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中国男篮可以承受指责和批评,但也同样应当被珍惜

中国男篮可以承受指责和批评,但也同样应当被珍惜

2019年,转眼就将过去了。这一年,留给中国篮球人的回忆,并没有那么多的快乐。

9月进行的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小组赛未能出线,最终也失去了直通东京奥运会的资格。五场比赛,中国队只赢了非洲的科特迪瓦以及亚洲的韩国,面对欧美强队时,仍旧没有胜绩。这是近五年来,中国男篮经历的最惨痛的一次失利。


就在世界杯之前,绝大多数人都相信,这将会是一次中国男篮创造佳绩、甚至突破历史的难得机遇。所有人都在期待着,中国篮球也可以借着这股东风,更好地将改革深化下去,赢得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受众、更好的普及效果。

可是现实永远比理想骨感得多。2019年,给所有中国篮球人一个警示——我们的确在进步,可进步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你和别人进步的速度一样,你就是在原地踏步;如果你进步的速度不如他人,反而还会退步。

虽然最终的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我们甚至连直通奥运这个最基本的目标也没有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男篮就真的一无是处。


从2017年姚明上任中国篮协主席开始,中国男篮方方面面的改革陆续开始。我们的CBA联赛越来越红火,影响力越来越大、赞助商越来越多,比赛也的确在变得越来越精彩;“双国家队”的政策实行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在国家队崭露头角得到锻炼;在一整个夏天的备战当中,中国男篮不断给所有人带来惊喜。他们甚至在NBA夏季联赛里,时隔12年后再度战胜了由NBA边缘球员组成的球队。

世界杯上中国男篮最后一战结束后,姚明用“开眼看世界”定义了这一届比赛的意义。不仅是姚明“开眼”,也是运动员、教练员、媒体和全国球迷的“开眼”。我们看到了赤裸裸的实力差距,也看到了我们不仅需要进步,同样需要更扎实、更快速的进步。因为一直在进步的,远不仅仅只有我们。


在球场之外,我们永远地失去了一位出色的球员。前北京男篮队长吉喆,在2019年最后一个月份,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吉喆是一位作风朴实、兢兢业业的球员,也是篮球圈里公认的好人缘的人。但因为7年前在比赛当中对麦迪的肘击,吉喆一度长时间遭遇网络暴力的攻击。当吉喆真正离开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随着技术的进步的发展,当今社会进入了一个互联网空前繁荣的时代。发达的网络世界,大大提升了运动员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也让每一个人,都随时承受着网络暴力的风险。在世界杯发丢了边线球的那个夜晚,周琦在社交网络上瞬间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的微博一夜之间涌入了超过12万条评论,其中大多都是嘲讽和谩骂。这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网络暴力。


与周琦同病相怜的是郭艾伦,这个被球迷称作“亚洲第一控卫”的本土一流后卫,在世界杯上表现起起伏伏,关键场次的发挥距离外界的期待相差甚远。现在,郭艾伦走到客场,仍然会不时听到“郭一分”的嘲讽之声。

世界杯结束之后,“疼痛感”这个词经常被媒体和球迷提及。那是一段所有人都不愿去回首的经历,但同样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内心,知耻而后勇,不断激励自己前进的力量。

中国篮球需要记得这种“疼痛感”,在未来,当我们再次取得成绩的时候,当我们再次赢得外界褒奖的时候,不要忘记曾经“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不要因为一点点进步就沾沾自喜。


而每一个球迷,每一个热爱中国篮球的人,同样需要记住“疼痛感”。运动员们是这个行业的精英,但他们也是与你我一样普通,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我们可以怒其不争,可以进行批评,但不要将谩骂和人身攻击肆无忌惮地向他们发泄。他们是中国篮球的财富,他们可以承受指责和批评,但也同样应当被珍惜。

五味杂陈的2019即将过去,你会怀念它么?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3258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