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10日讯(记者 张艳玲)展望未来5年中国的外部环境,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10日表示,未来5年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5年,也是中美博弈的关键期,保持中国经济的相对稳定将带来格局与博弈的质变。
10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举行2020校友新年论坛,海内外经济研究、金融投资等领域的校友就“开启新征程•‘十四五’的中国与世界”进行研讨。
刘元春认为,把握住了未来5年的发展就把握住了未来30年的变局。未来5年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5年,是中美博弈的关键期。但要考虑全球长期停滞、2019年全球经济下滑、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全球债务、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老龄化问题、解决全球不平等问题、民族主义、公共品和治理秩序的缺失等问题。
刘元春指出,世界经济全面开启新一轮低迷期,我们还未找到世界经济复苏的方法;各国结构性问题和世界结构性问题将持续发酵;全球增速持续低迷必定带来全球利益分配模式变化和各国内部冲突和世界格局变化,大国博弈将持续并将掀起新浪潮。
在世界经济衰退与格局的变化中,新一轮大国冲突的新周期已全面开启,新冷战将常态化。未来5年是中国的关键期,保持中国经济的相对稳定将带来格局与博弈的质变。刘元春提醒,要避免以降促和陷阱,简单步入敌对状态的修昔底德陷阱,无技术外溢、高成本的军事竞赛陷阱,无贸易支撑和经济基础的政治联盟陷阱,债务不可持续的经济扩张陷阱,无创新、无竞争的发展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等。
建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崔历认为,中国经济将再现曙光,预计今年经济会企稳回升,因此要迎接变革,拥抱未来。在宏观政策上,要容忍经济下行,货币政策要宽松谨慎,偏重供给侧结构改革;国际环境上,贸易保护将常态化,会影响全球产业链布局,特别是高科技行业;结构改革上,政府开放加速,新一轮开放重点是金融开放,放宽机构准入,市场扩大开放,提升营商环境。
崔历分析后认为,2020年,全球贸易战浓雾稍淡,但中期风险持续,经济下滑企稳,但不会陷入衰退。资本将配置新兴市场;中国经济将企稳,但明显反弹尚需时日,制造业触底回升,产业周期走强,科技行业是亮点。
崔历表示,未来产业升级提速,内需行业持续获得支持;制造业供应链缩短,服务贸易将成为竞技跑道,2-3年内,贸易战主要集中在商品贸易上,未来5-10年,贸易战战场转向服务贸易领域。金融服务业和资本市场开放,境内市场与全球关联,管理风险需求上升,因此,管理波动成重要挑战。
联博资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纪沫从全球宏观判断中解读中国与全球的关系。她认为,全球宏观判断主要集中在中国、美联储、货币、大宗商品、通胀预期和贸易等方面。在全球宏观判断中,中国的砝码已经增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5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