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秘的它”为主线,通过三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理解面积的意义。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片断一
出示课题:神秘的“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神秘的——“它”!它是什么?
课件出示,让学生朗读:
它无处不在,常常见到它,却并不了解它,它到底是谁?它长什么样?
师: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它”吧!
【设计思路】教学伊始,通过师生谈话、创设情境,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片断二
出示游戏一的规则:
第一步:男队、女队各指派一名代表参赛;用同样长、同样粗细的铁丝,男生围成一个正方形,女生围成一个长方形。(接口处不重合,用胶带粘好)先完成的队获胜。
第二步:将围成的正方形、长方形放置于地面上。挑选个头、体型相近的学生若干名,分别站到长方形、正方形里,站满为止。分别数出两个图形里面的人数。
师:长方形里可以站多少人?
生:可以站9人。
师:正方形里可以站多少人?
生:可以站12人。
师:为什么正方形里站的人多一些?
生:因为围成的正方形的框比长方形的框大一些。
生:不是框,是正方形里的空间比长方形里的空间大一些。
师:我们好像看到“它”啦!“它”藏在图形里面,是有大小之分的。
生:我觉得是因为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一些。
师:有的同学甚至还知道它的名字。
【设计思路】这个游戏将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两队,进行用铁丝围图形的比赛。图形围成后放置于地面,再挑选个头、体型差不多的学生分别站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里面。因为铁丝同样长,通常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要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一些,站入的人数会比长方形多一些。通过“围”“站”“数”这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形象又直观地感受到面积藏在图形里,而且有大小之分。
片断三
出示游戏二的规则:
请你用学具袋中的铁丝围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沿着铁丝的边线把这个图形描在作业纸上,再把图形里的部分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将挑选的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的学生作品)神秘的“它”就隐藏在你们的作业纸中,“它”在哪?
生:我觉得“它”指的可能是涂色部分吧?
生:“它”就是图形里面的涂色部分。
师:哈哈,原来神秘的“它”就是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
生:老师,涂色部分是不是图形的面积?
师:(笑而不答)你知道围成图形的那根铁丝的长度可以看成图形的什么?
生:铁丝的长度可以看成图形的周长。
师:是的,铁丝的长可以看成图形的周长,图形里面的涂色部分就是神秘的“它”!
【设计思路】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让每位学生动手用小铁丝围出一个图形,把图形描在纸上再把里面的部分涂上颜色。这个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铁丝围成的边线是图形的周长,而图形里面涂色部分的大小,则是神秘的“它”之所在。面积的概念在这里已经呼之欲出了。但我没有停下来整理概念,而是采取了“乘胜追击”的方式,设计了游戏三,旨在使学生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打好基础。
片断四
出示游戏三的规则:
师:四人小组合作,在老师提供的工具(透明方格纸、小方块、直尺、软尺、圆片、剪刀)中任选一样,测量、比较小组中两位同学作业纸上图形的涂色部分的大小。
(学生小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小组是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大小的?
组1:我们先用剪刀把这两个图形剪下来,然后再把这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重叠在一起,就知道了紫色图形的涂色部分比蓝色图形的大。
师:你们小组是如何测量这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大小的?
组2:我们选择了老师提供的圆片来测量这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大小,(演示如图1和图2)我们发现蓝色涂色部分有4个圆片大,黄色涂色部分有5个圆片大,所以我们认为黄色的涂色部分大一些。
组3:我们组选择的是透明方格纸来测量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大小。你们看,(见图 3、图 4)蓝色涂色部分是18个小格,黄色涂色部分是28个小格,所以黄色涂色部分要比蓝色涂色部分大。
师:大家都很会想办法,了不起!同学们,这两种测量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生:如果用圆片测量的话,会产生很多空隙,量出来的结果不准确。我喜欢用透明的方格纸来测量,方格小,中间也没有空隙,量得比较准。
师:你分析得很对!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大家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和同桌都围正方形,我的铁丝比同桌长,围出来的图形涂色部分比同桌大。
生:我与同桌的铁丝一样长,围出来的图形涂色部分大小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不仅动手能力强,而且还善于观察和思考。这样看来,“它”的大小不仅可以测量,而且还与周长有一定的关系呢。
【设计思路】游戏三让学生测量并比较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大小,旨在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体验和理解:图形里面涂色部分的大小才是图形的面积,清晰又明确地与周长的概念进行了区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用透明方格纸测量图形涂色部分的大小既方便又准确,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埋下伏笔。由于提供给学生的铁丝长度参数不一,学生在操作中可能还会发现:周长相同的图形,面积大小可能不同;图形相同,周长长的面积大,周长短的面积小;等等。
片断五
师:通过前面的游戏活动,我们好像已经慢慢走近“它”、发现“它”了!现在,你们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吗?
生:老师,我们早就猜到了,“它”指的是“面积”。
师:请你们说说什么是面积?
生:一个平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生:一个图形里面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
师:是的,物体的表面或者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让学生齐读)
师:前面说“它无处不在”,请找一找、说一说,教室里和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面积。
【设计思路】此时让学生归纳总结面积的概念,便是水到渠成。当学生清晰地界定了什么是面积后,再让他们找一找、说一说教室里和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面积,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面积的意义的理解,还能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文/刘春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2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