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都网讯(张瑞 于殿宏)自2012年,北京海淀区与我市政府缔结为友好区市以来,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与我市教育部门开展了多次交流对接活动,并通过校长、教师进京跟岗学习培训,组织送教,学校手拉手结对等形式,建立了长期的教育合作机制,有力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在海淀区教委和我市教育局的推动下,全市各大中小学校结合自身需求,积极与海淀区对口学校开展对接,每年安排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和骨干老师到海淀区跟岗学习。
作为业务部门的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极为重视我市教师的跟岗学习活动。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赵杰志说:“丹江口跟岗的老师到我们海淀之后,我们给老师设计相关的课程,让老师不仅仅参与到研究过程,更看到我们背后的思考。在课程方面,既有针对于区域的整体的教研设计,同时也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层面,就如何更好的去从教研员的自身专业发展角度更好的支撑教师的整体的发展。此外,我们的教研员还带着丹江口的老师们走进我们的学校,看看我们如何在一线学校中,借助于教研的力量帮助学校去改变现有的这种教学状况。”
饮水思源,携手前行。为进一步深化与水源区的对口协作,海淀区与丹江口两地教育协作不断加强,协作项目不断丰富,协作活动不断深入,先后开展了教师专题培训、优质资源共享、建立“手拉手”学校等一系列对口协作项目,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书记校长亓刚说:“我们对接的是丹江口市蒿坪镇九年制一贯学校,我们利用我们学校的擅长,让孩子小手拉小手,让当地的孩子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调研,在共同的生活当中影响咱们丹江口地区的孩子,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未来要靠科技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将来这种意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交流活动,在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同时,加强了两地教育的沟通与联系,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拓展了教育对口协作范围和项目。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屠永永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在丹江口建立三个基地,一个是在学生层面建立一个研学的基地;第二个是把丹江口市作为海淀的教师培育基地,第三个号召我们海淀区的大学生到丹江口去做为大学生的实习基地。同时还要和丹江口市共同打造一片生态纪念林,让每一个到丹江口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在那植一棵树留下一生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5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