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共计有1504家上市公司遭到股东减持,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中国建筑、万科A、招商银行、药明康德、顺丰控股、牧原股份、汇顶科技、金域医学、延安必康、兆易创新。
其中,减持过百亿的有3家公司:中国建筑减持343.93亿、万科A减持246.56亿、招商银行减持146.77亿。
大股东减持占流通股比例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分别为:金域医学、索通发展、光威复材、江山欧派、精研科技、掌阅科技、中旗股份、鲍斯股份、万兴科技、美锦能源。而金域医学、索通发展、光威复材减持占比均是大于流通股的30%!
跌跌撞撞,2019年上证指数面对这般减持情况仍旧能抗住,并且还能收涨20.5%实属不容易,只能用“且行且珍惜”形容。
对于上市公司的坚持,市场也是存在着很多的误解。其实,上市公司股票被股东减持不代表一定就是利空信息,阿里巴巴被马云减持过、腾讯被马化腾减持过、微软还被比尔·盖茨减持过,这些减持能说明这些公司不是一家优质的公司吗?显然是不能的。
像2019年被减持百亿以上的中国建筑、万科A、招商银行,在2019年并非出现大幅下跌,涨跌幅度分别为-0.65%、+29.58%、+44.64%。
所以,关于股东减持与否,不能成为投资者立即卖掉的主要原因,这其中包括着很多的影响因素,也是可以参考原因,问题还要分情况来看。
如果,投资者为短线投资者,面对上市公司股东有减持行为的时候,暂时可以规避规避。毕竟,影响股价的对于股票阶段的供需关系,当期望投资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大于卖出股票的投资者时会出现价格上涨,而当卖出股票大于买入股票的投资者时价格会出现下跌。
而股东的减持,显然短期内的卖出股票的数量要大一些,起码也是比阶段内多一些,卖出的股票多了,就算本应该出现的上涨,也会受到压制。所以,对于短线投资者而言应当选择短时间规避。
2019年减持资金过大的,均在短期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或者出现了上涨受挫。对于短期而言的坚持,影响性是颇大的。特别是对短期逐利、逐热的投资者,如果遇到大比例的减持,投资会很被动,甚至出现短期的技术失灵、本金亏损的情况。
但,对于中长线投资者就需要综合考量公司到底优不优质、情况如何了。如果一家公司出现了较大利空,且有重要股东减持。这种情况下,不管对公司的优质性还是未来业绩性都要打上一个折扣,因为可能面对的是转折,而这种转折不是向好的转折,而是偏空的转折。
未来业绩不确定、趋势性不明朗、优质程度也需要打折扣,面对这种情况的减持,我倒认为“先撤为妙”。在股市中,往往一家公司股票出现较大利空或者是业绩不符合预期的情况下,伴随着股东的减持,往往一两个交易日的下跌,才是开始。这样的局面,就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了。
如果所持股的公司一切正常,优质的上市公司仍旧是优质的上市公司,公司未来的趋势性仍旧明朗、业绩仍旧质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股东减持,也完全没有必要卖掉。为什么?因为公司仍旧是优质的,且自己为中长线投资者,股东减持或许有着其他用途而不能说明这家公司不够优质。
就好比2019年大手笔减持的中国建筑、万科A、招商银行一般,这几家公司本是A股中少有的质优股、未来业绩确定性十分高,并且股息率、财报面等等情况都是很好。面对如此巨额的减持,像万科A、招商银行仍旧能保持着百分之二三十的股价上涨。说明什么?说明就算面对大手笔的减持,质优类的上市公司对于中长期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所以,对于投资股票而言,不能遇到股东减持就慌乱的卖掉手中的股票,要有着细致的分析。如果这家公司仍旧具备价值、未来趋势性、优质情况,那么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虽然存在,但也仅仅是短期的影响,对中长期的影响会是有限。
但是,持有的股票质量不行,甚至还是一家亏损的公司、未来潜力性也不行、经营受限,还有着大股东减持。这种情况,往往就要考虑清楚了,可能就是下跌的开始,大量资金流出可能会致使持续下跌的局面。
当然,投资者也需要自身考量,短期投资者不管对于什么样的公司,股票坚持对于逐利性肯定是有影响的。而对于中长线投资者,更多的则是分析持有股票的优质程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6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