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他被封了5个院士,为我国培养了20个科学家,却一直在美国工作

他被封了5个院士,为我国培养了20个科学家,却一直在美国工作

文/文墨

中国学子赴美留学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最早到美国留学的一批中国人,有一个叫林阿适,又名亚林。他于1822年到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康沃尔教会学校念书,回国后成为清朝时期的一名翻译家。

除了亚林之外,他还有一位老乡,名字叫容闳。容闳的名气比亚林大,要比亚林晚20多年留学美国,但是容闳却是第一个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他学有所成回国后,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促使建成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因此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根据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教育协会统计报告显示:2017-2018学年,全美新注册高等院校的国际留学生有1094792人,其中大陆地区就有363341。从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到,中国仍然是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最大的输入国。


这说明每年去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还是比较多的,这与我国人口多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些留学生中,我国顶尖学府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不少。从《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来看,在2018届7243位毕业生中,选择出国留学深造的就有1146人,占毕业人数的16.5%,其中有69.5%的留学生选择去美国深造。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国留学成为毕业生放眼看世界的一种趋势。他们到海外镀金,学习更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一部分留学生最后选择了在美国工作,还是让人感到有些可惜。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位一直工作于美国的教授,他不仅创造了“三国五院士”的神话,还为我国培养了20位科学家。


他就是美国布朗大学冠名教授高华健,美国国籍。1963年12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8岁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程力学系,之后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深造,于1984年7月获得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学位,1988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25岁时的高华健就已经获得哈佛大学双学位。年仅25岁的他,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了不起,在同龄人中也是佼佼者,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高华健学有所成以后,并没有选择回国工作,先后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授,之后又担任德国Max-Planck金属材料研究所的所长。高华健的研究领域是固体的宏微观形变和破坏行为,主要取得了三项科学成就:创立基于微观机制的模拟计算,建立纳米生物结构的力学理论体系,创立超音速和超弹性动态断裂力学。


高华健是目前为止国际上60岁以下固体力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于2012年被授予四年仅一人的世界力学界最高荣誉——Rodney Hill固体力学奖。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都充分表明他在固体力学研究中是一位世界级科学家,实力相当雄厚,同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科技人才。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从2012年到2019年期间,先后入选了德国科学院的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的院士,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的院士,因此才说他创造了“三国五院士”的神话。

近年来,他每年都要回到国内工作2个月以上,在国内作学术报告和演讲100余场。这些年由他培养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学有所成回到国内工作的已经有20人。这20人都是高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宝贵财富,为祖国的发展和壮大发挥着光和热。这20人中有2位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称号,有7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虽然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国界。高华健工作在美国,但他身上毕竟流着中国人的血,他的祖先是中国人,所以从他为祖国培养人才,每年回到国内作报告和演讲,并且和国内一些科学家合作发表论文等,都说明他的心中依然怀有一颗爱国心,为祖国的发展默默做着自己的贡献;因此针对留学生出国深造以及留在国外工作,我们要客观地去看待。

首先,我们不能对出国深造的留学生带有个人情感色彩。有些人出国深造,学到世界上更多前沿的知识,回到国内后,更有助于我国科技创新,为我国的快速发展添砖加瓦。他们见多识广,取长补短,可以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到国内,从而推动我国发展。

从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来看,完成学业后回国工作的留学生占到84.46%。由此来看,有大部分留学人员选择了回国工作。

其次,有一部分留在国外工作也很正常,因为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我国。印度作为人口大国,每年去美国留学的人员也不少,也有一些留学生留在了美国工作。同样,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到我国留学的学生,他们在我国学有所成以后,也没有都回国,也有一些留学生留在我国工作。出国留学就是一种交流和促进。


这就相当于我们的大学生,在我国哪座城市读书,最后就在当地就业一样,或者选择更发达的城市,比如北上广深。每个人的想法和意愿都不同,作为个人就业选择,也是通过综合评估,然后才决定留在哪里工作。国内城市就业存在竞争,国际上,国家与国家也存在竞争。我们要做的是寻找差距,增强我国人才的竞争力,提供更优良的就业环境。

最后,我们要多听一听来自社会上的声音,因为我们是一个民主国家,大家都可以建言献策。比如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找到问题所在,才能够很好地解决处理问题。

总之,大学生出国深造,也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毕竟出国深造后,回国工作更有优势。这就相当于“双一流”高校毕业的学生受用人单位青睐一样,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我国大学生出国深造这件事。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7797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