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一 来源:额滴神
史贵禄VS李振国
2019年刚刚过去,有人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可以预见的是,当2020年过去的时候,仍会有人沿用这句话说:2020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尽管官方媒体的新年献词写得豪情万丈,充斥着希望与力量,但在民间的语境里,一种迷茫、焦虑的情绪却始终挥之不去。
最近,有两份榜单格外引人关注,一个是由陕西企业家协会发布的陕西民营企业100强,另一个则是由西安工商联发布的西安民营企业100强。榜单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陕西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从榜单中可以看到,陕西民营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仍然以房地产、煤炭、医药为主,其他新兴行业虽有涉及,但无论是体量还是知名度,都远不及以上三个行业。
对照胡润财富排行榜,这三个行业也是“造富”最多的。比如荣民集团的史贵禄,4次蝉联陕西富豪榜首。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首富”的宝座虽然看似光鲜,但却并非高枕无忧。2017年,几度摘得“陕西首富”桂冠的吴一坚,曾发过感慨:“我相信,每个企业家都不愿意把自己叫什么首富。首富做下去都不太好过。”
从2010年开始,到2019年结束,正好是十年。于是我们梳理10年陕西首富变迁数据,按照行业变化,数量变化,名次变化,希望能更透彻的看清陕西民营企业沉浮10年。
十年,变化很快。
陕西的GDP由2009年的8169.80亿元,增至2018年的2.44万亿元,翻了近三倍。陕西首富也换了好几茬,从最早的荣海、李黑记、郭家学和吴一坚,到贺增林、刘丹英夫妇,再到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以及当前的史贵禄家族。
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十年之初,涉及房地产的本土首富们,普遍日子都不好过,从2016年底开始,随着西安楼市的火热,逐渐又有了起色。
由此可见,陕西民企更多的是站在行业或产业的风口之上。一旦风口没了,就很难再续写神话。
所以,房地产行业的连续波动,对于大佬们积累财富影响几乎立竿见影。换句话说,对资源、风口过度依赖的陕西民企、抵抗行业周期性变化风险能力极差。
另一方面,从上榜富豪数量来看,以2010年居多(当年的上榜门槛为10亿元),为17名,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16名和14名。其余年份大体在9名到11名之间。而且上榜富豪的数目极为稳定,极少有生面孔能脱颖而出。
从上榜频率来看,荣氏集团的史贵禄出尽了风头,十年之中,有6年都有上榜,而且财富值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17亿,增至如今的210亿。十年之间,暴增超过10倍,而排名也从2010年的861位,上升至2019年的162位。
尽管史贵禄财富增速惊人,但上榜频率最高的却另有其人。仅以“上榜频率”来论,排名第一的非东盛集团的郭家学莫属。
这十年之间,郭老板年年榜上有名,堪称胡润财富榜上的“不倒翁”,只不过,他从2010年排名陕西区域的首位,滑落到了2019年的陕西区的最后一位,郭家学夫妇财富值为22亿,与排名第一的史贵禄相差10倍。
紧追郭家学不放的,则是迈科集团主席何金碧、大明宫实业集团董事长席有良,以及黄河矿业李保平三位大佬,8次上榜,与郭家学的际遇一样,上榜频率虽高,但名次却不怎么理想,呈逐年下滑的趋势。
比如何金碧的排名从589下降至1385名,席有良排名由570名下降至968名,李保平排名则由498名下降至980名。
史贵禄虽窜得高,但也无法掩饰陕西富豪总体上疲软之势。总体上,陕西富豪在胡润财富榜上的排名是下滑趋势。可见,陕西富豪的日子大多都不太好过。
这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以上所述,都是胡润财富榜上的“常客”。他们有一个显著特点——对资源极度依赖。
2010年入围胡润榜单的11名陕西富豪中,除过医药、玻璃和消防器材外,名下公司涉足煤炭、石油化工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就达8家,从侧面足以证明本土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这对于陕西经济长期高质量增长意味着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难怪当年媒体如此评价陕西的富豪们:“陕西富人不是在‘盖房’,就是在‘挖矿’,再高级一点,就是‘卖药’。”
所以,笔者更感兴趣的,倒是那些勇于在“盖房”和“挖矿”,还有“卖药”之外,开辟新战场的“稀客”们。
陕西的高新技术产业、航天军工、装备制造业和旅游产业等,并未体现应有的财富效应,或许,这些“稀客”将来有望带领陕西经济迈向新的发展。
其中,有两位大佬值得大书一番,一个是天和防务的贺增林,另一个则是隆基股份的李振国。
与其他富豪相比,贺增林在网络上的资料极少,公开资料显示,贺增林是1971年生人,算是陕西富豪70后的代表。贺从23岁经商,2001年,介入军民融合,短短13年间,能够将公司推上市,足以证明他作为优秀企业家的能力。
贺增林的天和防务是一家民营军工企业,其主营范围为军民两用电子信息系统整机及配套设备、光电子产品、海洋电子信息系统及传感器等。
2014年9月,天和防务在创业板上市,股价一度高达近每股120元。受此影响,贺增林夫妇身家也是一路暴涨,2015年,贺增林、刘丹英夫妇以64亿元成为陕西首富,也在情理之中。
但对致力于“军民融合”的陕西民企来说,“民参军”的难度可想而知。与大型国企相比,民营企业在“军民融合”领域,优势并不明显,甚至还要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
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的佳话,似乎只是昙花一现,到了2016年,贺增林夫妇的财富暴跌44%,连续出现亏损,不得已于最近宣布拟出售在京的三套房产来盘活存量资产。
过去4年之中,仅在2017年实现扭亏,避免了“戴帽”的结局。可以说,天和防务一直在痛苦挣扎当中。
尽管如此,天和防务仍是首家民营上市的军工企业,对陕西是有贡献的,他所面临的“军方订单不稳定”,以及由此带来的持续亏损,只是一个阶段的无奈。
2018年3月,陕西另一家民营军工企业三角防务登陆新三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这个行业会涌现出更多的富豪。
2015年的胡润财富榜上,除了天和防务的贺增林问鼎首富,这一年,新兴行业代表西安隆基(硅材料)的李振国、李喜燕夫妇首次登榜,开始崭露头角。
“硅材料”,这是一个对大多数人来,相对陌生的领域。不过,对很多关注陕西资本市场的人士来说,被誉为光伏行业单晶龙头、单晶帝国的隆基股份并不陌生。
这家成立于本世纪初的民营企业,只用了短短十余年时间就问鼎“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并荣获“2016年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称号。
与天和防务的贺增林、刘丹英夫妇一样,西安隆基也是一家“夫妻店”。事实上,陕西富豪榜上的“夫妻店”并不少见。不过,从其创始人之一的李振国的经历来看,似乎用中国合伙人来形容更为恰当。
1990年,李振国从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国有的华山半导体材料厂,拉起了单晶。两年后,24岁的李振国递交辞呈,去当地的一家小型器件厂工作。1995年,他回到西安理工大学帮着建单晶生产线。2000年,李振国开始注册成立自己的公司,这就是隆基股份的前身。
2006年和2010年,李振国的同级校友钟宝申和李文学先后加盟,一个负责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一个负责整体的生产运营。这也是隆基股份发展史上的两个关键节点:开始规模化进入光伏制造,专注单晶硅片并决心做大;隆基加速扩张,筹划上市。
至此,隆基管理层的“三驾马车”正式成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其后的岁月,三人合作无间,在历经惨烈竞争的光伏江湖中,将隆基股份做到了全球单晶第一。
2019年9月2日,隆基股份(601012.SH)收盘后的总市值为1040.4亿,股价是28.71元。此时,这家单晶巨头已在千亿市值大关上站稳四个交易日。
李振国的隆基还能在千亿市值上站多久不得而知,但他却是随时可能替换史贵禄,问鼎陕西首富的男人。
还有一些未上榜的“隐形富豪”,也有望冲击陕西首富。
比如禧福祥的王延安,西风集团的头号功勋人物,在其二十年的创业史中极为低调。凭借扎实的营销理念和企业文化,让西凤六年和十五年的口碑和销售,渗透每一个基层角落,以年销售收入直冲三十亿元,稳坐西凤酒销售的头把交椅。
业界有人评价,西安城能一把拿出一二十亿现金的,除了赵步长,非王延安莫属。
另一个“隐形富豪”则是陕西秦煤集团的付宣亮。他曾是煤碳和能源行业的江湖老炮儿,煤老板行业中的老爷爷。
74岁的付宣亮老当益壮,当过工程兵,参与过两弹一星,见过大世面,经过大风浪,逢山开路,遇水填桥,抓住机遇及时转型。如今,陕西秦煤集团积极布局新能源,正在“借壳”上市,一旦成功,付宣亮极有可能冲击陕西首富。
再说回贺增林和李振国两个大佬,尽管到目前为止,天和防务的危机,并未彻底解除,但就在半个月前,陕金资出手3亿,紧急给天和防务“输血”,可见,资本市场对它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
而西安隆基正风生水起,与排名第一的史贵禄家族平分秋色。最难能可贵的是,陕西富豪所处的行业终于打破了“盖房”、“挖矿”、“卖药”的老三样,呈现出“多元化”的势头,新兴行业从2010年的27%上升至2016年的50%。
尽管西安房地产的火热,还会让涉足地产行业的富豪们,有了“满血复活”的希望。但随着新兴行业的崛起,“传统行业”的富豪上榜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希望下一个十年,更多年轻的,来自新兴行业的佼佼者们能榜上有名。虽然“首富”做下去,结局似乎都不太好,但又有谁肯拒绝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3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