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云南省造银币上的军阀——“唐继尧”颇受争议的一生

云南省造银币上的军阀——“唐继尧”颇受争议的一生

近日翻看到嘉德2007年秋季拍卖的一枚唐继尧拥护共和纪念伍圆金币银样,和一枚唐继尧拥护共和纪念拾圆金币镍样。品相非常好,都带有原光,几乎是完全未使用的状态。表面泛着的金属光泽令人陶醉。

嘉德2007秋季拍品


看看币面画像上唐军长的大双眼皮,目光炯炯有神。在我国近代机制币的流通中,唯一全俱金、银、铜3种材质的币种,非唐像币莫属。

有一个有趣的小地方,富滇银行发行的唐像纪念金币,在背面的旗帜下有一个阿拉伯数字,这在以往国内硬币加造时好像没有此习惯,各方机构甚至不敢轻易接收。

对中国钱币素有研究的史博禄就这个谜团提供了解答:

1935年,大英博物馆收到一套捐赠的云南金币,附带一封短信,提到十圆金币发行后币模即告失窃,之后造币厂在新币模上面加刻数字“1”或“2”以示区别。由于五圆金币并没有同时发行,因此无数字的只有样币而没有流通币流出;如此作伪者若以官模私造低色劣币将无法得逞,并会被寻线破获。

另外据说,金币刚发行时“农民疑为铜质,为未肯收用,宁愿收用纸币”。


海关资料显示,十圆金币在1919年10月发行至年底时已达900万面,1相当于90万枚。其他数据表示,次年的五圆金币到秋未冬初时已超过500方圆,即至少120万枚,不过亦有五四金币的发行额折合100万圆。

能够发行金属货币,是发行政府的经济实力的证明,而能够发行流通金币可就不是拥有一般的经济实力了。

按理说,云南地处边远,是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的不毛之地。既没有广东的繁华,也没有江浙的富庶,政府如何能够发行金币?并且养了一支号称“精锐部队”的滇军。

这就要从备受争议的军阀唐继尧说起了。

唐继尧出生于云南一个家境虽不富裕、但重视子女教育的地主家庭。唐继尧六岁入私塾,十五岁的时候,应童子试,中秀才。21岁考取官费留日生,得以留学日本,就读东京振武学校。次年加入孙中山在日本组织的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唐继尧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振武学校毕业。回国后跟随蔡锷从事革命活动。民国四年(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与蔡锷、李烈钧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

从上面的简历可见,唐继尧是一位旧学有基础,为人器宇恢弘,倜傥有大志的有为青年。

然而他宣布云南独立以后,与北方军阀妥协,排斥孙中山。护法运动之后,唐继尧利用“靖国”的名义,扩大军阀势力。

清朝瓦解,天下大乱,给了云南军阀称霸一方的机会,宣布独立后,云南成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云南军阀志向高远,有远大理想,实现理想就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此时,滇土就势发展起来。在唐继尧等人的大力推动下,滇土很快就遍及云南全境,成为百姓和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

有关资料记载,滇军“屡运大批云土入川”,以济军饷,“滇省烟贩恃滇军包庇,结对而来,所过烟馆林立”。

不过前期护国有功,后期却又以“靖国”为名,对抗革命。

一方面有人评价他治滇期间的十四年,提出废都裁兵、休养生息等比较开明的政治措施,在经济上鼓励发展农业、交通、工矿企业,振兴实业;

一方面有人说他治滇后期政治上逐渐衰退,疏于军政事务,军务松弛,加之用人失当,处事欠公,导致部属离心离德。最后竟是被威逼离职,病逝时仅44岁。

尽管众说纷纭,历史毕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判断一个人不是听他说或者听某个人怎么说,而是要看他做了些什么。唐在治理云南期间其实在军事建设,经济、市政、文教等方面都是下了不少气力的。

只是军阀割据时的格局太混乱。谁能走到最后都是没有定数的。


会泽唐继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0371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