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刘邦也是布衣出身,但他比陈胜多个特质,所以最后是他统一了天下

刘邦也是布衣出身,但他比陈胜多个特质,所以最后是他统一了天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的这一句口号,石破天惊一般响彻神州大地,包括项羽、刘邦在内的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占地为王,响应陈胜。

陈胜的队伍到达陈县时,已经拥有六七百辆战车,一千多的骑兵和几万步兵,陈胜看着由九百人发展而来的庞大队伍,不由得想早日实现年少轻狂时的梦想了。

数日,号令如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虽然谋臣张耳、陈馀明确表示了反对,并为陈胜设计了更远大的目标——称帝,但陈胜并没有听从张耳、陈馀的劝告,还是义无反顾地登上了王位,半年之后,陈胜就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害了。

同样是布衣出身,为什么陈胜仅仅称王半年就死掉了,而刘邦却能由王而帝,开创两汉四百年的基业呢?

这是因为,刘邦比陈胜多了个特质,刘邦就是靠这个特质夺取天下的。

这个特质便是,刘邦更能准确地辨别出,谋臣提的一堆建议中,哪个是最正确的,而陈胜则不行。

史载,后来成为刘邦亲家的张耳曾是陈胜的谋臣,在陈胜打算称王时,张耳和张耳的刎颈之交陈馀却认为不可:

“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张耳、陈馀的意见非常正确,陈胜在大泽乡振臂高呼,是因为天下苦秦久矣,而陈胜若是早早地称王,就失去了举事之初的公心,让人觉得是他陈胜想要富贵,所以才反秦的。

为了能让世人继续认为陈胜有公心,应当派人去拥立六国之后,利用六国之后的影响力共同反秦。如此一来,既给自己找到了同盟,也给秦树立了更多的敌人,陈胜完全可以趁着秦廷剿灭六国之后的空隙挺进关中,凭借关中的的优势成就帝业。

但陈胜太着急去做一个王了,所以不听张耳陈馀的意见。

之后,陈馀又跟陈胜讲了这样一段话:

陈余乃复说陈王曰:“大王举梁、楚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河北也。臣尝游赵,知其豪桀及地形,愿请奇兵北略赵地。”

这回陈胜是听进去了,但陈胜根本就信不着陈馀,所以派自己的好朋友武臣带兵北上,武臣一到赵地,就据赵地而称王。

王侯将相本无种,你陈胜可以称王,我武臣就不能称王吗?然后武臣派韩广去打燕地,韩广据燕地而称王,真是有样学样呀。

但刘邦这里就不同了,刘邦非常能听取正确意见。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刘邦是个色胚,进秦宫后见到秦宫中有数以千计的美女,自然想要留在秦宫中做秦汉之际的西门庆了。最后,在张良的劝谏下,沛公成功地克制住了自己下半身的欲望,还军灞上,并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为后来的还定三秦和东争天下奠定了基础。

如果刘邦像陈胜一样,听不进去正确意见,估计老早就死在秦宫之中了,到时候,刘邦还在秦宫女人的怀里,然后脑袋就搬家了。

正因为刘邦能够分辨正确意见,也能听取正确意见,所以刘邦笑到了最后,而陈胜只笑了半年。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5949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