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央行宣布:将于2020年1月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租和汽车金融)。释放长期资金8000亿元。本次降准市场上周已有预期,与2019年12月23日,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期间,李克强总理考察成都银行自贸区支行时提到的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将进一步研究采取降准和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多种措施,降低实际利率和综合融字成本”的讲话相互映证。
上周央行公告称,自2020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应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就定价基准转换条款进行协商,将原合同约定的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以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再叠加本次全面降准,也反映出当前货币导向为“量增价减”
从时间上看,本次降准的确是非常合适,每年春节前,考虑到跨年资金缺口,适当宽松流动性,完全可以起到对冲性作用,于是降准的窗口期来临,降准信息落地放在元旦发布也是市场预期之内。
从降幅上看,普降50BP,而不是25BP,这个幅度较为明显,应该不仅仅是季节性调整对冲跨年这一个原因,更多的我们认为是考虑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从宏观经济下行的角度,采用逆周期调节。因此降幅50BP相对来说不完全是市场的一致预期,政府的调控信号价值较高。即便没有发布降准之前,市场12月的货币面整体就已经比较合理充裕,此次降准的力度映证了政府普惠式金融的决心。
从物价上看,整个2019年下半年市场对于通胀和货币之间的取舍问题争论不休,直到11月份开始,央行试探性降准,对于通胀水平的把控十分有信心,即便11月CPI攀升至4.5%,依然没有对本次全面降准产生较明显的掣肘,春节将近,物价继续上行的压力仍存,但考虑到结构性因素不能反映趋势,央行还是坚定经济下行中未来实际通缩的概率更大,适度宽松货币也必要的政策手段。
对资本市场而言,上周刚通过新修订的《证券法》,理顺了一条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到底的新思路,打击证券违法力度增大,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证券民事诉讼渠道等等,毫无疑问,要充分发挥直接融资渠道,必须先优化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为实体企业融资创造便利,助力经济的改善,不久后的本次降准,其根本依然是,支持实体融资,虽然路径不同,但目标却十分清晰明确。对证券市场,对企业实体,对投资者情绪,都无疑是一个利好。建议短期关注金融板块的表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5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