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科技潜在白马:
今天就公布近期研究的一家公司吧,我今天就已经埋伏了底仓进驻了。
名字叫:超声电子000823:
相信这支个股大家并不陌生,看好它是除了技术面之外还有就是基本面与机构对它的青睐,所以果断介入。
基本面:
苹果公司的PCB供应商,唯一具备SLP生产能力的国内厂商,最早投产HD的国内企业;基于商业保密原因,不便透露具体应用何种设备。
公司主要从事覆铜板和PCB(多层、HDI)的生产,目前PCB产品应用范围侧重于手机和通信设备;公司是我国印制线路板龙头企业之一,旗下的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CCTC)享有“中国印制线路板之冠”的美誉,是国内国产移动通讯手机印制板的独家配套企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并大量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公司已掌握1至3次积层高密度印制电路板的产业化制造技术,其中1次积层,2次积层已量产,3次积层也已试产,并正在积极研发4次积层制造技术,公司在高端印制板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实力。
股东方面:
由于业绩方面今年与去年没有提示,所以暂时不放了,但是股东层面还是比较给力的,因为国家队从2018年9月进驻以来就一直没变过,相当于国家队在里面持股了一年多时间。
我觉得只有业绩改善才会让国家队进驻去这么长时间一直没变过,并且从它的财务方面也看出来超声电子这家公司确实在改善业绩:
首先:
三季报净利润相比于前二季度是呈现翻倍式的增长,所以股价也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第二:
货币资金与存货方面基本没什么变化,但是相比于去年同期略有增长。
应收账款略有增长,整体影响不大。
公司在建工程方面相比于前二季度缩减了三分之二,这说明公司生产研发得到进展。
短期借款一直是正常水平,以超声这家公司的体量来说算低的,有些小公司多则10几个亿的短期借款,严重影响了公司的造血能力。
另外长期借款方面相比于第一季度将近缩减了一半左右,这说明公司财务状况在改善。
大批机构对其公司关键问题进行调研:
我看了下这个调研非常的正式,并且问的问题也很关键,问了非常多的问题,所以让我觉得这家公司是值得中线投资的一家企业。
这次调研中公司的所有高级管理人员也亲自在现场对其进行问答。
由于调研内容太多,并且大部分都是关键问题,所以侯哥就截取一些:
太多了,暂时截取到这里吧,我还是很少看见机构对其公司发展这么重视的,问了这么多关键的问题,大家自己看吧,另外我之前做精测电子的时候也没有这样过。
总体而言,公司的财务状况一直在改善,预期是向好的,现在就看反应到股价的状态了。
技术方面:
股价日线级别在这个地方震荡吸筹,预计主力还是会突破16.19这个位置,并且日线MACD即将形成金叉状态:
从时间窗口的形态来看,股价未来上涨的时间还比较长。
考虑到目前指数的结构,我建议大家不要急着去追涨买入,建议等一次结构性调整后再来关注,因为周线级别如果创出新高的话就属于反转技术面的回踩,后期是属于调整来化解这方面的压力:
如果创出新高,股价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调整,所以建议大家谨慎为主,但是可以列入接下来调整完毕后的观察当中。
二. 技术看盘:
1. 上证指数:
大盘今天还是在2733与2756的连线位置之内上涨,并且量能已经开始萎缩,接下来要观察60分钟级别创新高后量能能否跟上:
从60分钟级别来看大盘自2960点的反弹与3107点共振的位置共同指向下周一的1-2点之间,意思是下周一的下午1点开始就有可能会把高点结构给坐实了。
所以这就是侯哥说的反序时间点,如果今天大盘下午跳水,调整到下周一并且补了缺口的话,那么星期一就是买点,但是主力没有选择这样走,而是在昨天的短线洗盘当中直接试了3059点后开始上涨,我之前的文章还说可能大盘不回补缺口,而去试3056点再开始上涨,但是没想到指数的力度比我预想的还要强,所以接下来就要观察指数后面出高点的动作了。
在这期间侯哥没有基本没怎么增减仓位,本来想等跌下来买的,但是这样上去的话我不会动,更不会冲动去买入仓位,现在就是观察时期,看大盘怎么表演。
从今天的预期来看大盘预计会去创新高了。
2. 创业板指:
创业板指今天又再次收出中阳线,力度确实很强悍。
创指从周线级别来看已经到了侯哥之前的压力位区间:
今天已经站稳1906点了,再往上就将会面临1917点的压力位了,从中线的时间窗口来观察,创业板共振变盘的时间点是在1月20-23日这一周,这一周是创指大概率出高点的一周,也是我给大家说的需要清仓处理的一周。
但是从日线级别的时间点推断,创指下周三容易出一个小高点。
但是从小时单位上,创业板指下周一的1-2点也容易出一个小高点,现在暂时对这个小高点不详是否需要做出短线减仓处理,所以这两天我会严盯沪指,看沪指与创业板指的共振结构来定短线是否需要规避一下。
总结一下:现在不建议大家去追涨买入仓位,最好持有现有的仓位,等待时机的到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38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