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北京民航总医院医生杨文在诊疗过程中遭患者家属割颈身亡。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医师执业精神的写照,医师在呵护人们生命健康的同时,如何来保障医师在执业过程中不受伤害一直受到全社会关注。
这几天发生了什么?
12月24日6时许,在民航总医院内,一名男子持刀将杨文医师扎伤,致杨文医师颈部严重损伤。12月25日零时50分,民航总医院杨文医师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离世。
同日,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通报称,民航总医院一男子持刀将一女医生扎伤。朝阳分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将犯罪嫌疑人孙某(男,55岁)当场控制。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例行发布会,回应了有关北京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成义表示,这不是医患纠纷问题,这是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杨文医生对待患者态度和蔼、非常耐心。我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情非常沉痛,更是特别的愤怒。杨文医生是一位优秀的医生,是工作中的骨干、是家庭的支撑,这种伤害医生的严重刑事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1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经依法审查,对在北京市朝阳区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内行凶的犯罪嫌疑人孙文斌,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
在12月28日上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获得表决通过,将从2020年6月1日起施行。它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内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从2017年12月以来,这部法律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经历了4次审议,在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布,最终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医疗卫生健康领域里的社会关系和行为进行了规范。
12月30日,经侦查终结,北京市公安局对犯罪嫌疑人孙文斌在民航总医院内杀害医生杨文案,以涉嫌故意杀人罪移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审查起诉。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已依法受理此案,并开展审查工作。检察机关将依法公正办理此案。
立法防医闹!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出台
在12月28日上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获得表决通过,将从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立法目的是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保障公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它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药品供应保障、健康促进、资金保障、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几个章节进行了具体规范,体现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促进健康,以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新理念,也反映出对我国卫生与健康相关立法工作的新要求及立法思路的与时俱进。
针对“医闹”事件屡禁不止,该法作出明确规定:全社会应当关心、尊重医疗卫生人员,维护良好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
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秩序,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公民个人健康信息,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公民个人健康信息等,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作为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立法参与者,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丛斌介绍,这部法律解决的主要就是病有所医、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问题,体现了人民性、公益性的原则。
在12月28日上午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法规司司长赵宁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对最近发生的北京民航总医院暴力伤医事件,非常痛心,非常愤怒,对任何形式的伤医事件零容忍。
赵宁表示:“就这部法来说,有很多的地方从法律的角度阐明了国家对医务人员的保护,比如明确规定了“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全社会应当关心、尊重医疗卫生人员”,还特别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是公共场所。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全社会都要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单单依靠医院自身。”
“在表决稿中,第105条、第106条特别规定了“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秩序,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都要受到法律惩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就是我们的态度。非常希望在座的新闻媒体朋友关注医务人员的工作情况,也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到医院、到急救场所去看一看,实地感受我们的医务人员是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
心碎!女医生被扎伤后去世600多人参加追思会
就在这部法律获表决通过的4天前,12月24日6时许,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在正常诊疗中,遭到一位患者家属的恶性伤害,导致颈部严重损伤。
12月25日凌晨零点50分,民航总医院发文表示杨文不幸去世。
12月28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消息称,27日下午,民航总医院举办追思会,沉痛悼念12月24日被患者家属杀害的急诊科副主任杨文医师。民航局、北京市有关负责人和民航总医院全体医护人员600余人参加追思会。
在追思会上,杨文同志生前同事、领导与大家共同追忆杨文。大家纷纷表示,杨文珍爱医生职业,在急诊岗位工作22年,成功医治无数病患,是大家尊重喜爱的“杨大夫”、“杨大姐”,对她的不幸遇害表示痛心和哀悼。大家纷纷对杀人凶手漠视生命、残忍施暴的罪恶行径表示愤怒谴责,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依法进行严惩。广大医护人员表示,一定发扬大爱无疆、仁医仁德的人道主义精神,化悲痛为力量,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为解除更多患者的病痛而努力工作。
网友悲痛不已,呼吁严惩凶手
热评:向救死扶伤的医生挥刀是彻底的丧心病狂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生每每成为暴力伤害对象,深深刺痛了公众的心。这已经超出“医患纠纷”的范畴,而是严重刑事犯罪。多数暴力犯罪,直接感受到犯罪带来痛感的人群,局限于被害人及其亲属。与之相比,以医生为伤害对象的暴力犯罪,感受到痛感的人群更广:一旦犯罪行为导致正常医疗秩序混乱,更多病人将因不能得到及时诊治而成为受害者;从更长远看,当暴力伤医频发让人心有余悸,本有志于从医的优秀人才对医生职业敬而远之的时候,每个人都将是个别丧心病狂者挥刀向医生的受害者。
社会必须给医生更多呵护、保护,而对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也是我国一贯的刑事政策。这些年,一些暴力伤医的罪犯得到法律严惩,有的被判处了死刑。这次的暴力伤医嫌疑人的命运,也不难判断。需要说的是,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此次伤医案件,从案发到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嫌疑人,只用了三天时间。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依法的前提下,在法定时限内从快提请批捕和作出批准逮捕决定,是在程序上对严重暴力伤医犯罪的强烈否定,也是对社会关切的及时回应。
对暴力伤医行为,严惩是必要的,但仅有严惩是不够的。和悲剧发生的惩治相比,通过更有效预防避免犯罪发生更为重要。几乎每一次类似悲剧发生后,医院安检、保安等话题都会被提及,但随着时间推移,悲剧逐渐被淡忘,这些问题的必要性、迫切性也少有人再提及,直到下一次悲剧发生。医院人流量大,全部实行安检或许有困难,但重点区域、重点科室是否可能?目前医院保安力量,是否足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对此,无论医院还是医疗主管部门,都有责任深入检视。
生老病死,人的一生须臾离不开医生的呵护。回报他们仁心的,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医院是一个爱心世界,在这里,决不允许屠刀的存在。
暴力伤医零容忍!“战斗的民族”为医生配备了这个→
在对暴力表示愤慨的同时,大家纷纷加入如何防范暴力伤医事件的探讨。事实上,暴力伤医事件是一个全球性的痛点,对此,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因应措施。
英国:暴力伤医者监禁刑期将加倍
英国的NHS国家医疗服务已经推行了70多年,但近几年来,暴力伤医事件的数量却一直在增加。
在最新的NHS员工年度调查中,从2018年开始,14.5%的员工说他们经历过来自病人、病人家属或公众的身体暴力。数据显示,2016-2017年,NHS医院员工遭受人身攻击的比例较2015-2016年上升了9.7%。平均每天有200多起针对NHS工作人员的暴力攻击。
医务人员数量不足、患者等待时间过长以及医院财政不足等,被认为是伤医事件激增的主要原因。
英国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19年10月,政府引入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减少暴力策略。该策略要求医疗机构加强员工在处理暴力事件时的预警训练。同时,要求加大宣传、及时更新与警察和皇家检察署的协议,提高医疗暴力事件的曝光度。另外,对医疗服务人员施暴的最高刑罚也从6个月增加到一年。
2018年英国明确指出,对于那些攻击医护人员的人,监禁刑期将增加一倍。在此之前,英国在法律上对暴力伤医者就已经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2009年修正的《刑事司法与移民法》中增设了国民健康服务机构内滋扰行为罪,法律规定,任何个人在医疗场所实施暴力伤医行为都将导致1000英镑以上的罚金和相比普通暴力行为更长时间的自由刑,医务人员有权驱赶闹事人员。
美国:纽约州等规定暴力袭击值班医务人员是重罪
在医疗水平相对更加发达的美国,暴力伤医事件同样存在,美国急诊室面临暴力危机。
据美国曼哈顿研究院《城市杂志》的网站报道,美国急诊室的暴力事件呈上升趋势,美国急诊医师协会在2018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47%的急诊医师受访者表示曾遭受过身体攻击。超过60%的人表示,在过去一年里遭遇过袭击。大多数的攻击来自病人和病人家属。
作为响应,美国卫生保健系统已经制定了安全措施以加强医院的安保。医院必须配备金属探测器和武装警卫,人们进入医院前需要先通过安检。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对担架上的病人也要使用金属探测器。
图源:美国华盛顿特区地区电视台网站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每年都会没收数千件武器,如刀具、胡椒喷雾和枪支。
目前,美国很多医疗机构将设立安保警察、增设安检设备和配备应急呼叫按钮作为标准配置。
此外,美国通过专门立法来预防医院暴力。据悉,截至2016年,美国已有约38个州政府通过专门立法以保障医护人员的正当权利。一方面,通过处罚施暴者以达到缓解暴力伤医的目的。纽约州规定暴力袭击值班医务人员是重罪。另一方面,立法加强医院管理,提升医院应对暴力伤医事件的能力。根据美国《劳工关系法》和《职业安全与卫生法》,所有雇主有责任保障雇员的安全和健康,要求医院制定应对措施以防范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否则将受到行政处罚。
印度:向总理寻求帮助推进立法
据印度健康焦点网12月21日报道,印度医学协会(IMA)已向总理莫迪寻求帮助,以推进立法以惩治暴力伤害医生的行为。
在印度,对医生的暴力行为是一个全国性问题,印度医学协会报告称,印度有75%的医生在值班期间遭受了暴力、恐吓或骚扰。今年针对医生的暴力行为引发了许多罢工事件。
图源:印度健康焦点网
2019年9月,联盟卫生部已经公布了一项法律草案,判处对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暴力行为处以3至10年的徒刑,并处以2万-10万卢比的罚款。对医疗设施的破坏者最高可判处5年监禁和50万卢比的罚款。
联邦卫生部长哈什·瓦丹表示,这项立法是“医学界长期以来的要求”。然而,一位官员表示,内政部拒绝该项立法草案,理由是“印度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足以处理(针对医生的暴力行为)”。一名卫生部官员随后表示,由于内政部的反对,该法律将被“暂时搁置”。
韩国:医学协会要求立法规定针对攻击者有拒绝治疗的权力
据韩国生物医学评述网站报道,在韩国,对医护人员的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频繁发生。
2019年11月,韩国医学协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1455名受访者中,有71.5%的人表示,在过去三年中,他们曾遭受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其中,15%遭受人身攻击,10.4%遭受身体伤害。
图源:韩国生物医学评述网站
如何消除针对医生的暴力行为,韩国医学协会会长崔大治11月14日在首尔举行了一次专门会议。
对治疗结果不满意是导致言语虐待或身体暴力的最常见原因,其次是抱怨“等待时间长”和“费用高”。16%的受访者说,病人对开具医疗证明和意见等文件不满意。
为了保护医生免受暴力侵害,韩国医学界对政府和立法者提出了若干要求。他们呼吁在《医疗服务法》中增加了一项条款,允许医生有权拒绝治疗曾经使用过暴力的人;提供财政支持在医生办公室建立疏散路线或空间来保护医生;制定规则以惩处要求或强迫签发虚假医疗证明的行为;并成立协商机构,以创造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
俄罗斯:卫生部为医生配备电击器
据央视新闻驻俄罗斯记者朱静介绍,根据警方统计,仅在莫斯科,每年就记录有200起对医疗机构员工袭击的事件。
为了保护医师,莫斯科卫生部于2016成立了维护医疗卫生工作者权利专门机构。
俄联邦今年夏天通过了对《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第151条“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和健康”的修订。做出此决定的原因是试图干扰救护车通过的案件越来越多。国家杜马卫生保健委员会主席德米特里·莫罗佐夫认为该条例的修订具有标志性,因为“第一次出现了妨碍提供医疗服务的措辞”。
在克麦罗沃州,卫生部已经为医生配备了电击器。他们不需要许可证即可佩戴。电击器有助于医生在遭遇袭击时自卫。
每年,仅在叶卡捷琳堡,就记录了数十起侵害医生的案件。
“很遗憾,您不能向每位医生派遣一名执法人员。按标准打电话报警后7分钟内要出警,但实际上执法人员要花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因此,武器专家维亚切斯拉夫·瓦涅耶夫认为,医生应当配备必要的自卫武器。“医生第一时间的行动,当然包括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乃至尊严。”
医务人员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
是人们健康的卫士,
对医务人员的侵害,
无论从道德上还是从法律上,
都应当予以严厉谴责和制裁。
综合自 央视新闻 文汇报 上观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 张紫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1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