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华女神颜宁的首批弟子。
颜宁不到四十岁便成就院士,而作为学生,他现在已是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他就是殷平,RNA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领跑者之一
80后的殷平曾入选过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名单,2016年,他获得“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称号;2017年,他又获得了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殷平出身湖北钟祥,从小便是聪慧过人。
在湖北这个高考大省,殷平学习成绩在学校都是拔尖,高考的时候,殷平顺利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学习生物化学,在农业大学里,里面的学生可能都有着“农民”特有的品质,就真务实的干劲。
在这种氛围当中,殷平深深地受到了触动,也是在这种氛围当中,他一改以往不重视学习的态度,认真学习,这为以后读研攻博成为科学家都有直接的关联。在武汉大学,殷平攻读到博士学位,后来选择去清华大学做博士后 ,并成为了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
熬最晚的夜,做最苦的研究。
殷平所带领的团队从来便是跑在相关领域的最前沿,工作强度大和工作效率高。
平日里,晚上十一点的时候你们在做什么?可能在家窝着,可能在外头风花雪月,而殷平手底下的博士生说, “你晚上11点来实验室看看,我们都在实验室”。不仅如此,殷平所带的团队甚至在春节的时候都没有机会回家,他们在实验室里,一边写实验论文,一边仍坚守在科研第一线。
平均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13、14个小时的殷平面对这样的生活从来没有一丝的厌烦,相反,兴趣所致,便是一天工作24小时,他也不曾后悔。日复一日的攻研,日复一日的推进,还有日复一日的工作,终于,在经过无数个在实验室里工作的日日夜夜当中,殷平写出了一篇《Nature》论文。
这使他一下子吸引了世界科学领域的关注。这个科研新秀在自己的领域凭借着这一项目做到了举世瞩目。当然,在这名誉的背后,必不可少的是数不尽在图书馆里日日夜夜的奋斗。
和他老师颜宁一样,他身上同样贴满了许多傲人的标签,但是他最喜欢的,还是定位在国际上的荣誉。
殷平在实验室科研之外,也是非常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在实验室里,除了那些科研材料,你在殷平那里看到的全是世界各国的名著。他最喜欢的便是阅读,他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放松手段,他说道,“在科研之余,阅读一些文学、史学、政治学的东西,可以转化一下思维。”
玩就玩个天翻地覆,玩就玩个快快乐乐。
读书以外,在殷平温润如玉的骨子里也有着好动,不羁的灵魂,在大学里,在绿茵场上你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踢足球是他一直保持到现在的兴趣爱好。
殷平作为一名80后,切实推动了中国科学领域的发展。正如他的恩师颜宁一样,虽然不在同一个天地,但是都在为世界科研做出贡献,在自己的领域注定大放异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6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