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精彩的一段历史,在秦帝国灭亡后的四年里,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就中原霸主的地位展开的一场斗智斗勇的权利之争。最终,获胜的一方刘邦建立了大汉政权,而失败的一方项羽只能饮恨乌江边,自刎而死。
每每读到这段历史,心中总有一丝淡淡的遗憾,占据天时地利武功盖世的英雄项羽,本应该入主中原成为天下共主的君王,为什么最后却输的一败涂地,输的那么彻底,最后“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乘舟过江逃跑,选择了自杀呢?
相信有这种感觉的朋友不在少数,但细细的思索,慢慢的回味后,我又不得不承认,项羽是应该输的一方,他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得意忘形,没有乘胜巩固自己的实力,却错误连连失去人心;他在失意的时候又心灰意冷,错杀范增火上浇油,以最悲壮的死捍卫自己仅存的尊严。
项羽,他败给了自己,准确的说是败给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刘邦只是利用了这一点而已。
缩小版修建的阿房宫景区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唐朝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阿房宫赋》,文中有一句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说的是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兵进入咸阳,为了泄愤一把火将宏伟的阿房宫焚为焦土。
当然,现在考古更多的证明阿房宫并没有被项羽烧掉,因为秦国灭亡的时候,阿房宫主体建筑部分只是修建完了地基,并没有上层建筑,也就是说阿房宫还没有修建完成,没有修建完当然就不可能被焚烧。并且考古学家在阿房宫的遗址上打探,也没有发现被火烧过的痕迹。
虽然阿房宫不是项羽烧的,但项羽进入咸阳后泄愤却是真的。项羽进入咸阳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了秦三世子婴,第二件事诛杀了秦将王翦的后代,第三件事就是劫掠后焚烧咸阳宫。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咸阳宫变成了人间地狱,项羽的军队烧杀抢掠,因项羽复仇泄愤被诛杀的秦贵族不在少数。
项羽为什么不能像刘邦一样,敬重秦王子婴,优待秦国贵族,以拉拢秦国百姓的人心?他不能那么做,因为项羽的贵族身份!!
项羽祖先世代为楚国武将,祖父项燕、父亲项超、季父项梁等,祖父项燕和父亲项超在秦国灭楚的时候被秦国大将王翦杀死,季父项梁在解巨鹿之围的时候被秦将章邯杀死,这也是为什么项羽进入咸阳之后一定要杀死秦王子婴和王翦后人的原因,因为他要复仇,为自己的祖父、父亲和从小养育自己的季父报仇。
项羽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仇必报是英雄的准则,复仇的时候哪能还会理智的考虑眼下?而刘邦不同,刘邦本来就是一介布衣,所以秦国灭亡后他的目标就是天下,无论是最秀假慈悲也好,真的爱惜天下黎明百姓也好,刘邦赢得了天下的人心。
鸿门宴雕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是鸿门宴里的故事,司马迁详细的记录在了《史记·项羽本纪》里。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时期,写《史记》的时候大约在公元前100年,距鸿门宴发生的公元前206年已经过去了100年。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怀疑过,100年前的事情,司马迁为什么知道的那么详细?
司马迁当然是知道的,因为参加过鸿门宴的一位项羽的部下,后来投降了刘邦,后人一直世袭爵位为武将,司马迁的女儿就是嫁给了这位项羽部下的后人,鸿门宴的故事写的那么精彩,司马迁想必是听自己的女婿讲述的。
读鸿门宴这段故事的时候,有很多人想必会觉得项羽傻,没有干净利索的咔嚓掉刘邦,以至于放虎归山。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那么中国的历史一定会改写,完全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项羽为什么犹豫不决最终放走了刘邦呢?归根结底还是项羽的贵族身份!!
首先,刘邦出身草莽,这种人在项羽眼中根本就不值一提,出身草莽的人怎么可能会做皇帝呢?《鸿门宴》中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即使有曹无伤来告诉项羽刘邦想称王,可项羽左看右看宴会上那个卑躬屈膝的刘邦,根本没有成为帝王的样貌,就放松了警惕。
其次,鸿门宴上杀掉前来称臣的刘邦,与自己的贵族理念不符。鸿门宴上刘邦为鱼肉,项羽是刀俎,杀掉刘邦轻而易举,但如果这事情传出去,让世人怎么看待自己呢?别人一定会说项羽杀掉了自己的战友、兄弟,杀掉了一个臣服在自己脚下的好人,这不是坏了自己的名声吗?
古代贵族要做什么事情讲究师出有名,一定要有个说法,而鸿门宴上刘邦左一句大哥,右一句大王,40多岁的刘邦喊30岁的项羽大哥,那是何等的受用?刘邦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刘邦自称自己为臣,并告诉项羽自己先入秦,目的是为好好的保护秦国宫殿的财报,等候大王的到来。刘邦是真小人,他口是心非的功夫完全符合自己市井小人的身份,但刘邦也抓住了项羽的心思,摸头了项羽的身份——让他做个暂时的君子吧。
最后,刘邦买通了一个关键人物项伯。项伯是项羽的季父,是长辈。范增看明白了项羽的心思,你为了名声不好下令杀死刘邦,那么让我来做小人。所以他让项庄舞剑助兴,趁机刺杀刘邦。而这时项伯也起身舞剑,用身体牢牢的保护住刘邦。
在鸿门宴上,贵族出身的项羽讲究,想不出杀掉刘邦的理由;而草莽出身的刘邦不讲究,谎话连篇,心是口非的想尽办法活了下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垓下歌》无比的令人动容。每当读起来,都能联想到英雄末日的悲怆。
鸿门宴之后,项羽自封自己为西楚霸王,成为天下的霸主。这个时候,项羽对刘邦还是有绝对的优势的,但项羽接连做错了几个关键的决定,导致自己优势瞬间变为劣势。
项羽分封天下后的局面
第一个错误决定:封刘邦为汉中王
封刘邦为汉王,驻地汉中,管辖原秦国大部分区域;封自己为西楚霸王,驻地彭城。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秦国时期,咸阳为天下的政治中心,虽然秦国灭亡了,但咸阳的影响力还在,怎么可能把刘邦封在秦国故地呢?
原因还是项羽的贵族身份,因为他要守信,要维护好自己的名声。
公元前207年,楚怀王派遣两路大军攻秦,一路是项羽的5万军队,直接到巨鹿救援赵军,一路是刘邦的5万军队,直接到关中,牵制秦国的援军。临行前与项羽和刘邦做了约定——先入关者王之。
谁先打过函谷关,谁就做关中王。
事实上,这个约定对项羽非常不利。因为项羽连同六国联军,对抗的是秦国40万主力部队。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的联军消灭了秦国主力后才掉头转向函谷关。而刘邦不亏为小人,他避开了函谷关,避开了秦军防守严密的地方,绕道轻松打到了咸阳。
所以刘邦先于项羽进入函谷关。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要捍卫自己贵族身份的名声,说汉中王就是关中王。
第二个错误决定:秘密处死楚怀王
项羽并不是不想做天下的君王,只是他受累与自己的贵族身份,没有合理的理由去做这个天下的皇帝而已。
处死楚怀王是项羽付诸行动的第一步。但这也是奇臭无比的一步棋。
秦末反抗秦国统治的大潮中,楚国是一只非常重要的力量,楚怀王作为楚国的最高领导者,也是项羽刘邦的君王。当秦国灭亡后,项羽做了西楚霸王,觉得楚怀王碍手碍脚,干脆就秘密杀死了。
楚怀王被项羽杀死了,这怎么可能守的住的秘密。所以项羽落了个弑君不忠的骂名。这样的人,其余六国的势力怎么可能臣服?
第三个错误决定:屠戮齐地百姓
公元前206年,齐国贵族田荣起兵反项羽。原因是项羽没有封田荣为王。
田荣是秦末主要的反秦力量,前期参加了非常多的反秦活动和战争。但项羽只封了田市(田荣的侄子)为王,而没有封自己,这引起了田荣的极大不满,所以田荣自己封自己为齐王,起兵占领了齐国旧地。
作为霸主的项羽,举兵发齐。发齐算是出师有名,第二年就击败了田荣的军队。但灭掉田荣后,项羽纵容军队在齐地烧杀劫掠就万万不应该了。
项羽对齐地的劫掠,出发点是杀鸡儆猴,做给其他王看的,这就是对反叛者的惩罚。但错就错在对无辜百姓的惩罚,让自己落下个残暴的名声。这样的人天下的百姓怎么会臣服呢?
所以六国迅速起兵发抗项羽,刘邦顺水推舟做了他们的首领。
原先是项羽带领六国40万军队与刘邦20万军队,现在是刘邦带领六国40万军队,对项羽的10万楚军,实力的对比瞬间发生了转变。
鸿门宴之后,项羽的三个错误将自己置身于六国的对立面上,这是项羽政治上注定失败的重要原因。
自刎是项羽最体面的选择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清代女词人在《夏日绝句》中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李清照对项羽的英雄志气的赞颂,更重要是李清照想借项羽,去批评南宋的统治者,轻而易举的放弃北宋的丢失的土地,迟迟不肯出兵收复失地。
楚汉争霸的末期,项羽的10万楚军被刘邦统领的六国40万联军团团包围在垓下,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局面。最终,项羽只身率领28骑杀出重围,被乌江拦住了逃跑的去路。
这时候乌江边有一位渔夫,认出了西楚霸王项羽。渔夫让项羽上船,把他摆渡到河对岸,这样汉军就不可能追上他了。
但项羽没有选择上船,相反把自己的乌骓马送给了渔夫。项羽转身面对层层包围上来的汉军,说出了最后一句话: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邑万户指的是汉骑司马吕马童,也就是前文所说的项羽的就将,司马迁女婿的五世祖。
项羽说,你是我的旧相识,我就把我的人头送给你,让你去领千金的赏金吧,然后自刎而死。
英雄落幕,让人务必动容。英雄落幕的方式,也充满英雄之气。读到此,我也会不禁的遐想,如果项羽选择乘船渡江,是否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呢?
我想,刘邦一定不会给项羽东山再起的机会。
当然,项羽一定也不会选择渡江,原因还是他的贵族身份。
秦王朝灭亡后,项羽做了西楚霸王,他有一句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意思就是我们祖辈都是楚国的贵族,今日我项羽富贵了,不回到家乡光宗耀祖,让楚地的百姓看见,哪还有什么意思呢?
这样的项羽,怎么可能选择在自己做落寞的时候,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回到家乡呢?所以,死是项羽唯一的选择,自刎是最体面的一种死法。
这就是一代英雄项羽失败的原因和过程,他并不是被刘邦打败了,他是败给了自己,败给了自己的贵族身份。
都说出身决定命运,放在项羽的身上,无比的准确。并不是项羽傻到看不清局势,而是被自己的身份所累,让了他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导致自己失败的决定,如果再给项羽一次机会,他照旧会失败,因为他还是贵族的身份。
我本人非常喜欢项羽这个历史人物,英雄起来让人仰慕,落幕的时候悲壮的让人悲悯。好在历史是公平的,让刘邦得了天下,让项羽得了千古流传。2000多年来,说项羽,惜项羽,喜欢项羽的人,要多余刘邦,这点没有争议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0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