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商务网讯 不得不说,2019年是快节奏的一年,绝大多数高速发展的公司为开拓新市场,在其快速崛起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并购这一关键手段,可以说并购已成为公司外部扩张与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今天,食经济盘点了几起国内外的食品饮料行业并购大事件,一起分析下在2019年频繁的并购事件背后的破局之路……
图片来源:FoodBev Media
1、IFF收购杜邦的营养与生物科学业务
在最近的并购案中,国际香精香料公司(International Flavors& Fragrances Inc.以下简称“IFF”)IFF与杜邦的营养与生物科学业务并购,是目前为止金额最大的一笔,这笔交易价值262亿美元。
我们都知道,IFF是全球香精香料的十大巨头之一,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的份额不容小觑,而杜邦的营养与生物科学业务,也涉及到了目前很火的减糖、益生菌、植物蛋白等领域。
按照协议中所说的,IFF寻求成为食品和饮料行业主要的配料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两者的业务合并将会成立一个新公司,企业价值将达到454亿美元,根据交易条款,杜邦股东将会获得新公司55.4%的股份,IFF现有股东将拥有新公司的44.6%的股份。
2、百事收购健康零食品牌BFY
本月初,欧洲私募基金Permira宣布与百事公司达成最终协议:百事将收购膨化零食PopCorners玉米脆的生产商BFY Brands(以下简称“BFY”),并将其归入百事旗下子公司Frito-Lay的北美部门,不过,收购的具体财务细节并未披露。
BFY Brands创立于1998年,凭借其专利食品膨化技术迅速发展,2008年,BFY推出了PopCorners品牌,受到许多零食爱好者的喜爱。BFY 提倡健康饮食生活方式,PopCorners 系列膨化食品所用的玉米原料为非转基因优质玉米,不含麸质,最新推出的Flex白质玉米片含有10克植物蛋白,受到了许多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达人,以及素食主义者的喜爱。
除了饮料,零食也是百事一直非常注重的领域,而健康零食更是现在的消费主流,百事这几年,也一直在扩大其健康零食产品的版图。去年,就收购了素食零食公司BareSnacks。
3、蒙牛收购澳洲奶粉品牌贝拉米
在我国,乳企巨头蒙牛的并购脚步也迈向了海外。
9月中旬,蒙牛集团在香港发布公告,宣布拟收购澳大利亚有机婴幼儿食品和配方奶粉企业贝拉米,本次收购价不超过 14.6 亿澳元(约相等于 78.6 亿港元)。蒙牛表示预期会以内部资金结合银行融资的方式,为建议的收购交易提供资金。
贝拉米,其有机产品在亚太地区深受消费者欢迎,是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市场的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主要品牌,2019财年,贝拉米收入约为2.7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3.1亿元),是澳大利亚第一、全球领先的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制造商。
4、伊利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企Westland
8月,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完成对新西兰Westland的收购。
根据公告显示,伊利全资子公司向Westland股东支付了全部交割款,交易对价为每股3.41新西兰元,股权总对价为2.4377亿新西兰元,此次收购已全部实施完毕。自股权交割完成之日起,伊利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标的公司100%的股权。
Westland是新西兰主要乳制品企业之一,有80余年历史,旗下多款产品在全球40多个国家销售,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在奶源和产品加工等方面有较强优势。
5、玛氏收购运动营养品Foodspring
7月,玛氏宣布达成交易,将收购德国健康运动营养品牌Foodspring 的多数股权。
Foodspring 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围绕运动健身核心场景的功能性食品品牌。在运动营养行业中,Foodspring 的产品既涵盖相对专业领域的运动补剂,如蛋白粉,这就属于典型的运动营养产品线;也有相对日常化的营养零食,如蛋白奶昔、零食棒、麦片等。
Foodspring 还会围绕用户不同的健康饮食目标(如增肌、减脂、耐力提升等)、饮食场景(如早上、晚上、训练前后等)、以及饮食习惯和趋势(如素食、生酮、无麸质等)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符合现在的个性化营养消费主流。
玛氏收购 foodspring 将有助于其开拓个性化营养食品领域,有数据统计,全球个性化营养市场在 2017 年的规模为 249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前年复合增长率为 9.1%。
6、亿滋国际收购低温零食Perfect Snacks
今年6月,零食巨头亿滋国际宣布完成了对美国棒类零食公司Pefect Snacks的收购,目前已经占有后者多数股权,但具体财务细节暂未透露。
Perfect Snacks成立于2005年,旗下有美国知名的棒类零食品牌Perfect Bar。除了有机、非转基因、高蛋白、无麸质等健康、营养的特点。 Perfect Bar的棒类零食特点是:有花生酱和坚果酱为基底料,棒内含多种超级食物成分,属于低温产品,需要冷藏。除了棒类,还有高蛋白的坚果酱零食Pefect Bites以及儿童人群的健康零食棒产品线Perfect Kids,皆属于低温产品。
7、联合利华收购功能性食品品牌Olly
4月,联合利华宣布收购了美国功能性食品品牌Olly Nutrition,不过具体的财务条款尚未对外揭露。
据悉,Olly 成立于2014你那,主要产品死各类营养补充类产品,补充的元素主要是维生素、蛋白质等,不过Olly在糖果和蛋白棒上,也有更偏向于零食场景的研发。Olly的主打产品是维生素功能软糖,不仅有针对不同人群设定的不同的主打营养要素,还有针对改善睡眠、皮肤管理等不同的功能场景。
纵观今年国内外市场上的几起并购案件来看,食品饮料行业里,巨头都会以资本并购为手段,布局多赛道、多元化品牌和全球化的市场扩张,这背后有这几点值得注意:
健康主流化的目的越来越清晰。从上述几起的并购案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巨头在健康食品领域开始规划自己的版图,这一点也缘于消费者对健康饮食有了更高的诉求。随着消费者的健康消费意识不断提升,大健康产业迎来了风口红利,目前,针对“银发一族”、女性消费者、运动营养、护眼、肠道健康等细分市场,各种功能性的产品正在不断走向市场,为消费者的健康开始了一步步的深度探索。
从“多元化”到“深度聚焦”。大企业的并购,让大企业的业务板块变得多元化的同时,也向深度聚焦开始迈进。企业需要创新来提升自己在市场中向上攀爬的动力,去选择合适的业务板块对象合并,无疑是最好的捷径之一。合并的对象,如果是一个主流产品类别里有着一定的创新基础,并拥有相对稳定的市场品牌份额的话,那这种深度聚焦就会给合并的双方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走出去”和“引进来”互补。对于我国的食品企业来说,海外市场是实现扩张版图的必经之路,将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去,而将国外的进步经验、主流趋势引进国内,让双方的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产生协同放大效应,进行高密度的互补融合。也许没有最优秀的公司规模,为了生存,公司必须保持成长,在市场的激流中,要想脱颖而出,并购是不可避免的,这样能够取长补短,各取所需进行产业重组,来面对市场的各种风险与机遇。
也许就像网友说的:一块市场蛋糕有多大,并购背后的野心就有多大……
本文由食经济编辑根据FoodBev Media、FoodPlusHub、和君咨询等信息综合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您第一时间联系小编作删除处理!如若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开白~
*获取更多食品展会信息,请关注“食品展会与论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9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