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三个家长群说散就散,两个月的心血打了水漂,真是令人感慨。
有的校长做社群得心应手,校区续费率大大提高,但依然有大量校长,因为不懂窍门,续费率不但没有起色,还陷入了“又累又浪费时间”的怪圈。
如果你的校区做社群运营,现在的状态属于以下 3 种,那校长真的需要注意了,真的是浪费时间。
第一类,把社群运营等同于“拉群”。只关注拉了多少家长进群,不知道后续怎么运营,最后群也慢慢沦为广告群,每天都担心家长又发“小广告”。
第二类,把社群运营等同于“客服”。每天花大量时间在“聊天”上,经常像个 7 X 24 小时工作的救火员一样,哪里有家长疑问就出现在哪里,对于家长的价值感不强。
第三类,把社群运营等同于“销售”。主要靠私聊做转化。短期内是能出单,但却不太懂得如何用群运营手段,规模化把转化效率提高。
是不是有许多校长在上面的问题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其实,做社群想要出效果并不难,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避免掉以下三方面的误区,往往几个月内就能见到肉眼般的飞速变化!
01
社 群 定 位 不 清 晰
我们曾经对一些失败的社群进行观察,发现“翻车”的原因,不一定是“社群技巧”上出了问题,而是压根没想清楚自己的课程为何要做社群。是解决流量问题?还是解决转化问题?社群真的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嘛?
除此之外,定位问题还包括,你的目标人群是谁?你能提供的稳定服务是什么?如果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无论是运营还是家长,都不知道在群里应该做什么。
02
“聊 嗨 了” 就 是 社 群 活 跃
很多校长都有个误区,以为在群里“聊嗨”了,就是“活跃”了。实际上,如果你的社群无法为家长长期提供价值,所谓“活跃”也只是“虚假繁荣”,家长对社群的关注很快就会散去。
真正好的“活跃”状态,是“半自运营”的状态。好的社群运营只需要制定规则,定义玩法,抓住头部家长,就能够让家长去自觉维护社群氛围,进行有价值的发言和讨论。
03
群 里 节 奏 把 握
很多校长都经历过这种场景,随你怎么在群里吆喝,没人买账,大都持观望态度。
产生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在社群前期,家长没有和群主建立信任,也没感受到社群的价值,后期自然对校区课程的认可度也不高;
还有一种原因,是对于社群转化技巧掌握不够。这里涉及到很多套路,比如如何制造火爆的消费氛围?如何把握转化节奏?把这些做好了,转化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5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