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证监会发审委2020年第15、16次工作会议如期召开,审核了浙江浙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矿重工”)、深圳贝仕达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贝仕达克”)、京北方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北方”)3家公司的首发申请。
最终,3家企业携手喜提过会。
新年开始到现在10天, IPO审核保持高速度,发审委上周共审核7家企业,本周审核8家,截至目前,2020年共15家企业首发上会,14家获通过,1家被否,通过率为93.33%。
浙矿重工
公开资料显示,浙矿重工是一家中高端矿机装备供应商,主营业务是破碎、筛选成套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生产的设备可应用于砂石、矿山和环保等领域各类脆性物料的生产和加工。
其实早在2015年12月11日,浙矿重工就首次预披露招股书,当时正好赶上证监会IPO堰塞湖大抽查,不幸正中2016年12月证监会的抽查名单。2018年1月10日,浙矿重工首次IPO紧急终止。直到1年后的2019年1月29日,浙矿重工再次递交上市申请。
相较于前次IPO,此次,浙矿重工经营业绩大幅增长。2012年至2014年,浙矿重工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3亿元、1.78亿元、1.98亿元,对应净利润为1409.45万元、2891.44万元、3190.35万元。而2016-2018年,浙矿重工则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2.25亿元和2.9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018.7万元、4307.68万元和7444.04万元。
此外在招股书中,浙矿重工提示了存货及应收账款较大引起的资产减值风险。2016-2018年末,浙矿重工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8579.64万元、10951.74万元和10063.87万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8494.45万元、7388.36万元和7382.62万元。截至2018年末,二者合计占流动资产总额的52.73%。
值得关注的是,浙矿重工对华东地区存在明显依赖。2012年至2014年,华东区为公司贡献销售收入8926.12万元、1.43亿元、1.08亿元,占比为79.10%、80.48%、54.43%,每年呈下降趋势。但在2016年至2018年,华东区贡献的销售收入由8201.43万元升至2.07亿元,占比由40.82%上升至69.87%。
虽然浙矿重工对华东地区的依赖情况仍然存在,但好在此番没有重蹈上次冲击不顺的覆辙,如今顺利过会。据披露,浙矿重工计划通过本次IPO募集资金约3.81亿元,其中8000万元补充营运资金,其余投向破碎筛选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技术中心建设项目。
贝仕达克
公开资料显示,贝仕达克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器及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智能控制器主要应用于电动工具领域。智能产品系智能控制器的下游延伸,主要包括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产品,主要客户包括TTI、亚马逊等公司。
2016-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贝仕达克营业收入分别为3.27亿元、4.73亿元、5.59亿元、3.84亿元,2017-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44.61%、18.2%。同期,贝仕达克净利润分别为5942.15万元、4335.68万元、9844.11万元、7440.72万元,2017-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27.04%、127.05%。在业绩上坐了一番过山车。
深入查阅招股说明书可以发现,贝仕达克存在大客户依赖风险,特别是其第一大客户TTI及其子公司。其业绩基本上来自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且其第一大客户的贡献比例均超过了八成。
报告期内,贝仕达克向其前五大客户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2131.05万元、46341.26万元、54946.7万元、37981.9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98.29%、98.03%、98.34%、98.98%,其中TTI及其子公司合计贡献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6699.88万元、37901.3万元、46649.92万元、31383.24万元,分别占81.68%、80.18%、83.49%、81.78%。
备受市场关注的是,贝仕达克在业绩尚可的情况下对研发投入方面却有些“吝啬”。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贝仕达克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84.25万元、1745.07万元、1981.50万元和1245.09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32%、3.69%、3.55%和3.24%,而同行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4.56%、4.61%、4.83%和4.72%,贝仕达克的研发投入比例远低于同行公司平均水平。
此外,2018年年底,贝仕达克员工中共有研发人员147人2018年研发人员平均工资仅有6.31万元。即使位于深圳的母公司贝仕达克2018年研发技术人员的年薪为7.59万元。而同在深圳的竞争对手拓邦股份的研发人员的年均薪酬为13.36万元,远远超过了贝仕达克。
专利方面,101 项实用新型专利、2 项外观设计专利和50 项软件著作权,但是,发明专利为0。从公司申请专利的情况来看,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显示仕达克发明专利的申请日期均集中于2018年4月17日-2019年9月29日之间,也就是招股书签署日期之前的一年半的时间内,或存IPO前突击申请的情况。
京北方
公开资料显示,京北方主营业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主要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公司前述两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形成相对完整的金融外包服务供应链。
2016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京北方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5161.84万元、100977.79万元、122599.02万元、74033.9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627.11万元、4841.5万元、7802.92万元、5242.57万元,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仔细来看,京北方的营收主要依赖信息技术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2018年分别贡献4.89亿元和7.37亿元营收,业务流程外包营收占比高达60%,报告期分别为70.10%、67.70%、60.13%。
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银行业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依次为95.12%、92.82%、91.87%和91.34%,占比较高。按合并口径计算,公司来自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49%、70.84%、67.65%和66.32%,占比也处于较高位置。
引起市场关注的是,京北方2019年上半年应收账款暴增逾3亿元,占营收90.50%。具体来看为2016年至2019年1-6月,京北方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2.26亿元、2.70亿元、3.50亿元、6.7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6.55%、26.76%、28.54%、90.50%。
对此京北方表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与营业收入之比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下游银行客户由于自身审批流程及付款延后等原因,款项结算多集中在每年年末,年中结算相对少所致。
部分内容综合自中国经济网、金色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6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