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欧盟麻烦不断,各国先是在2008年对是否救助”欧猪四国“意见不一,在意大利危机期间也大打出手,欧元摇摇欲坠;紧接着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的难民危机撕裂了各国,欧盟团结岌岌可危;2014年以来,克里米亚问题又成为欧洲国家的心病。今年,英国更是直接”退欧“。
不过,在欧盟风雨飘摇之时,欧洲合作的典范之一——欧洲空间局(欧空局)仍然运作良好。自1975年根据《建立欧洲空间局公约》建立以来,欧空局可谓是国家合作的典范,几乎从来没有传出任何冲突或不和的消息。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太空科学家们比较高尚么?
欧洲难民危机期间,欧洲各国领导人就难民政策及各国责任分配进行激烈争议
欧盟旗帜
1 欧空局预算的确定与分配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太空探索是很昂贵的,火箭一点,黄金万两。欧洲各国诟病欧盟机构最多的一点,便是其庞大的开销。那么,欧空局花钱的预算如何确定,又如何分摊给各个成员国呢?
答案是先确定总预算(花销),然后根据现有2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多少按比例由各成员国承担。这样既公平,又合理,也体现了欧盟国家平等的原则。
2019年欧空局预算为57.2亿欧元(约441亿人民币),有详细的预算分配
在总预算的确定上,欧空局的政策要与欧洲议会保持一致。这样一来,欧洲各国的声音可以得到体现,防止了欧空局盲目扩大预算。
此外,欧空局还将其项目分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强制性活动是一些基本太空活动,成员国必须参加;非强制性活动成员国则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并承担相应费用。这样,各国量入为出,各取所需,对欧空局的预算控制都比较满意。
2 太空探索活动的普遍受益性
国家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联盟合作从来不简单,总要在各国利益间进行平衡。
不同于难民分配这种你得我失的零和博弈、欧元危机这种要多数国家无偿掏钱援救少数国家的活动,欧洲各国都可以从太空探索活动普遍受益。
例如, 欧洲各国有权从欧空局的商业太空发射活动的利润中分成;欧空局的“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给各成员国使用;欧空局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成员国间共享,如此等等。
与此对应,那些虽然是欧盟成员国,但不愿意加入到欧洲空间局的国家,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
欧空局的控制中心
对德国、法国这样的大国而言,为了维持大国地位,空间探索和卫星系统是无论如何也要搞起来的。与其各国重复建设,不如一体合作。对罗马尼亚这样新加入欧空局的欧洲小国而言,虽然要支付一定的预算资金,但是可以搭上欧空局各种太空服务和研究成果的便车,也是不错的买卖。
而且如上文提到,资金比例的分摊根据国家经济实力强弱调整,小国需要分摊的数额也在其承受范围之内。这样一来,这些国家就更没有后顾之忧。
除了欧盟国家的资金外,每年欧空局还可以从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STSAT)和其他渠道获得10%-15%的资金。这些组织往往需要借助欧空局的专业资源,例如气象卫星的发射需要火箭,因此也承担一部分开销。
因此,即便是欧洲各国近年来崛起的,主张民族主义和反欧盟的极右翼政治家,也只是大肆批判欧盟整体的官僚和腐朽。对于欧空局,他们其实并不抱有强烈的意见。
近年来欧洲各国兴起的极右翼政治家
在可预见的将来,无论欧盟如何动荡,欧空局仍然可以继续扮演欧洲合作的典范。合作共赢来之不易,更需倍加珍惜!
欧洲议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8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