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新华财经|专家: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 坚定信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华财经|专家: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 坚定信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陈伶娜)在28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2019)上,与会专家和学者认为,要立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来认识和判断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未来的经济走势,保持战略定力和信心,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判断中国经济转型的时候,一定把发展阶段放进去。”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黄泰岩指出,增长速度下降不等于经济下行,还要考虑在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潜在增长率是否实现。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周期转换,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经济改革的攻坚期。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依据主要看三点,即消费增长、服务业增长和新经济的比重。比如在消费方面,我国消费总量继续增长,但结构出现裂变,优质、低价、有创意的消费品成为新的消费需求所在,因此,未来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优化供给结构很重要。黄泰岩表示,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我国2018-2020年的年均潜在增长率为6.23%,悲观情景下为6.22%。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黄群慧指出,从总体工业化水平指数看,我国2011年后进入工业化后期,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到2035年前后将全面实现工业化。因此,要按照工业化后期的阶段性特征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从其他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来看,到工业化后期仍保持6%增速的国家很少,所以没有必要太看重经济增长速度,只要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即可。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来看,虽然面临增长压力,但是不会走刺激经济增长的老路,而是会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要坚持从世界看中国,从全局看局部,从未来看当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才能坚定信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毕吉耀也认为,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避免被短期变化牵着鼻子走。从世界看,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继续位居世界前列。从全局看,我国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从未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韧性好、潜力足、空间大的特征不会改变,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我国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毕吉耀指出,11月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不会比三季度差,全年经济有望实现稳步增长。在此基础上,要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同时,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新发展理念,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在农业发展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指出,中国正在经历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历史转型,农民与土地、农民与村庄的黏度正在发生变化,新一轮的乡村振兴要注重搞活农业。工业化不仅包括工业本身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也包含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不但要建设工业化的城市,同时也要建设工业化的农村。因此,农业产业革命的根本是要实现生产要素重组,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土地回报率。同时,要重视“活化”乡村,注重“活化”的顺序,即先活“业”才能活“人”。此外,要推动城乡融合的体制创新,实现土地制度改革。以农地制度改革支持农业转型,以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改革支持乡村产业转型,以宅基地制度改革支持村庄转型。

在此次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蔡继明提出,从广义价值论来看,一国的综合生产力水平既取决于出口产品的绝对生产力,也取决于进口产品和贸易国进出口产品的绝对生产力。在国际分工交换体系中,不仅应该关注分工所产生的相互依赖性,也应关注自身自给自足能力的提高。在国际贸易中,既要增强比较优势,又要弱化比较劣势。

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2019)由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辽宁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7212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