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一个令人敬佩的革命家庭,父母先后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双亲的逝去没有让他惧怕,反而以更激昂的热诚去参加革命工作,戎马生涯几十载,终于迎来新中国的成立,55年授衔时,只有39岁的他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他就是肖华。
1916年肖华生于兴国县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是早期党员,他家就是我党开展地下工作的秘密交通站,从记事起,肖华就给大人们站岗放哨,还经常给他们送信,小小年纪已经有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
革命工作是十分危险的,后来他的父母先后被捕遇害,但他毫不畏惧,毅然加入共青团投身了革命事业,兴国起义后,只有13岁的肖华当选为少共兴国县委书记,不久主席带领红四军来到兴国,看到这个年纪轻轻的县委书记,办起事来有条有理,效率还特别高,对他出色的组织能力称赞不已。
在他
在他16岁的时候,由王稼祥提名,将他调到总参担任青年部部长,很快肖华在主持全军青年工作会议的时候,向上级提议组建“少共国际师”,在得到同意后,肖华经过近三个月的宣传、筛选、协调,终于宣告少共国际师的正式成立。
这支年轻的队伍共有一万余人,年仅17岁的肖华就担任少共国际师的师政委,而师长是此后著名的独臂将军彭绍辉,而让人敬佩的是,建国后少共师的这两位主要领导人都成为了开国上将。
经历了长征的万里征途,终于胜利到达陕北,不久肖华又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在他的指挥下,一个接一个的捷报不断传到后方,在兑久峪战斗中,亲临前线指挥的肖华左腿中弹,只能告别战场去后方修养。
抗战爆发后,他被任命为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在参加部队整编工作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当时肖华正在云阳镇参加会议,会议后与陈赓等人在镇边散步休息,偶然遇到几个年轻的女战士在一边唱歌跳舞,其中有个长相美丽的女战士,跳的最好,虽然肖华和她第一次见面,但是心中却有了异样的感觉。
站在一旁的陈赓给大家介绍,这个女战士叫王新兰,别看她很年轻,人生经历却不简单,9岁参加红军,11岁参加长征,是一位资历丰富的老红军战士了。
为何陈赓对她如此了解?
原来王新兰是陈赓的干女儿,王新兰的叔叔王维舟是一位老革命,与陈赓关系非常好,也是通过王维舟认识了王新兰,后来还认她干女儿。
以后几天,肖华又几次遇到王新兰,虽然两人几乎没有说过话,但是此时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年轻的姑娘,这时连陈赓也看出了肖华对他干女儿有意思,便有意撮合他们,慢慢的两人终于建立了恋爱关系,1940年10月,这两位优秀的年轻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风风雨雨这些年,夫妻两人终于迎来新中国的成立,55年肖华成为最年轻的开国将军,王新兰也成为开国少校。以后他们又将精力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
1983年,肖华当选为政协副主席,成为副国级领导人,两年后却病逝于北京,结束光辉的一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