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后发者角逐金融云市场——专访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

后发者角逐金融云市场——专访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

□实习记者 于晗

“在未来的智能世界,5G作为无处不在的连接,就像是空气;云是支持的单元,好比是太阳;AI就像雨露一样渗透到各个行业,进行技术的转型和产能、效率的提升。如果说空气、水和阳光是生命的三要素,那么智能世界的三要素就是‘5G+云+AI’。”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曾用“智能世界三要素”来形象地比喻5G、云、AI之间的关系。

2017年,华为云公司正式成立。作为一家以通讯设备和移动终端闻名世界的“硬”科技公司,很少人会想到,华为会转身布局云业务,尤其在行业已杀成红海的阶段,华为云入场了。

近日,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专访时表示,技术正在改变传统行业,尤其是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和快速迭代,金融科技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业务数据量爆发式增长、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科技为金融业务的多样性和创新提供了诸多新的可能。华为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市场机遇,才有了华为云。


双重语境下的金融云市场

当前,国内云计算方面已经初步形成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和软件企业为主的金融云服务市场格局。云业务市场技术属性强,竞争壁垒高,即使行业前列的几大公司间的市场差距也十分明显。根据IDC的市场调研数据:2018年上半年,阿里占据中国公有云4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腾讯占据11%,其他云服务厂商则分食剩下不到50%的市场份额。

作为一个后发者,洪方明表示,虽然是在行业萌芽时进入,但不等于没有技术,华为一直在做技术的积累,选择一个适合的窗口期进入云市场。洪方明指出,在云计算和智能化市场已经进入了Cloud 2.0时代,云化和智能化的主角正在从生于云、长于云的互联网公司转移到传统行业和企业中。

“2.0面向的是广大的政企客户,这是当前典型的市场特点。”洪方明表示,华为过去30年的积累,聚焦在政企客户领域。华为云进入市场的时候,政企客户的数字化、上云的进程进入到爆发期,对于云服务企业来说,这是市场给予的优势。

洪方明表示,华为有着30多年的IT技术积累,对企业端的需求很熟悉,这是华为能够敢于推进和探索云业务的底气。从云技术在政企领域的广泛适用性来看,云业务很难局于一隅,要做,就要花大力气。经过两年的开发和拓展,如今,华为云是国内第四大云服务厂商。

“5G+云+AI”带来什么

“5G+云+AI”是洪方明在采访中提到的一个关键概念组。洪方明认为,5G+云+AI三大技术,作为驱动智能化转型的三大核心引擎,在金融产品设计、定价、风险管理、客户运营服务等各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

洪方明认为,5G+云+AI,围绕着机器人、自动驾驶大家谈了很多,关于人的应用场景非常多,但技术不仅仅围绕着生活便利,科技的进步,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带来生产力的进步。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5G+云+AI可以帮助金融业务系统获取“感知”的触角。在保险领域,5G+云+AI可以为各类传感器之间的互联互通、综合监测、智能管理创造有利条件,让保险企业能够更加主动地对风险进行侦测、干预和防范,技术可以帮助保险损失的预测和补偿环节起到了作用。

此外,应用高速的5G通讯网络,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构建协同的终端系统,在平台化机制中拉近机构与客户的距离,通过移动化的方式,带动金融机构在数字化方面、智能化方面的进步。

洪方明以华为云的AI技术举例,AI可以识别100+的表单、证件,而且识别率达到99%,同时可识别多种语言。在图像识别领域,AI通过对图片的结构化存储、标注,帮助客户实现以图搜图、语义标签、版权搜索等众多功能。在人脸识别领域,在百亿的图像库中,可以秒级返回人脸识别结果。

洪方明表示,在百舸争流的时代,拉动创新增长和提高运营效率,需要金融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构建很强的竞争力。华为云会继续利用自身优势,帮助金融机构进行云化和数字化进程。在未来,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必将是一个共赢的新局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0145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