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条有意思的新闻,接地气的农贸菜场里举办起了看似“南辕北辙”的图书展,充满瓜果鲜肉的菜场一角空降文艺气质十足的各类书籍,吸引了不少居民的驻足。
热爱绘画的鲜肉腊肠半成品摊主化身艺术总监为菜场书展设计海报logo,勤劳工作之余有赋诗爱好锁匠师傅则为本次活动献诗一首,充分发挥出了高手在民间的百姓智慧。
根据本次活动设计师介绍“菜场书展”里收录的书籍大都和食物、菜场、菜谱绘本这些东西有关,镜头所到之处获得过第二届爱丽丝奖银奖的原创绘本《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作为童书行业大部队中的一员,在近半年来长期和各类绘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非常惊奇得发现绘本的使用不再被局限于亲子阅读的简单场景下,而开始越来越多的结合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呈现出许许多多意想不到可能性。在我们带娃、学习、社交、娱乐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窥见绘本的踪迹。
绘本in主题餐厅
打破“科普就意味着艰涩难懂”的印象,《神奇校车》的故事风靡全球,它将奇特想象和抽象的科学知识完美融合,充满童趣,知识清晰严谨,展示了一种另类的自然科学教育方式,成为全美乃至全球全世界最畅销的儿童科普读物。由蒲公英童书馆进入中国以来,被很多中国家长选作孩子的科学入门书。
看过神奇校车版绘本的你有没有见过神奇校车主题的肯德基呢?
神奇校车作为少儿科普领域的大IP在2016年就和肯德基达成了合作,在全国的肯德基站点进行主题快闪活动,店内装饰还原书中的经典场景,并设置了3D照相区供孩子游玩。
买快乐儿童餐可以兑换《神奇校车》的最新故事1册+组装校车玩具1份 ,收齐4册成为名副其实的小书迷,还有漂亮故事姐姐带领小朋友进行科学小实验, 原来香香的炸鸡和好看的绘本也可以如此相配。
绘本in艺术画展
博洛尼亚,原本是这意大利的一座美丽的小城,从1966年起,每年在这里都会举办插画展,以创意、教育价值和艺术设计为标准,甄选全球优秀的插画作品,并出版插画年鉴,至今已经有大于50年历史,悠久的历史积淀使其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插画合作与交流平台。被誉为“插画界的奥斯卡”。
从2016年起,博洛尼亚插画展开启了中国巡展,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济南、西安等六城市展开巡展。到2019年,已是在中国展出的第四个年头了。
博洛尼亚插画展不仅是一个童书出版源头,更代表了世界童书插画的创作水准和方向,孕育了世界童书出版的核心作者。已经在国内出版发行的绘本《巨人的时间》、《月亮晚上做什么?》《海滩》、《白鸟》、《险峰》、《天气》等都是通过博洛尼亚插画展被发掘引进的。
《巨人的时间》内页插图
《巨月亮晚上做什么?》内页插图
《天气》内页插图
《海滩》《白鸟》《险峰》
从2017年开始,Lisa老师每年都会带着大家到博洛尼亚插画展中国巡展上海站的现场去欣赏这些给大家带来美丽与感动的插画作品,分享背后的好玩故事。
绘本in音乐舞台剧
将绘本故事与声效俱佳的舞台剧融合是近几年来比较主流的做法。宫西达也的原创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不仅有动画电影也有舞台剧,当书中的小恐龙突然出现在你身边走动,伸手即可触摸,绝对是件让小朋友们沸腾的事情。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内页插图
前段时间在公号内推荐过的来自澳大利亚老牌儿童剧团的球与盒子音乐游戏剧《弹力艾米丽》就改编自澳洲儿童文学作家斯蒂芬·迈克·金的经典绘本《Henry andAmy》、《Emily Loves to Bounce》和《Patricia》。
音乐游戏剧《弹力艾米丽》
除了把绘本故事改编成舞台剧以外,将广受好评的舞台剧、音乐剧改编成绘本的也有不错的范例,比如由爱心树童书出品的中英双语绘本《玛蒂尔达 等我长大》就来自鬼才剧作家蒂姆·明钦与英国绘本作家史蒂夫·安东尼的通力打造。
音乐剧《玛蒂尔达》
绘本in文创用品
从迪士尼乐园衍生品代购业务在电商网站上的火热到故宫文创品晋升网红,最近几年来国内的新文创热潮一直不曾停歇。如何通过对文艺作品(艺术品)的二次开发设计,让它的价值在消费领域继续发光发热,绘本圈也不乏这样的尝试。
《游侠小木客》发布会现场展示
霸王龙系列印章
国内优秀的原创绘本的作家,第一位入选I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书单的中国女插画家九儿老师在2019年的上海国际童书展发布了她的新书《旅程》和《布莱克先生和他的狗》。
《布莱克先生和他的狗》内页插图
发布会当天现场和新书一起亮相的还有以这两部作品为主题而设计的服饰,鞋子等衍生品。
绘本及其衍生业态的迅猛发展与中国童书市场的崛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童书出版市场以平均年增长速度15%的成绩交出的第一个“黄金十年”答卷。随着电子书的持续快速普及,报纸刊物、实体书的市场空间萎缩,更多出版人将目光投入到童书这个领域中来,2016年少儿出版呈井喷之势,全国580多家出版社中有540多家出版社参与童书竞争。
与2000年前“没几个字,全是图”的绘本在中国举步维艰、无人问津相比,绘本产业在2006年后可谓迅速膨胀,实现了从边缘到主流的逆袭。
伴随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当一部分父母还在为进口奶粉、玩具、服饰、纸尿挑花了眼时,另一部分已经在为子女的早期教育摩拳擦掌,严阵以待。
“我家宝贝现在7个月了,为什么她对书就是不感兴趣?”
这是一位焦虑的“新手妈妈”在某知名自媒体大号中的留言,类似的疑问在今年的工作中屡见不鲜。而在随后跟进留言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得感受到年轻妈妈们对孩子早期阅读投入的极大热情。
“7个月的宝贝开始感知新鲜事物,应从布书、有声书、触摸书、洞洞书、立体书、绘本等开始读了”“阅读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再不抓紧就晚了”……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绘本产业被认为即将迎来又一个“黄金十年”。书多了,购买渠道丰富了,自媒体阅读推广如雨后春笋般现身,但是不少家长却陷入了“选择恐惧症”。
如果单纯的将绘本局限在商品买卖或是说故事、讲道理的范畴,人们很容易陷入到商家的销售陷阱里,从而产生书越买越多,阅读价值却难以衡量的困惑。
虽然有阅读推广者、课研专家、职业讲师等角色尝试赋予绘本更多的用途,但在当前阶段,大部分普通家长(甚至是老师)对绘本的理解和使用仍然充满着局限。
作为艺术书籍的一种,当一位艺术家花费了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本同时兼备画面美感与故事创意的绘本作品后,它的价值注定复杂而多元,需要我们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接纳。
对此我将目前了解到的市场信息结合团队的今年来的一些工作沉淀为大家做如下梳理:
第一层,通过讲故事来阅读
很多家长在绘本阅读阶段基本都会经历从简单的讲故事到针对孩子的成长问题(如养成好习惯、解决性格难题等)为孩子讲故事这样一个颇具实用主义的递进。对于刚接触绘本的家长和孩子来讲,“讲故事”是绘本阅读中最直观的,可操作的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中为孩子讲述绘本里的有趣故事,即是在满足孩子的需求,也是在解决家长的育儿焦虑。
受到小朋友热烈欢迎和喜爱的“故事会”虽然通过演绎和互动增强了儿童感官上的刺激体验,展现形式更生动活泼,但是本质还是没有脱离“如何讲好故事”这个核心,随后衍生出来的创意手工则是从“讲好故事”到“让这个故事更好玩”的补充。
第二层,绘本的教育课研
比起以享受故事为重点,阅读形式相对自由的前者。绘本的教育课研则是建立在“课堂教学-教师指导-归纳总结-效果评测”的基础上,以课堂纪律为管理原则,含有教师、学生、教具媒介三要素,是符合课程设计安排的严谨教学过程。
绘本不是特效药,无法在听了一次故事看了一本书后就立竿见影。专业的绘本课以周期性的课程学习为要求,需要纳入课堂反馈、亲师沟通、课外实践的环节,通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能力提升情况作为衡量课程质量的重要考察依据。
由于绘本本身内容丰富,主题涵盖面广泛,近年来各类院校、培训机构,甚至是大学课堂都对绘本的课研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实践中逐步孵化出了一批包含绘本舞台剧课、英文绘本、绘本写作课、绘本阅读理解、共探式绘本课等在内的特色课程。
第三层,绘本的深度阐释
绘本阐释的深度决定了绘本使用能力的上限,它为“通过讲故事来阅读”和“绘本的教育课研”这两者在操作、设计层面提供理论指导,是精神内涵的体现,也是改进的方向,最终为阅读效果所服务。
比如当我们拿到《你好,灯塔》这本书时,有人看见了守塔人对职业的坚守,有人为一个职业的退出历史舞台而怆然感伤,有人通过海上的灯塔里的一束望见了人生迷雾中温暖与方向,也有人沉浸在作者苏菲.布莱科尔的图画世界里,为鲸鱼、灯塔、船帆、连衣裙上船锚印花而着迷。
而小朋友最关心的问题可能守塔人在灯塔里生活,怎么洗澡?怎么上厕所?生病怎么办?无聊的时候有没手机和游戏?从灯塔底部跑到楼顶要多久?怎么防止灯火不熄灭.......
绘本的装帧设计、画面结构、艺术媒介、创作背景等信息都会对绘本阐释的角度产生影响,在阐释的过程中,读者即是在摸索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是在结合自身的知识图谱、生活经历寻找契合共鸣。所以即使面对同一本绘本,也会展现出风格迥异的解析思路 。
苟日新,日日新,“绘本是适合0-99岁阅读的书籍”这句话的价值就是在反复的阅读与阐释中得以体现的。我们经常举办针对家长和绘本爱好者的图书沙龙、作者访谈、大咖交流会也是在拓宽绘本阐释的深度,以群体交流的模式探寻那些在个体阅读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与亮点。
莉丝白.茨威格作品分享会现场
如同口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点心,符合时代审美的绘本对如今重视阅读教育的家长而言仿佛是融合了“美学”与“文学”元素的高级点心,面向祖国下一代“娃娃”即能满足听故事的浅层目标,也可以用来追求思维、想象、审美、创造、表达等多维能力的综合提升。
从单纯的市场占领到运用层面的创新与发展,从简单的需求满足到深层的内涵解析,我们热爱绘本,是看见了它表层价值,也是在不断挖掘它的深层价值。好用的工具种类繁多,真正喜爱和认同却历久弥新,关于绘本,我们相信每一次成功或失败的尝试都将被时间赋予崭新的意义,纵使沿途的沟沟坎坎不断,也已经走在了趋近正确的道路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2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