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天桥底下说书时间。
有关注蛋卷基金,大树底下好乘凉组合的朋友,应该收到短信提醒,今天对应的的四个基金涉及到科技信息类的大树都减了15%的仓位。
(今天没有跟上车的童鞋也不用担心,行情不会在这会一下子变脸,听完大树今晚的逻辑你在决定自己的策略。)
为什么?
一些跟得比较久的老朋友应该听过大树天桥说书讲过的内容,在这里,你不会赚得最多,但也不会赚得最少。
华夏文化传统的中庸之道是不错的方法,低位分档买,高位分档卖,这样省去了猜底和猜顶的费脑思考。估值便宜就是买买买,觉得估值高了就是卖卖卖,这是大树投资体系中的一部分买与卖与仓位管理结合起来的方法。
那为什么大树觉得现在是偏贵,要卖卖卖,一步步来解读一下。
总结一下这两年的主基调,其实的确存在的局部性的大机会。去年大消费涨开了花,然后看着他要跌愣是不跌,很多小散冲进去了,然后在高位开始横盘滞胀甚至有些个股开始大回调,而对应的个股估值多数都冲到了历史100%百分位之上,也就是估值到达了历史的巅峰。在这个市场,市场又抛出了一个概念,科技概念。
市场给出的新诱饵逻辑如下:中美摩擦一役之后——我们村被打醒——发现科技是必须发展的力量——于是大力发展科技——现在拿得出手的是5G——5G可以带上硬件,软件甚至互联网等全方面发展。
结论是:科技会迎来大周期。
什么是科技概念股?
大家发现没,老股民应该会发现,所谓的科技股就跟2015年疯牛行情那一波股票其实就是一个性质,当时是吹的互联网概念,计算机软件,硬件在这里。
2015年,互联网概念股=2020年,科技概念股。
换汤不换药,反正都是在这个市场上混,干的还是那事,现在给你个高大上的名字,再玩一圈。
远的不说,刚刚下去的消费股很多被定义为核心资产。
什么是核心资产?
2017年,漂亮50=2019年,核心资产。
一样是换汤不换药。
股市是一个需要技术,本领的地方,识别不清,就让对手来回忽悠。说白了就是骗炮,最终都是为了赚钱,落袋为安。
单看上证指数,常年在3000点,其实背后挺有意思的,整个市场平衡的非常好。
当一九或者二八行情时,只有所谓的蓝筹,白马股在涨,绝大多数股票不涨,所以指数也难有大起色。
而当行情演成九一或者八二行情时,个股普涨,前期涨得比较多的蓝筹,白马股在调整或者滞涨,指数也不会过快上涨。
只有蓝筹,白马与中小票一起大涨时,指数才会出现疯狂上涨的行情。
……
铺垫完,我们接着看,以中证信息指数为代表,现阶段的走势。
中证信息指数按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把科技信息类前一百强的个股做为指数,所以他充分的体现了当前科技股走势的情况。同时,创业板中70%的个股跟科技都有关,所以创业板走势其实是跟中证信息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将这二者解读当一盘棋来思考就可以了。
先简单看一下,中证信息指数的情况。
(制图:大树研究)
图中有几点结论,如下:
其一:2013年中证信息有过历史大底,从2013年1月4日开始一直涨到2014年2月25日阶段性见底,272个交易日涨幅52%+;
其二:而这一次,大底在2019年1月4日开始涨,一直到今天2020年1月7日246个交易日涨幅77%+。
其三:当前中证信息指数PE57.95倍,百分位78.74%;PB4.52倍,百分位80.31%。
这里还有一个因素,估值百分位的确会随着2020年中证信息个股中业绩的增长会消化掉一部分估值,但再打个折,保守估值当前百分位也是处在70%+这个百分位。
永远别忘记市场是提前反应了预期的。何以见得?
上一周大树有一篇文章讲的创业板牛市的逻辑,其中一个图。
(制图:大树研究)
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
2012年12月创业板业绩增速见底,2013年创业板涨了82%+,2014年创业板涨幅12%+;
2018年12月创业板业绩增速见底,2019年创业板涨了43%+,2020年创业板涨幅???。
2013年涨幅82%时,创业板的市盈率百分位超过60%;
2019年涨幅43%时,创业板的市盈率百分位在52%位置。
真正业绩增速在加快的其实是2014年,但2014年涨幅仅12%。
而现在,
真正业绩增速在加快的会是在2020年,但2020年涨幅会有多少?
所以当前要我再出手去埋伏科技信息类的方向,我认为贵,所以我不会买,我们投资要捡的是便宜货性价比。之前埋伏好了,现在就是等别人来抬轿。
当然,2014年之后,有一波疯狂的2015年行情。至于会不会出现2015年疯狂的行情?我们继续解读。
老读者应该都知道,大树一直强调,对于股市而言,资金是最直接的催化剂。看完上面的内容。
传统降息容易引发大水漫灌,而LPR+MLF机制是好东西,可以细水慢流,股票市场也可以调节有度,配合形成慢牛。不得不服,管理层汲取了2015年的教训,不会在同一个坑里掉两次。
2015年股灾是什么回事?
可以说,当时的股灾就是资产泡沫的破裂典型的一战,那管理层又是如何从中得到经验的呢?大树讲一故事,大家就能明白了。
媳妇不在家,老王自己奶娃,老王没经验,孩子上火了,拉不出耙耙。老王一查资料,知道喝蜂蜜水可以润肠,促进肠蠕动的作用。于是冲了些蜂蜜水给孩子喝,因为甜,孩子也喜欢喝,拉耙耙也拉得通畅。老王一看,不错,于是每天都给王奶点蜂蜜水,孩子喝得津津有味,但有一天,老王发现,娃开始拉稀了,急得不得了。再查了下资料,原来蜂蜜水喝多了会损伤脾胃。于是,老王赶紧停了蜂蜜水,过些日子,孩子又倍棒健康的成长。
一切泡沫,其实都跟过度宽松的货币有关系,市场常用水来形容货币的松与紧,这才有了政策上我们经常听到的大水漫灌,细水慢流这些。
再小白点,上面故事的对应情景。
拉不出耙耙=蜂蜜水不够=货币偏紧;
喝蜂蜜水=政策放水=好的信号;
喝太多蜂蜜水=政策过度放水会出问题;
拉稀=泡沫破裂=伤害经济。
所以,现在老王学聪明了,以后孩子拉不出耙耙,不会一下子下太多剂量,就是给一点,有疗效了,再给一点,一切正常了就停一停,这就是现在LPR+MLF最终实现的方式。
(当然,不可否认蜂蜜是个好东西,凡事要有个度。记住蜂蜜,过几天,大树会给大家惊喜。)
所以,当前大A股并不存在2015年那样疯狂的节奏。所以,个人思考,就按中证信息这个指数还看,往后要上攻山顶部队不会在今年完成,目前处于逼近了80%的百分位,从风险博弈的角度来看,现在上车或者加仓这个方向,有可能因为大环境好会享受一段时间的快感,但要不了多久,有可能直接会被埋。
快感是要付出代价的,容易翻车。
这才发现,感情是培养出来的,在底部埋伏,虽然是有纠缠,但彼此了解性格后,日子才能过得长久,安全感更强(成本不一样,心态不一样)。
用LPR+MLF,实现细水慢流,政策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就是不要再次出现泡沫的破裂,因为这会严重伤害到经济。全球经济大家都是千疮百孔,这是共识,咱们村同样也是在这一条烂船上,只不过,咱们的确还是好于其它村,但我们自然也不会折腾到泡沫出现。
A股要活,也要实现融资,但不会在这个时候出现过度泡沫,慢牛是理想状态。当然理想状态都是从上至下想要的,但中间总有不测之事,凡事难料,但至少这是政策上的意图。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我们要注重的是布局的节奏,才能真正的赚到钱,落袋为安。大树的投资方法,决定了我必须这样思考,因为我找的是茫茫3800只股票中的某一些,而不是伟大企业诸如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众所周知的好企业。当然,我认为我从事的是战术性机会,而伟大企业的布局属于战略性机会。
战术性的机会,其实就是思考如果实现田忌赛马,最终能以劣取胜。在股票市场应该是实现如何完成超额收益。
大家一味叫好的同时,留一份清醒给自己,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交给别人,后期在科技信息类指数基金的大树会逢涨5%左右的节奏分批减仓,随后再看市场表现逐步恢复定投。
基金与股票,基金有一种方法,股票又是一种玩法,挺有意思。
今晚又超字数了,就到这,剩下的时间交给评论区。
等等,忍不住吹一下牛皮!人民币今天突突突的涨了到了6.93的位置。以下截图是大树去年10月14日在微博的贴子,戳大图看干货逻辑。
一切还是辣么Perfect!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92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