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余承东:现在是重新洗牌的最好机会,要么发展,要么从地球上消失

余承东:现在是重新洗牌的最好机会,要么发展,要么从地球上消失


余承东的高调多少与任正非的低调形成了对比,但他就是一个需要走到前台经受检验的人。

余承东在业界以“敢说”闻名,大家都称他为“余大嘴”。

工程师出身的他并没有刻意改变这种说话方式,好在华为最近几年在智能手机上的发力也让他有说话的硬气和底气。他也因此被称为任正非身后的男人。

确实,作为任正非缔造的通信帝国,华为从五年前进入消费者领域,发力终端,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市场披荆斩棘,与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近。而领军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余承东无疑是与业界、与消费者走得最近的华为高管之一。

曲折的战略性节点

余承东身上有一种执着。这种执着是他骨子里自带的,也是华为组织赋予他的。很难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对外发声有多大的自由度。他身上的组织属性应该多过个人属性。而在前两年以个性取胜的智能手机创始人舞台秀上,余承东的特色并未形成优势。


这回,余承东是真诚的。至少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余承东说,他老给大家添乱,“(通常)我只是在表达我的真实情感,但有时候缺乏技巧。”这种“缺乏技巧”应该是团队比较头痛的。余承东的执着领着他一路走到了今天。


对于一个处于高速奔跑期的组织来说,一切风暴未必是致命的,但这时候的反思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他很快成立了“消费者聆听特别行动小组”,并在五一期间走到了零售店。


余承东1993年加入华为,参与了华为CC08数字交换机的研发,逐渐成为华为无线部门的关键人物。这样的人,自然是任正非的一员猛将。余承东说,他坚守“人要有基本的底线和人品”,因为如果他有一点不诚信,“(任正非)会直接把我干掉,而且是当天就干掉。”


华为消费者业务也是在余承东手上壮大起来的。2011年,余承东离任华为欧洲区总裁,接管消费者业务。上任第一件事,他砍掉了华为80%的低端机,提出用高端机重塑华为品牌。这个思路在今天看来是正确的。


2015年,华为手机出货量首次突破1亿台,2016年是1.39亿台,本来这一年的目标是1.4亿台,“0.01”对余承东既是压力,也是推动力。

外界曾关心任正非有没有因为这0.01批评余承东。余承东说,任正非是理解产能问题的,“如果非要说批评了什么,那就是批评我们盈利能力还是不足,利润增长太慢。”余承东特别强调,2017年将是华为精细化运营的变革年,一切都要以利润为中心。

这一年对余承东而言,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说起技术优势来,他永远都比别人的语速快半拍,永远都比别人显得更有信心。只要他站在舞台上,他永远都是左一个口袋右一个口袋掏出手机来。余承东说,以前任正非“讽刺”他,“余承东说产品做得很好,我认为有差距,虽然我用的华为产品,但是我的家属都不用华为产品,他们都用iPhone。”


现在,不仅任正非的家属都用上了华为手机,而且中国市场有20%以上的消费者都用上了华为手机。

从2003年开始,华为开始进入手机终端制造业,主要从低端智能手机、贴牌手机做起,当时的年发货量在300万部左右。2011年,华为将公司重组为三大事业部——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发力智能手机终端市场,并尝试推广自有品牌,向公众投放广告。


借助运营商渠道优势和公开渠道的拓展,华为每年的发货量持续增加,增幅也与第二梯队逐渐拉大距离。这样的结果相信也是在余承东的预料之中的。他不打无准备的仗,也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华为早期进军海外市场时,打过许多硬仗,也得过许多教训。欧洲市场曾被阿尔卡特、爱立信、西门子、诺基亚等四家电信设备巨头蚕食瓜分。一家中国品牌在2003年时想要加入这场国际竞争,是没有多少胜算的,甚至连一点机会都没有。当时,荷兰四家运营商中最小的一家Telfort购买了一张3G牌照准备建网。但现实困境是机房里竟然没有空间能摆得下第二台机柜。它的全网设备提供商诺基亚也没有解决方案,更不愿意单独为它重新开发。


就在Telfort即将破产时,华为欧洲拓展团队开始介入,获得了打开欧洲市场口子的一个机会。8个月后,华为为Telfort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分布式基站,基站室内部分做成分体式空调一样,体积缩小至DVD大小。无论后来Telfort的发展如何,这套分布式基站创新方案的提出者就是余承东。

2006年,当时世界第一大运营商沃达丰采用了华为的分布式基站,从此让华为这个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获得了公信力。余承东确实是任正非身后一员开疆拓土的猛将。


对于余承东来说,目前智能市场的重新洗牌是绝佳的市场机会,“要么发展下去,要么从地球上消失”。当市场份额还没有进入前三时,余承东是这样说的,“搞不定我们就歇菜了,搞得定我们就继续往上走。”现在,他应该变得更冷静了。任正非的告诫与余承东的成长是一致的,“不要在胜利之后就把自己泡沫化”,“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要有战略耐性。”




中国市场的耐心

余承东是有耐心的。

最近三年,他对华为智能手机未来的规划和思路更清晰。两年前,华为改变了策略,“华为以前是做低端(手机)的,现在华为消费者业务改变了路线,从低端往中端、高端发展,实现高中低全面覆盖的(路线)。我们往高端方向走是坚定不移的,因为不往高端走的话,说白了很难活下去,利润空间会被压缩得非常厉害。”实际上,华为一开始决定做手机更多是匹配通信解决方案的增长。但随着华为端到端优势的建立,终端将是华为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在这场激烈的市场搏杀中,只有实现利润的有效增长,华为才能进行长久持续的技术研发和投入。目前,华为手机终端每年的研发投入高达10亿美元,在所有电路级的技术,包括软件、硬件和算法上都在进行研发,比如芯片等核心技术。中高端产品是智能手机利润区,也是品牌溢价产生区。

从2012年开始,余承东不断调整手机品牌定位和定价策略,走精品路线,逐步降低对运营商的依赖,直接面对消费者,意在打破80%依赖运营商渠道的传统格局。

我问过余承东最难的是什么,他很坦诚地说,“华为这家公司就是搞运营商生意的。思维习惯的改变(很难),因为人都有惰性和惯性思维”,“你转得太快噪音非常大,抵触的声音非常多。如果你不转只能等死。”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否定了“(休克疗法的)前苏联模式”。很多时候,余承东都是这样直面问题。

智能手机发布经过了一个很明显的个人印象季,几乎每家厂商发布新产品,创始人都会穿着T恤牛仔裤上台情怀一番。

而现在,进入高端市场竞争排位赛,他们似乎又都回到了正装加身的时刻。有人调侃说,要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来。印象中,只有余承东是从一而终,正式装束是一以贯之的。其中,也透露着余承东的可爱之处。他相信“事在人为”,相信“我余承东是有口碑的”。

过往,他在华为各个不同岗位都干过,每一次都超越了目标,他的性格就是“不要被人比下去”。


全球市场的未来

2017年是余承东为华为手机奠定全球大格局最为关键的一年。而更为未来的竞争是手机生态系统的格局之变。


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Android和iOS两大手机生态系统的市场争夺越来越激烈。随着新一代iPhone即将推出,华为与苹果也将进入全面竞争时代。


但可以肯定的是,华为这些Android阵营手机品牌业绩的强势增长,已经进一步蚕食iOS的份额。

华为多年来在技术研发上的巨额投入,大幅提升了其在技术、材料、工艺和芯片等方面的优势。

余承东希望未来能够提升服务、Android生态体系来与苹果的iOS生态进行竞争。“Android跟iOS唯一的差距是生态体系。我们在服务和生态体系上与苹果还有些差距,我们希望通过提升服务及生态布局,与苹果站在相同的阵线上,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余承东很直接,“苹果有的,华为也有,而且要做得更好,所以生态体系一定要做好。”华为目前正在推动建立Android绿色联盟,用来规范混乱的Android生态体系,未来会在支付、云服务、人工智能方面加大投入,增强与苹果的竞争力。

余承东是有野心的。

目前,华为重点布局的海外市场是发达国家,“越是发达国家卖得越好”。这对于中国其他品牌进入同等海外市场是有竞争壁垒的,尤其是未来“云服务”竞争中,“中国很多的企业走到海外做不了云服务,因为它的安全达不到法规标准”,华为能达标,“(因为)华为有更好的技术、研发实力。”


除了中国、日本、欧洲等高端市场,余承东也正在尝试在印度市场上寻求突破,“因为印度是一个开放市场,我们还在摸索、积累经验,这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市场显然并不是这个野心家非要不可的。


余承东的高调多少与任正非的低调形成了对比。但他就是一个需要走到前台经受检验的人。


也许,余承东从舞台走上前线,将成为华为这个手机品牌真正落地的原始推动力。

对于余承东来说,目前智能市场的重新洗牌是绝佳的市场机会,“要么发展下去,要么从地球上消失”。当市场份额还没有进入前三时,余承东是这样说的,“搞不定我们就歇菜了,搞得定我们就继续往上走。”现在,他应该变得更冷静了。


2019年最新版企业管理资料打包:《股权方案》、《商业计划书模版及案例》、《全新商业模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薪酬报告、会销宝典》、《合同协议范本》、、《各行业研究报告》、《合伙人协议范本全套》、《众筹方案大全》、《绩效考核资料整套》、《并购,新三板,IPO资料》、《100套新零售运营方案》、【各名师讲课视频】...


详细了解请点击左下角链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4287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