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腾讯集团“阳光腾讯”公众号发布《腾讯集团反舞弊通报》,腾讯反舞弊调查部公布了前三季度调查结果:共发现查处违反“高压线”案件40余起,其中60余人因触犯“高压线”被辞退,10余人因涉嫌违法犯罪被移送公安司法机关。
2019年以来,互联网企业反腐新闻经常霸占头条,BATJ、美团、滴滴、小米、360等企业,均陆续曝出多起反腐案件。
8月1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曾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短视频,先后提到了百度、小米、阿里、京东、滴滴等数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内部反腐成果,并提出问题,“互联网公司高调反腐,是危机公关还是刮骨疗毒?”
一、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一样,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利欲,就有滋生腐败的土壤。
举个例子:在任何一家互联网视频网站公司,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体育竞技等版权的采购支付金额都是一个天量的数字。因此,即使互联网公司的风控机制与审批流程再严密,也很难百分百杜绝动辄就几十亿,上百亿资金对人性的考验与诱惑。
举个例子:在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但凡有着一点小权力的岗位,都时刻面临着营私舞弊的考验。
比如,负责招投标与采购工作的职员,面对供应商与上下游产业链单位金钱美色的诱惑,是否会权利寻租,是否会吃拿卡要。
比如,负责广告宣发、流量变现、账号充值等网站敏感业务应用开发与运维工作的纯粹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面对内部腐败的时候是否还能保持技术的纯洁,是否还能保持初心,而不是心理失衡,选择铤而走险,同流合污呢。
如果人心坏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再严密的管理流程,也只是空洞的工具而已,完全不能阻止有人怀着侥幸的心理以身试法。
二、互联网企业要敢于“壮士断腕,自切腐肉”,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互联网企业属于朝阳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推出的有些前沿性的、崭新的业务应用与商业模式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
例如,互联网公司推出的新业务与新模式,需要快速占领市场,在市场推广手段的选择方面,往往采取放任的野蛮生长模式,先把规模做大,然后再做精细化管理。
所以,身处敏感岗位的某些职员往往迫于KPI考核或者受到利益诱惑,面对市场,常常选择睁一眼闭一眼,疏于有效监管。他们在灰色地带里恣意放纵游走,终于造成了泥沙俱下的局面,终将害人害己。
因此,互联网企业为了企业的长远、稳定、健康发展,对于那些违背职业道德,违反法律法规,触碰企业高压红线的蛀虫,必须拿出“挥泪斩马谡”的勇气和担当。
三、互联网企业具有流量担当,应该挖掘造成职工腐败的深层次原因。
互联网企业始终处于商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往往自带流量,具有明星效应。
冰冻一尺非一日之寒,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造成企业职工腐败的原因,表面上看,是职工道德沦丧,价值观扭曲,贪心不足。
实际上,如果我们深度剖析,其实企业自身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价值观宣导,KPI指标合理性,分配体系的公平公正,业务发展的导向,管理流程僵化等等方面。
因此,对于企业反腐工作,互联网公司应该起到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并且要深入一线,研究分析造成企业职工腐败的深层次的原因,治标还要治本。
四、反贪治腐,刮骨疗毒,任重道远
据南都统计,过去5年,互联网领域反腐案件高达210余起,共涉及16家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百度、乐视、360、优酷土豆、58同城、去哪儿网、大疆、暴风集团、美团、小米、滴滴出行、ofo等,累计涉事人员将近500人。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利欲,互联网公司虽然属于朝阳产业,高知云集,也远非一片净土,反贪治腐,刮骨疗毒,任重道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8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