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说栏目专为海外学者、学子开放,对于以学术为志业的人而言,博士生涯是他们必须走过的一段漫长旅程,朝向知识圣殿的光亮,艰辛而孤独地前行。象牙塔之外的看向博士的眼光是复杂的,有仰慕钦羡,有敬而远之,更多的是疑惑不解。本栏目旨在传播学术思想、分享海外求学点滴。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海外读博场景!】
F博士标签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亥姆霍兹研究所博后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CSC奖学金)
国内985本科、博士
前言
本次采用语音采访的问与答模式,由小曼博士问,F博士答的形式,重点分享以下几个主题:
一、选择读博的原因和国家科研差异
二、博士申请的经验分享
三、博士日常分享
四、对学弟学妹们要说的话
No.1:选择读博的原因和国家科研差异
问:您先后在中国、美国、德国都进行过博士的学习和博士后的研究吧,请问您当时是因为什么而选择读博的呢?
F博士:我本科学的是应用化学,毕业后感觉不是很好找工作,一般就是去一些化工厂之类的,本来只想读个研究生的,但是研究生导师给我提供了建议,同时我也对硕士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就想做下去,于是就升了博。
问:那您觉得德国、美国和中国的科研上有什么差异吗?
F博士:德国会比中国、美国做科研更轻松点。中国的科研以结果为导向,不太在乎过程。美国科研其实压力挺大的,之前比较刻板认为只有亚裔会比较卖力。结果基本上都熬夜做实验,晚上实验室都灯火通明的。德国不太注重发文章,而是你有没有在过程中学到知识,解决问题。而且德国读博没有理论课,纯实验。德国科研基本不加班,大家都比较懂得享受生活。
No.2:博士申请的经验分享
问:请问一下您在博士申请的导师选择上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的吗?
F博士:要看导师在这个研究领域是否有名,有一定权威性。近几年有没有自己这个研究方向的论文,来看导师是否有活跃度。然后看院校是否比较好,然后根据相关的一些标准将导师由比较适合到可以选择,选择十来个发套磁信。
问:那您还记得博士面试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有什么需注意的吗?
F博士:我那时候,导师先是要求我做自我介绍,然后是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最后呢我是阐述了之后的研究计划、想法。需要注意的是将导师近期发表的文章看一下,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会很加分。
问:您也获得CSC奖学金,请问您是如何申请的呢:
F博士:CSC是在三月份提交,五月出结果。你写好研究计划,学校提交。CSC呢,全奖,像是发工资一样,每个国家每个月发的数额不一样,一般博士学制是几年就会向你发放几年的奖金。要点是材料要准备好,Offer要拿到手。申请评定CSC,如果学校平台比较好或者直接之前已经有一部分的研究成果的话,会更有优势一些。
No.3:博士日常分享
问:很多同学对国外的博后生活也很感兴趣,可以简单分享一下博后的日常吗?
F博士:博士后的话基本是跟着项目走,日常是做项目报告,也需要带低年级的学弟学妹,自己同时也要做科研。德国的同事基本不加班,我可能偶尔吧,但整体还是很享受生活的。在科研上语言没有问题,大家都用英语交流,但有的时候会在一些商店之类的会闹一些笑话。平时压力也不是很大,工作之余我会运动、参加一些party,尽量不会单线活动。
No.4:对准备读博的学弟学妹说的话?
问:您这里有什么想要对准备读博的学弟学妹说的吗?
F博士:真的对研究感兴趣的话,读博是最好的选择。无论是做研究还是读博都要耐得住寂寞。在研究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失败,而且是过程很枯燥,所以请一定要有坚定的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6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