和周期型调整。而转式更加聚焦行动,且效率颇高。他同时也强调,分销模式不会消失,其在如今的云与数据时代,仍然于流动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价值。

在他看来,分销商想要卖更多的产品,不能单纯依靠被动等待客户下单,而应该未雨绸缪,做更多的客户转化与服务工作。分销商都坚信,无论分销商的身份如何变,都是在厂商和用户之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事实上,转式的挑战,不仅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自身固有经营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挑战。

对于海量IT产品市场来说,其中占据最主要营收的就是个人PC市场。该市场长久以来形成的Wintel联盟商业模式产品同质化严重。

更现实的情况是,如今Wintel联盟已经日渐式微,移动时代的飞速发展,让曾经风光无限的X86架构似乎开始和移动时代格格不入。而ARM架构成为移动时代全新的宠儿,正凭借性能出色的移动处理器入侵属于X86的地盘。

此时,处于生态链上游的Wntel必须不断为其下游的OEM、分销渠道寻找可替代的新的产品或新的市场。

否则,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其市场增长空间必将放缓甚至成为负增长,那么整个生态链就会陷入放缓甚至停滞边缘。实际上,随着新兴市场饱和度几近完毕,不仅整体空间已经接近于市场饱和,而且随着以苹果os等科技网红对市场的倾吞,使得 Wintel生态链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

不论是惠普、acer、联想还是戴尔,都先后推出了转型方略—甚至,PC处于个人计算中心的重要地位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通常来说,转式有两个动因个是外因,一个是内因。外因是指因环境变化,所在行业进入衰退循环或淘汰危机;而内因是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衰退。

要想化解因所在行业进入放缓循环的外因,一个办法即是以产品为中心,渗透于行业。这里所说的行业并不是指IT行业,而是百行百业的细分领域。分销伙伴聚焦产品创新也行,服务也行,商务关系也没有问题。

总而言之,传统的 Wintel主导的个人PC行业开始进入了个放缓循环趋势,包括一些业界领导企业皆认同这一趋势,而行业及产业互联网下的产品及服务应用大有可为。

就内因而言,如果传统PC海量分销伙伴感觉不具备在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就可以选择从这产品线向未来仍然处于上升循环的产品线迁移。换句话说,可以从代理海量产品向代理企业级增值产品转型。

实际上,依靠这一转型策略取得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有些依靠其所代理的品牌内的企业级产品线,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代理较高附加价值的企业级增值产品;也有些从客户需求入手,从为客户代理采购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接触到提供较高附加价值的企业级产品,从而与新的上游厂家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进而转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6846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