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趣谈三国编年史(4)——袁绍

趣谈三国编年史(4)——袁绍

袁绍这个时候在干什么

袁绍这段时间的经历实在是不够清晰,他可能还在给父母守孝,也可能已经结束了六年的守孝在洛阳隐居。

不管怎么说,袁绍这段时间应该是没有官职在身的。

袁家的四世三公

袁绍和袁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四世三公”,也就是他们家已经有四代人当过三公的大官了。

汉代的三公是太尉、司徒和司空。

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司徒掌管老百姓日常行为方面的事,司空掌管全国的水利农业等事。

袁绍的高祖(也就是爷爷的爷爷)袁安,当过司徒。

袁安有两个儿子比较有名,一个叫袁京,是袁绍的太爷爷,另一个叫袁敞,曾经做过司空。

袁京也有两个儿子比较出名,一个叫袁彭,一个叫袁汤,是袁绍的爷爷,三公做了个遍。

袁汤有四个儿子,老大叫原平,老二叫袁成,这两兄弟去世的比较时候比较年轻。

三儿子叫袁逢,当过司空。

四儿子叫袁隗,也是做过三公的人,后来还做过太傅。

袁绍的身世

袁绍是袁逢的庶子,这也是袁术一直瞧不起袁绍的原因,因为袁术是嫡子。

袁绍后来被过继给袁成,继承二大爷家的香火。

袁绍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当上了濮阳的县长。说起来,袁绍应该也算是少年英才,再加上家里给积累了几代的政治资本,当个县官也算合理。

不过大世族对政治的负面影响已经显露无疑,整个汉末并不是只有太监和外戚在斗争,而是三方在角力——太监、外戚和士族。

而这三方没有一方是干净的,他们的诉求都是权力,都没有把普通百姓的死活放在心里,只不过史书是读书人写的,所以从来都是维护儒家或与儒家关系好的人士,其他人则都成了祸乱国家的源头。

估计袁绍的县长还没当过瘾,或者说没有捞够足够的政治资本,恰好赶上母亲去世,于是按照礼法卸任回家守丧。

前面说过,袁绍是被过继给袁成了,那这个母亲是他亲生母亲还是袁成的妻子?

袁绍为“母亲”守满了三年的丧期之后,感慨小时候的孤独,又为“父亲”守了三年的丧。

从这个经历来看,“母亲”应该指的是袁成的妻子。

过继之后,袁成及其妻子是袁绍的“合法父母”,而袁绍的亲生父母变成了叔叔婶婶,袁绍反而无法为生母守孝。

所以袁绍小时候确实是很孤独的,自己的生母地位不高,想来在家里生活一般(相对于袁术),年纪不大又过继给了二大爷家。

而二大爷已经死了,真正的成了“孤儿寡母”,却又不是亲妈。

这日子搁到谁那过估计也不好过,不过袁绍终于是挺过来了。

袁绍的野望

袁绍真的是实心实意的守孝吗?六年啊!!!恐怕不这么简单。

袁绍无论从袁成这边算还是从袁逢这边算,他的未来都不是很光明。

袁成已经死了,无法给他提供帮助,袁逢不可能过多的帮助已经过继出去的庶子。

所以一切都得靠自己去争取,在汉代这样一个重视孝行的朝代,袁绍的做法无疑是能获取大量的声望的,进而捞取政治资本。

守孝回到洛阳的袁绍,并没有直接求官,而是继续积累声望,结交天下的名仕,终于为后来成为一方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3715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