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的旅行除了椰林、沙滩、天涯海角和南海观音等传统玩法之外,其实也有不少小众有趣的地方,比如我要推荐给你的这座崖城学宫。三亚的崖城学宫是我国最南边的一座孔庙,被人赞誉为“天涯第一圣殿”,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代各地都建有文庙(或称孔庙),承担着祭祀先贤的作用;而地方上设立的官学担当着学校的作用,传承儒学经典。从宋代开始,官方逐渐的把文庙和官学建设在一起,学宫这一词逐渐的流行开来。我们目前常常把文庙、孔庙或者学宫都看作一个意思。
我从三亚市区坐公交车1小时就到达学宫门口,偌大的文明门特别雄伟,这是崖州古城仅剩的一座城门,两边还有十多米的城墙残存。可别小瞧了这点城墙城门和身后的崖城学宫,这里是整个三亚市最大的一片古建筑群。
中国古代建筑非常讲究礼制,无论是建筑布局、装饰、图案、颜色或者是构建大小等都要严格遵守礼制要求,崖城学宫也不例外。崖城学宫坐北朝南,背靠鳌头山,寓意为学子们“独占鳌头”,直到今天这里依旧是附近人们祈福学业的场所。学宫按照古代的礼制要求,建筑成对称分布,从文明门开始,依次是少司徒牌坊、万仞宫墙、照壁、棂星门、冸池泮桥、大成门、大成殿,这些建筑单体的顺序也是礼制规定好的。
穿过文明门的门洞,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石牌坊,名为少司徒牌坊。少司徒钟筠溪是崖州人,这个牌坊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明代的高官,也是崖城学宫走出来的最优秀学子之一。牌坊的形制比较简单,没有多少装饰和雕刻,正面有“少司徒”三个大字,周边文字介绍了少司徒的生平。
牌坊往北正对着照壁,进入学宫的大门在右侧。像所有文庙一样,门口立有“文武百官至此下马”的下马石,彰显对孔子、对学问和知识的尊重。进了大门正对着的就是棂星门,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曲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这个礼制建筑添加进孔庙建筑群中是明代才出现的,象征着祭祀孔子如同祭天的礼制要求。这个棂星门的造型为四柱三间冲天式雕花石牌坊,各石柱前后均以石鼓夹抱,造型简单。
棂星门之后就是冸池泮桥,里边养了五彩缤纷的锦鲤,象征着莘莘学子们可以鲤跃龙门。有的文庙也把泮桥叫做状元桥,也是希望学子们可以一举高中,光宗耀祖。古代的《礼记·王制》中有记载:“学童首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这是一整套的入学规定。
大成门是崖城学宫的最后一道大门,跨过这道门便进入了祭祀孔子的主要区域。“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中的“孔子之谓集大成者”一语,是说孔子的学问是集众家所长而大成。大成门有三门,而每扇门都按照皇宫的礼制设立108颗门钉,表达了对孔子的最高尊敬。
大成门之后便是主殿大成殿,正中立有孔子塑像,两旁是孔子的72弟子塑像。屋顶悬挂众多匾额,是历代文人墨客歌颂孔子所提,不仅有历史价值还有书法艺术价值,是崖城学宫留存的文物珍品。
在大成殿左侧的小屋子内陈列了一些石碑石刻文物,这里是崖州当地收集起来的艺术品,正中最大的一块是为了纪念少司徒钟筠溪所作,书法造诣颇高。
冬季的旅行有几件事很有趣,比如江南的人往东北跑,说这是为了避寒,是没有暖气的缘故;而东北人往海南跑,也是为了避寒,这真是气温的缘故;一部分人往真冷的地方去,为了滑雪;一部分就想去热带的海边,享受着椰林和沙滩。所以冬天的旅行是真的“冰火两重天”,如果来三亚取暖,可以到这座崖州学宫体会一下三亚的文脉所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2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