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用70亿换1200亿,拼多多疯狂砸钱背后,藏着一个很深的“套路”

用70亿换1200亿,拼多多疯狂砸钱背后,藏着一个很深的“套路”

近日,北京的90后姑娘何欣家喜迎“新成员”——6、7只可爱的“龟儿子”。一个月前,她在拼多多上拼了一单“石金钱龟蛋”,买的时候只想着试一试,没想到出差回来以后,真的孵出了“小石金钱龟”。

石金钱龟本来是生活在中国南方的乌龟,能够顺利地来到北方的何欣家里,便是得益于拼多多的“农货上行”。

近年来,农产品与电商的结合不断深化,拼多多的“农货上行”不但让农产品更加便宜快捷地到达城市居民的餐桌上,更是创下了1200亿元的订单总额的记录,实实在在帮助农民们解决了头疼已久的“务农难”、“销货难”等问题。

过去的农村留不住人,年轻力壮的人都离开了祖辈的土地,去往城市打工;学业有成的孩子也不愿意回到农村,而是留在城市里继续打拼。

那时候的农村人,只有离开了农田才能赚到钱。

而后来的农村,农民们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又重新回到了田间地头。虽然种植效率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上来了,然而“卖给谁?”,“往哪儿卖?”又成了新的问题。


近年来,在电商行业的帮助下,这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而现在,拼多多利用AI、物联网、大数据以及物流体系等“数字经济”手段,不仅帮助农民解决了“销货难”问题,更让农民的致富路走得越来越稳了。

大数据可以向农户反馈平台用户需求,进行“反向定制”,农民知道种什么来钱了;AI技术可以短时间内聚集海量需求,迅速消化掉大批当季农产品;物流体系则减少了传统物流环节,大大降低了成本。

农民们不用再费力去想种什么才赚钱了,也不用担心农产品烂在手里卖不出去了,更不用为了高昂的运输费用和层层流通环节的剥削而心灰意冷了,拼多多这一套“互联网+农业科技”的模式深受广大农民好评。

9月23日,在昆明召开“农业科技创新与丰收中国”论坛上,拼多多的“电商扶贫”模式也被诸多专家学者点赞。

现在,北方人随时可以吃上四川攀枝花的芒果,南方人的餐桌上也能散发出东北大米的清香。

农产品因为种植成本、运输成本等问题而“疯狂涨价”的现象会越来越少,农民因为盲目跟风种植而滞销赔本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少。


未来在5G网络和更先进的AI技术加持下,用户数据反馈和农货源头跟踪将更加高效、农田耕作现场可实时高清监测、用户需求匹配更加精准等等,这些都将助力“电商扶贫”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将让农民的钱包越来越鼓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1110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