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是什么让日本上班族选择下班后不回家?

是什么让日本上班族选择下班后不回家?

​2019年4月播出的TBS职场剧《わたし、定時で帰ります》(中译《我要准时下班》)以准点下班的东山结衣(吉高由里子饰)为中心,讲述了现如今日本职场的现况。

电视剧一经播出立即在各大社群引发了大规模的关注与讨论,正是因为其一反常态,颠覆了日本上班族加班狂魔以及“社畜”的价值定性。

女主并非不喜欢工作,而是更喜欢在下班后去中华料理店来杯啤酒,珍惜与恋人在一起的时光。

为什么准时下班这样的话题会在日本引发如此大的热议呢?

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在日本加班=美德。

这种自高度经济成长期开始确立起来的工作模式,无限耗尽员工价值的同时,虽然使得日本在短时间内经济增长迅速,可随之便是创造出了“过劳死”等极负面状态。

意识到事态严重的日本也随即从劳动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1988年实施的劳动基准法修订法案中,将一周的法定劳动时间从48小时,降低至40小时;

人均劳动时间也从1990年的2064小时降低至2015年的1734小时。

出于国民健康需求考虑,日本人的平均劳动时间在减少,另一方面加上近些年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日本公司大量雇佣非正规社员(如短工、打工者等),也进一步导致了日本人全体平均劳动时间的减少。

如此状况下,虽然越来越多的公司鼓励员工加入零加班企划,可为什么日本上班族下班后还选择不回家呢?

加班费

​长时间的加班能平均每月多拿回7-8万日元的加班费,背负昂贵的房屋贷款,孩子的学费等的上班族为了支撑家庭开销,这份加班费便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如果一旦加班费减少,家庭可能就会面临很大的危机。

无处可去

​高度经济成长时代遗留下的男女社会分工不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根深蒂固,家庭早已习惯男性的长时间劳动,即使父亲早点回家也没什么可做的。

也就是说,家庭即使没有父亲(生活方面),依然可以运转,家庭内的角色分担以及固化,使得男性太早回家后家里没有可以待的地方。

日本有一类人会被称之为昭和上司——「帰らないおじさん」(不回家的大叔)

是指明明到了下班时间,工作也都完成了却不回家的中年男性。

当然了不回家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业绩的压力,努努力的话业绩是可以完成,但要想进一步提升业绩,就只能要增加劳动时间,而「帰らないおじさん」大多是40岁以上的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在公司担负一定的责任,工作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的男性。

对部下来说,面对上司的加班,自己如果不加班就会有很深的罪恶感,由此便导致部门加班时长的无限增加。

也就是说,上司的加班时间直接影响了部下容易陷入难以早回家的氛围中。

而更多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不想回家。

帰宅恐怖症

​现代社会有各种各样的“症”,而结了婚的日本男性却大多都会患上“回家恐惧症”。

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家顾家育子的女性对于回家对自己不够关心的丈夫往往怨气满满,累了一天回家的丈夫在听到:

“你看XX的丈夫怎么怎么样,你看看你!”

“你能不能帮我干点什么?”

之后,往往战火一触即燃。

再加上有孩子之后,妻子会将大部分重心偏离丈夫,丈夫在家中时间不多,导致与孩子的关系也变得疏远,更感到孤立感。

在家中可有可无,或者回家就争吵成为不想回家的最主要的理由之一。

在新一期《奇葩说》关于“公司996该不该886”的辩题中,让鼓吹996是这一代人命运的各位企业者们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青年人为理想、为家庭而奋斗无可厚非,但一切都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

当一件事的比例占据你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时,其实就应及时敲响警钟了。

适当的休息、协调好工作与生活、有效的沟通都是良性的解决方式,

不然中国也只是在步日本后尘罢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5668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