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记者张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2020光华思想力系列公开课近日正式开启。昨天(9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作为新年首期演讲嘉宾,以“我们热爱的金融”为主题讲述了中国金融面临的“断裂”点、中国金融的未来等热点问题。
2020光华思想力系列公开课现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张茜 摄)
刘俏在公开课上展望了中国金融的未来景象。刘俏认为,2035年中国金融有五个“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一是经济总量和金融资产的爆发式增长。到2035年,中国的GDP或将达到210万亿,金融资产将达到840万亿;二是产业结构的巨大变迁。2035年,我国将有大约23%的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农业,迁向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三是来自需求端的剧烈变化。刘俏说,2035年,居民消费率将从现在的38%增加到58%;四是信息技术和AI带来金融底层技术和中介模式的巨大变化;五是金融思想的演进。刘俏认为,对于好的金融的判断标准,就是能够降低资金供需两端建立信任的成本。
说到中国金融系统存在的问题,刘俏指出,中国金融系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形成给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基础设施投融资市场、信用市场定价的锚;没有建立起价格发现的功能以便于引导资源有效配置。
他认为,中国金融体系有十大“断裂点”。这十大“断裂点”主要是:投资资本收益率相对较低、收入分配不平等、人口老龄化等。
而谈到解决这些“断裂点”的办法,刘俏说,我们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模式,重新塑造中国经济微观基础;政府方面需要转变职能,改变行为模式,消除所有制歧视,建立真正的竞争中性原则。刘俏认为,还需要为金融资产找到定价的“锚”,彻底实现资金的市场化配置;推动劳动力和土地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同时,以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为抓手,为土地、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寻找定价的“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5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