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他在55年授衔上将,58年却辞职,第一位“辞职”的上将

他在55年授衔上将,58年却辞职,第一位“辞职”的上将

乱世出英才,这是无数前辈历经千年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

尤其是在古时候的战乱时期,要想建功立业,从军无疑是较好的一个选择。

在新中国建立那段时期,炮火纷飞,到处都是燎原,无数的年少英雄投军保卫祖国,同时也涌现出了无数的革命先烈。

1955年,新中国建立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但同时这也是一个论功行赏的时候,著名的十大元帅就是在这个时候授予的头衔。

同时授予的还有十大将、五十五上将等。他们所做出的的贡献,并且无上的荣耀。

我们今天要谈的就是在这个时期一位上将--朱良才。

朱良才其人,1925年就投身革命,在抗战时期积极参与各种运动,革命意志异常坚定,在抗战时期的经历也是相当丰富,上将头衔他当之无愧。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将才,在1958年,授予仪式刚结束没多久就提出了退出领导班子,而当时的他所任的职位也是非常重要,挥一挥手就会变一变天的重要岗位。

身处这样的一个位置,究竟什么原因才会让他这样呢?

这背后又会有什么秘密呢?

朱良才的家乡是在我们现在常说的红色根据地-湖南,按照现在的说法也是一枚根正苗红了。

年纪轻轻响应国家号召头都不回的扎进了战场,并且在革命中不断进步和前进取得了不斐的成绩,能力和成就不断飙升。

名字前面的职称前缀那是相当的长,小学教师出身的他虽然文采比不上当代文豪,但也相当出众。

凭借着出色的文采也担任过红4军的秘书,直属领导也是当时的风云人物,后来的朱德以及我们的主席毛爷爷。

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不光在文上面相当出众,在武上同样不俗,次次冲锋陷阵,多次身负重伤,也是一代猛将。

当年的西路军西征,战事那么严峻,形势那么恶劣,所带的人马回来的寥寥无几。

毛主席更是给出了“军之良才”的高度赞誉。

由于受伤次数较多,他身体常常不适,头部也是时常作痛,后来以怕影响军队的发展为理由提出“辞职”。

有人劝他不舒服就好好休息,身体好了之后再回来继续工作。

“没必要辞职”的说法也被他婉拒了,说是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后辈们。

1958年的11月朱良才正式退出,后来在1989年2月病逝,享年89岁。

他也给后代子孙们留下了他的传奇的事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086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