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书林漫步(23):2020新年献词,我们一起穿过这世界、不停留

书林漫步(23):2020新年献词,我们一起穿过这世界、不停留

​书林漫步(23):2020新年献词

我们一起穿过这世界、不停留

溪庐居士

2019年的最后一天,照例是在授课中度过的。

晨中,沐浴着冬日的寒阳,踱步到教室的门前,购一杯咖啡,展开书卷,今日给学生们讲:精神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还有社会权利。

宪法的人权各论密布着法的诸多核心价值,而它也藏着讲授的若干“荆棘”。

当举杀医案为例,来讲社会权问题时,心头不由为之一痛;而言及表达自由如何重要的时候,言及政教分离原则和私人住宅不受侵犯的时候,瞥了一眼,那窗外的日光,如水晶般射入,温暖中伴着冬日的寒冷,同样,伴随着学生们肃穆的表情,以及倏忽间的欢笑。

是的,这是2019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最后的一节课,我在给学生们讲人权。

不时反复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区分规范和事实的不同,要明了宪法的价值基轴的保障人的尊严;一如自己对私人住宅作为人格自由展开的精神自由之延伸的理解,不同于作为私人财产权之功能一样,多少宪法权利不都意在保障私主体人格之自由展开、自我选择的多种可能和自我实现的更多机会吗?我们在这里,和平的谈着权利,躲开了遥远的他乡或异国的仓惶。

学生们,的确是可爱的,也是体谅的,他们能理解:在2019年我们谈论宪法、谈论权利、谈论尊严,不同于1919年,虽然,不是那么轻松。

好吧,2019年却要过去,过去的,有多少值得怀念的呢?

我想,我会怀念这一年的多变无常、翻滚着的人世和人心。

不是吗?比如,中美的关系,从2018年到今年的年底,我们是不是像被带入到一个看不进光明的巷道,坐在滑动的缆车上,起伏不定,反复被荡涤。有时候,我会忽然明白,古人,古代的那些先民们,他们发出“帝力于我何有哉?”的智慧。面对着关乎每个人命运的中美关系,我们能有什么作为呢?

我想,我会怀念这一年的辗转流动,盘桓在高铁上的日子。

作为个体,一年来,我穿行在两个城市之间,过着流动不居的日子。甚至,我一度喜欢上了这种流动不居,抑或“流浪”。身心不管是否疲惫,看着窗外快速后移的街景、田园,看着阳光与云朵,看着雨夜与惊雷,思想是那样的活跃,而心境又是那样的安宁。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个旅程?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旅程中的过客。我有时候会以极为冷静的目光,观察周围的人群,行走在人潮之中,随着他们在漫步;消失在芸芸众生的那种茫然,随波逐流。然而,我们却未必能这样安于自己的无目的的流动。我们要有启程,要有终点;要去拥抱斗室的灯光,要去担负自己的责任。在一年的旅行中,我渐次接受了某种不可获知的未来,不可改变的归途;我渐次理解了人群中的那些随波逐流,他们如我一样,在担负着一种不可谢却的责任,一种不独自放逐、不独自欢乐、不独行的责任。

我想,我会怀念这一年有书可读、有影可观、有人可聊的日子。

时光会雕琢我们的脸庞,白发会展览我们的沧桑;松弛的皮肤与肌肉,午后的困倦与深夜的无眠,告诉我们,你已不是少年。然而,我依然会寻着机会去读那些无用之书,抑或偶尔会写类似于《书林漫步》这样的书话,放肆自己的思维,宽容自己的笔触,读到哪里是哪里、写成哪样就哪样。

在阅读、思考和写作的自我世界里,我们依然可以独自舞蹈。当然,那自然也不免会读到旧时代的黑暗,看到古人类的悲凉。真诚沟通,依然存在;不设防的心灵依然有人。在社会关系的认可中,我们编织自己的意义。保留一份小小的爱好,追逐一部心仪已久的电影。与自己的家人,抑或好友相伴,累了烦了,去吃上一顿,或驱车郊外的民宿,住上一晚。任凭子女绕膝聒噪,不怕妻子反复唠叨,这是我们的日常,它有着胜过非常更大的意义。

我想,我会怀念这一年未及实现的目标、无法完成的梦想。

一直以来,不太限定自己的人生轨道,对待无常、往往对之以无常;目的性,为非目的性所消解。然而,那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心的庸常,以及失去追求变化的那份劲头。每一年,都会有一个宏大的构想,到年终,这构想依然宏大的存在。祝愿世界和平吗?倒也,无法去改变什么;仅有祝愿,世界并未一定和平。改变自己是困难的,改变他人、那也是幻想。到了年终,每每我自己会和自己和解,为什么不呢?来年,不是还有来年吗?有时候,目标的意义就是给我们一个方向,给我们一个漫无目的借以消解的说辞。无法实现的是梦想,无法完成的是目标。

我想,我会怀念有意无意所收获的意外,还有,世界照例没有坏下去的期待。

这一年,要以家庭目标论,以个人目标论,那活得有点面目全非。然而,要以感觉成就论,却有不少意外的惊喜。比如,我居然写了二十二篇《书林漫步》,从7月30日到10月28日,尽管后两个月搁笔,但这三个月却是文笔充实的。再比如,我居然燃起了对刑事法律浓厚的兴趣,在“你办的不是案子,办的是别人的人生”这警句般的提示中,我对法律人的那份厚重有了更为鲜活的感知。我们如果有专业,如果有操守,如果有机会,我们会让进入到我们的世界的人们得到他们应得的正义,且以法治的方式。这是何其难得的一份职业。更比如,我居然有幸收获了实践系统的三个“青团”,这些年轻人,与他们相伴而成长,是多么幸福的人生体验。作用于实践的那份学术担当,解惑于案例的那份专业意见,让我觉得厚重、凝重、庄重。

这一年,世界没有如我们幻想的好过来,也未如有些人所担心的那样坏下去。这也是值得庆幸的。虽然,法学界发生了一些令人沮丧的事情,尽管这种沮丧也许有多种的原因,但毕竟,它消失在我们的日常中,自然有所不舍。比如,法律博客,关了;再比如,法学家茶座,办完了,更比如,某些人不让发言了,等等。然而,我亲爱的朋友,其实,还有更多的可能在等待,有更多的平台在萌发。世界没有太坏下去,这很重要。

2019年,新世纪的头20年,已逝;2020年,新世纪的第二个20年,已至。

凛冬,是否将要过去?而春光,或者即将乍现?!

我们所期盼的2020年,它应该是有希望的。

比如,说我:我就希望这一年,我一如既往的寻找一种新的模式,来游走与穿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世俗的打拼不会束缚住我的思想, 它恰恰能提供给我书写人生的材料;阅读的延续,照例会充实我的内心,寻找这个世界的某种解释;我们依然困惑,找不到真理和规律,更加无法预知未来的方向;然而,我一直坚持一种观点,那就是你所努力期待的,你所全力期盼的,你这种期盼、这种期待会加持它借以实现的力量。我希望在积累财富的路上,有新的更为生动的方式;我希望在写作的门径中,有更值得长久耕耘的话题;我希望我所设定的具体目标,能时不时的给我实现的惊喜;我希望,在友谊与亲情的“呵护”之下,我能给周遭所有的人更多的温暖;我希望,我们所担心的不出现,我们所期待的都实现。

我们所期待的2020年,它应该是有变化的。

往大了说,国际社会会有让人始料不及的变化,比如,美国的大选,欧洲的整合,周边邻居的发展。这都是新鲜的历史,我们都将见证他们的到来。再比如,经济、金融,民生、房地产,关乎老百姓的日常的比如说猪肉,也都会有所变化。我们国家将进入到民法典时代,杭州的地铁铺设也将进入到快速的轨道。司法改革,依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尽管收容教育制度的废止很低调,然而,它也给法治的进步注入了些许微芒的力量,律师可能会更深入的参与到司法的判断之中,尤其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展开,检察院更加重视律师的角色和功能。新技术的发展,可能成为2020年最大变化,5G在这一年恐怕将普及到千家万户,它会开启我们的技术新时代之元年。

往小了说,我和我的家庭也会迎来些许变化,这些变化,于我、于我的家庭,是有极大意义的。比如,我规划写几篇像样的文字,甚至准备将博士论文改写完成、甚至出版;再比如,我准备深度介入实务,着手办理几个案子;更比如,我所介入的几个新领域,可能会有新的业绩;最后,我的《书林漫步》依然要持续的更新,等等。带着新年的期待,我们的孩子将愉快的成长,我们的家庭将更加的和谐,我们的亲友有更多的聚会。同时,作为一种大学教师职业身份的回归,我将谋划培养学生、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的新规划,并用心去实现它。

我们所期待的2020年,它应该是有意思的。

没有意思的人生不值得过,没有意思的事情不值得做。2020,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数字,对于我这个整五年出生的人,它也更加有意思。比如,以我为例,2020年是我人生过半的重要节点,也是我每个五年的最重要一年,那必然要伴随着有意思的人生规划来度过这一年的。新的一年,我自己会“挑战一个不可能”;带着我的家庭,我的小伙伴,再次“挑战一个不可能”。前面一个不可能,暂时保密;后面一个不可能也暂时保密;你必见证,它的实现。我希望,我所熟悉的、认识的,抑或不熟悉、不认识的亲友们,在2020年,也有一个挑战,去试着与有意思的人去寻找有意思的事情,有意思的地方,有意思的经历,有意思的体验。

2020年,我们所期待的,它应该是有希望的一年、有变化的一年、有意思的一年。

总之,它不会是平凡的一年,等着吧,它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2019年12月31日成稿于北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4609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