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一代军事奇才,创造了2万对60万的战史神话

一代军事奇才,创造了2万对60万的战史神话

朱元璋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他的一生中有过很多的对手,但是有一个人……

是他一生也无法忘记的难缠对手,这个人就是陈友谅。

陈友谅。原名陈九四,湖北沔阳人;原是一个渔民,后来参加元末农民起义,成为大汉政权建立者。

再看朱元璋。

朱元璋,濠州钟离人,字国瑞,初名重八,原是放牛出身,当过和尚,参加郭子兴起义军后改为朱元璋。

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单看两人的人生背景,有着九成的相似。

这样相似的成长轨迹便造就了两个人难分伯仲的能力,而历史的发展也使两个人最终成为了避不开的终极对手。

与朱元璋稳扎稳打的发展模式不同,陈友谅更像是火箭般的蹿升。

在他的强势崛起背后,却是他的起义同胞徐寿辉、赵普胜、倪文君等人的鲜血!

陈友谅将乱世中的阴险诡诈、背后捅刀子的功夫发挥到了极致!

而这一次他把目光盯向了朱元璋,他选择的机会是朱元璋在庐州全力进攻北元军队的时机,他毒蛇般的目光最终锁定了洪都这个地方……

洪都,就是现在的南昌!

01

没有人相信朱文正能够守住洪州

陈友谅,全国动员,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六十万,巨型战船二百余艘,这样的实力完全可以用投鞭断流来形容。

这一仗,陈友谅是笃定了朱元璋首尾难顾,所以他就像一个战阵赌徒一般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押了上去。

他不认为自己会输,他认为朱元璋一定会输,除非出现奇迹……

其实驻守洪都的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

在洪都之战以前,朱文正是被所有人所公认的纨绔子弟,风流成性、嗜酒如命、夜夜笙歌是朱元璋阵营中所有人对朱文正的印象。

所以在洪州保卫战之前,没有人相信这样一个家伙能够守住洪州。

更何况,洪州的守军只有2万人。

朱文正

02

奇迹从这里开始

人们往往都在说,屌丝可以逆袭,那么谁又能做的准纨绔成不了大事呢?

朱文正是纨绔,但他更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天才。在陈友谅强敌压境的时候,他突然变得正常了起来。

他迅速的接受了洪都全城的防务并重新进行了安排。

好在朱文正的身边都是朱元璋阵营中的能征惯战之将,他根据这些人的特点进行了重新的安排。

洪都是一个大城市,由于其城门众多为防守造成了难度,朱文正将各门守将安排完毕之后,还留下了两千人做为机动部队,防止各种突发状况。

他的安排极为精准,有限的兵力得到了最大化的效果使用。

而令朱文正庆幸的是,在他的身边还有一名副将邓愈,这个人后来成为了大明朝的开国名将!

03

惨烈的拉锯战

四月二十三日,战斗开始了!

陈友谅大军的主攻方向正好是邓愈所防守的城门,这一点足可以看出朱文正的先见之明!

陈友谅的士卒犹如潮水一般向着城池奔涌而来,似乎要一鼓作气将洪州吞没一般。

邓愈指挥着麾下士卒有条不紊的展开防守,他们用箭矢、横木、滚油……

一切可能阻止敌人进攻的东西奋力向着城墙下倾泻!

一连数日,惨烈的攻城一直在持续,但是陈友谅麾下的汉军虽然死伤惨重却始终没能攻上城墙。

面对这样的情况,汉军改变了策略,既然不能登上城墙那就破坏城墙。

他们用圆木进行桩基,用刀砍,用石头砸……到最后竟然真的将洪都城墙弄塌了数段。

然而危急时刻,名将邓愈的应变能力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他干脆就将计就计在各个城墙缺口的后方埋伏好了火铳手,当敌人从城墙缺口打量涌入的时候用火铳对着敌人进行密集射击。

而汉军士卒拥挤在缺口处根本无处躲闪,顿时遭到了巨大的杀伤。

待汉军撤退之后,邓愈又明智的预料到汉军会很快卷土重来,他没有傻傻的去修理城墙,而是迅速用树木制作成了木栏,用于短时间内继续阻挡敌人的进攻。

后来待战事平稳之后,再命令部队一边作战一边修补城墙。

陈友谅还曾经尝试让部队从水路进攻洪都,却不曾想被朱文正提前预判到,而设下伏兵,致使汉军遭到惨重的打击。

而朱文正更加疯狂的却是在这样极端劣势的情况下竟然多次安排麾下猛将薛显以骑兵部队杀出城去进行短促突击。

得手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立即撤回城中,丝毫不给汉军追击歼灭的机会。

而陈友谅多次攻城部署就是被薛显这个愣头青的突然杀出给破坏的。

战事就这样一直持续着……

04

此消彼长

朱文正坚守的洪都在六十万汉军面前巍然挺立!原本信心满满的陈友谅隐隐产生了一丝不详的预感。

在这样的相持过程中,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一是犹豫不决。几番攻城不克之后,陈友谅对于能否拿下洪都产生了怀疑。

一方面他觉得不能迅速攻克洪都,可以采取围城的方式徐徐图之,于是他命令部队停止攻城采取了围困的策略。

而另一方面,他为了能够在洪都长久作战,于是又派兵转过头去进攻附近吉安,用来做为大军的支点和后盾。

就是这两次犹豫,一来一去之间,让原本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守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二是张子明事件。朱文正着实是一个奇葩,面对着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他一开始并没有想过向朱元璋求援,他甚至狂妄的认为自己可以凭一城之力对抗对面的倾国之兵!

当后来,他发现自己的部队已经快要达到极限之后,派了一个叫张子明的书生偷偷潜出城向朱元璋求援。

张子明在见到朱元璋请求到援军之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回洪都。然而张子明在进城之前却不幸被陈友谅的部队所截获。

陈友谅让张子明和自己合作,向城里喊话就说援军不会来了。

然而令陈友谅没有想到的却是,张子明表面上假装答应,然而到了城下之后立即大喊:

“大家务必死守洪都,朱大元帅的大军正在快速赶来!”

当然喊出这句话之后,张子明自然是死在了陈友谅的屠刀之下。

然而他的死却给了全城人以希望,更是激起了全城将士死战到底的决心!

一个书生,原本在这乱世当中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生命,却在这一刻迸发出强烈的火焰,并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05

黯然退场

七月十九日,当陈友谅得知朱元璋的增援部队已经到达湖口之后,不甘心的看了一眼巍然耸立的洪都城墙。

一座让他颓然无力近乎绝望的城墙!最终他只能黯然的挥师撤退。

然后他却并没有想到,这就是他人生末路的开始,就在数日之后,他便在鄱阳湖大战中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四月二十三日到七月十九日,整整八十五天,两万对六十万,朱文正在洪都创造了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这之后,一个新生的王朝开始冉冉升起——大明王朝!

历史比任何小说都好看。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有这样完事丰富的历史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变数都写在了中国的历史书里,你想看问题更通透,可以去读历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读历史,想搞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去读历史。甚至当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去读历史。

成千上万人的生死荣枯,被你一页翻过,多少王侯将相在你的指间滑过,与你对话的都是帝王将相,你还会被眼前的小问题困惑住吗?

一部《二十四史》,写透了人生百态,写尽了帝王将相,权术谋略。没读过中国历史的,不足以谈人生。

很多人问我看什么书好,我一般首先推荐看历史书。当然,二十四史是文言文,而且不连续,看起来,往往看了前面忘了后面。对于想通盘了解中国历史的,我一般推荐他看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说道:”蔡东藩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对于文献中的歧说和模糊不清之处,他常常博览群书,多方钩稽,力求找出客观真相;一时难以作出结论的,就诸说并存;对他认定的史籍中的错误说法,就直接加以批驳。可以说,他是在用研究历史的精神和方法在写“演义”。“

史学家顾颉刚评价这本书:“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这本书虽然是演义,但是以正史为本,可以说比三国演义更偏重历史一些。

读者评论:蔡东藩正八经的科举出身,这个底蕴就更没法比了。它名为演义,实为正史。除了一些叙述上采用虚构人物对话,其余全都有据可依。即使是虚构或者来自野史的内容,作者自己的批注里也明确标明了出处。 综上,没时间和精力读二十四史的非专业人士历史爱好者,读它足够了。

另一位网友说:“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推荐里边写着主席的枕边书去的,而且还说通俗来着。我想应该是又好又易懂的,书籍都到了很多的样子,翻开一看确实有些傻眼,从秦汉直至民国,都是一个人写的,老蔡够能白虎的。虽说文章是民国时候的白话文,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是有点儿“文”,正好慢慢读,细细咀嚼。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自然,作为“演义”,他也有虚构,特别是人物对话。但是,他很谨慎,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不敢任意编造。”

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延安时,主席专门叫人买了两套,进北京后,也把这套书带到了北京,放在床前的书架上,成为了主席的枕边书,时时翻看。

这套书上迄两汉,下至民国,共计651万余字,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部历史小说,蔡东藩因此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大家要想通盘了解中国的历史,这套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史书太沉闷,不容易读,别的演义又虚构太多,蔡先生的这套书是史实重于演义,大事都是遵循正史的。

读了这套书,什么乱编的历史剧,或者朋友乱侃历史,你一听就能判断出来。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理工大学的精装礼盒版, 一共六本,为什么推荐精装本呢?因为书实在太厚了,总共六本,加起来七千页,一本就有一千多页,不是精装本的根本不好翻阅。里面还包括了十分珍贵的《慈禧演义》

这个版本的装帧最好,内容是全新修订无删减版本的,还包括了蔡先生创作时的点评。

昨天跟社里老师聊,把套书拿到头条做活动,团购价是165。

想一口气读完中国历史故事的,点下面的横条参团。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蔡东藩 全套6册新版精装】
¥165
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4720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