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每年有两个购物节,一个大概是在7月份的时候,另一个是在12月份。大型商场一般会在这个时候举办力度较大的促销,不过横看竖看,跟国内的“双十一”还是远远没得比。
尼赫鲁大学的后门对面就有两个商场,我们经常直接走过去,从宿舍抄小路到后门,再穿过一条双向的大马路,花个15分钟就能到,或者打个突突车从前门走,花个五六块钱也能到。
逛商场在我们的娱乐排行榜里面可以算是名列前茅了,虽说比起国内的购物商场,德里的商场只能称之为“小型”,但也是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比较麻烦的是,每次进门都要安检,有带包的还要开包检查,男生们总是吐槽“要被从头到脚摸个遍”。
每家店的装修都是比较高端,除了内衣店,店员大多是男性,有一次试鞋的时候,帅帅的男店员竟然亲自蹲下来帮我脱鞋穿鞋,吓得我一时之间无所适从。
平时商场可以算是比较冷清了,购物季的时候才会旺一点,商场会提前布置,特别是12月份的时候,圣诞节主题的装饰会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拍照。
拍摄于2012年2月
拍摄于2013年圣诞节
拍摄于2014年1月
90%以上的商家都会做活动,一些大众品牌像Nike、adidas、Levis会有半折的优惠,还有像Tommy、Zara、Lee、Vans、施华洛世奇这些欧美品牌价格也会比国内便宜,这些也是学生党消费得起的。
然而,哪怕优惠力度比较大,商场的购物节很难出现全民疯抢的盛况,去消费的基本是外国人或者是中上流阶层的印度人,大多数普通印度人还是更愿意选择到便宜市场扫三无产品。
例如德里著名的sarojani低价市场,道路两边是商店,中间就是一排小摊了。没有城管来赶,只有环卫工人过来“大扫荡”。
几乎我每次去都能亲眼目睹他们一边挥舞着大扫把扫地,一边大声嚷嚷让小贩们收拾,卖袜子的拉起四角就走,卖玉米的扛起塑料袋就走……来不及走的就只能积一身灰了。一轮“扫荡”过后,卖袜子的回来把布一摊,卖玉米的把袋一开,又开始做生意了,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超好吃的玉米粒
这里的衣服都比较“接地气”,没有什么大牌子,有的话,也是二手货。每次来都挡不住便宜的诱惑,总会扫一大堆东西回去,甚至还成了考试前后的解压方式。第一次画海娜也是在这里,跟着班里的同学一起来玩,怂恿着我一起画的。后来甚至还在旁边的大商场喝到了非常正宗的中国奶茶,可惜没开多久就倒闭了。
后来跟班里的同学谈起“血拼”这件事,为了让她见识到真正的物美价廉,我掏出手机打开我国电商网站给她看,瞬间让她感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各种“满减优惠”“代金券”“包邮”的诱惑下,她对那些价格比商场便宜一半,颜色和款式又比小市场靓上好几倍的衣服毫无抵抗了。
在我答应下次回家时帮她代购时,她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一连好几天下课的时候都拿着我的手机刷电商。
她甚至还发出了“你们中国女生真幸福”这一感慨,我一想,还真的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4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