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读者来信
《三联生活周刊》的编辑们:
请允许我暂时以编辑来称呼你们,因为我并不知道谁将读到这封信或者更应该说邮件。
之前11月的时候看到那场复旦大学的讲座还蛮期待的,但身为学生党非周末时间实在无奈没有办法参加,正好这次看到关于讲座回顾的推文,以及关于少年之“恶”的封面故事,这两者共同作用让我产生了写下这封信的冲动。
《小欢喜》剧照
当我看到此次讲座标题为“大内容时代,一本杂志的可能性”时,我立马联想到自己“复杂的世界,我人生的可能性”。事实上,我的人生格言是:Open minds, redefine lives. 直译为开阔思维,重新定义生活。它来自于我所参加的一个活动,具体就不再赘述了。在我看来,我是一个拥有敏锐笔触的人,在其他人还在伤春悲秋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思考中考高考制度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标榜我有多么优秀,而是我可以沉下心来去发现。很多事情都不是理所当然。
对于内容,你们提到更坚持原创性的、经过系统整理的、对潮流敏感的话题,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真相、知识、成长、生活。我想这也是我愿意去支持这本杂志的重要原因。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我热爱读书,热爱思考,至少自认为是这样。我是非常渴望遇见不同的世界的,想看到对同一话题有不同角度和不同观点的表达,它们共同塑造我的世界观。虽然有的封面故事可能第一眼看见不是那么感兴趣,但阅读一会儿后倒也能激起好奇心继续读完,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想这是你们赋予它的魅力。
然后其中有一句话谈到似乎现在的主流读者不是00后,但至少我周围的情况不是这样的。我想我还是幸运的,可以接触到愿意读书,愿意思考的同龄人圈子。在我的推荐下,我身边的同学相比于泛娱乐化的内容,更愿意读有深度的内容。我是在初中班主任的引领下入的三联的坑。反倒是我父母那一辈以及身边正值青年的人不怎么肯静下心来读一本杂志。有时会略有偏见地、简单地对一个话题做出评价。例如行走全球徒步圣地那期,我妈妈只看了封面就说:“不就是散步吗?有什么好看的?”而且有时总是以受害者的身份认为这些东西都是骗钱的。不过我很庆幸她愿意支持我看,哪怕不是那么心甘情愿。
我也更加好奇一期封面故事的头条文章究竟要耗费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举一个我印象最深的例子,甲骨文那期的“发现甲骨文”这篇文章可以说将它的前世今生都事无巨细地交代了出来。我以前也看过一篇此类的科普文章,只是简单地提及了王懿荣、刘鹗、王国维等人,类似其中的曲折故事和民间传闻以及建国至今的殷墟挖掘工作并未涉及,其中有关已经解读和未被解读的文字所构建出来的商王朝的内容也少之又少。所以我就在想要完成那样一篇文章需要怎样的一个过程?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能够得到本文主要作者刘周岩先生的详细回答。
接着是关于少年之恶,正在写到这时,我还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刚刚更新的关于校园霸凌的报道,底下热评第一是呼吁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降低刑责年龄,那么作为一个正常人第一反应至少也是凭什么做下这样的错事还能免于责罚?但其实看了本期的封面故事之后,摆脱了第一反应,我们应该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他产生这样的行为?其实在我身边发生过一起校园霸凌致死的案件,更确切地说是网络暴力,而且就在我们学校、我们年级,还是这个学期。当时的我知道这件事后几乎是正义之神化身的状态,一心想要惩戒那些施暴者,但我当然没有这个权利。
最后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个高二学生,我十分向往你们所描述的场景,我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三联的记者,一起前往月球去分享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当然很多时候想法总是年少轻狂或者是天马行空,也许以后我不再有这种冲动和热血,但至少我现在是真诚地有这个梦想。相比于媒体经验,我更多地拥有的是对媒体的热爱,或者说是对探索世界的热爱。另外一点,其实我大学的目标是在上海,并不是北京,不知道要不要紧呀。
此致,
敬礼。
江苏单明哲
2019.12
附本刊主编李鸿谷回信
单明哲:
你好!
你的信,还有关于校园与青春的思考,写得都非常好,有你这个年龄难得的从容。
我也曾有幸获邀做过中国几所著名高校自主招生的推荐人,看过一些与你同龄高中同学的文章,与那些可上顶级大学的同学比较,你也没有掉队。
如果就文章来说,你的从容,实则是拥有了一种相对成熟的叙述方式。这包含着问题的提出,以及思考,还有你的结论。显然,你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但这个过程,你开始思考跟人生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还要有很长的时间才得获得。其实呢,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讲,好奇心、提出问题、追索、思考……最后我们的报道,必须要在一个肯定性的认知之下,才能够建构。这是文章形成的过程,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是我们人生形成的过程。你是否以及何时获得自己人生的肯定性认知?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但答案却不容易。不过,你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可以从容走下去。
加油!这是我看过你的文章后最想跟你说的。但同时,获得人生的肯定性认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那么,时间才是最可靠的,它会帮助你的。有时想不通,不着急,先放下!把你现阶段要完成的工作尽量好地完成。
我们的微信号里,有写甲骨文的作者刘周岩的自述,还有写校园霸凌封面王海燕的自述,或许对你有帮助。
专此
李鸿谷
《三联生活周刊》投稿邮箱
个人问题投稿
yourproblem@lifeweek.com.cn
微信公号投稿
zhuangao@lifeweek.com.cn
读者来信投稿
letter@lifeweek.com.cn
生活圆桌投稿
roundtable@lifeweek.com.cn
—EN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7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