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山纵成为正规化八路军主力

山纵成为正规化八路军主力

□ 孙志华

在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徂徕山起义的同时,各地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起义,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冀鲁边起义、鲁西北起义、天福山起义、黑铁山起义、牛头镇起义、泰西起义、鲁东南起义、鲁南起义、湖西起义等抗日武装起义;先后建立了鲁中、鲁南、冀鲁边、清河、胶东、滨海等六大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游击区,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全国唯一以省命名的抗日根据地。

山东纵队成立

沂蒙山区,主要属于鲁中抗日根据地,位于山东省中部,津浦铁路以东、胶济铁路以南、沂河以西广大地区。境内山脉连绵,北有沂山,南有蒙山,中有七十二崮,形成方圆两万多平方公里的沂蒙山区,适于开展游击战争。

中共中央对山东的抗日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极为重视。1938年1月,中央在给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信中指出:“省委工作的中心应当放在鲁中区,开始依靠新泰、莱芜、泰安、邹县的工作基础,努力向东发展,尤以莒县、蒙阴等广大地区为重心。”

随后,中央派郭洪涛等50余名军政干部到山东工作,由郭洪涛任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

临行前,毛泽东先后两次接见了全体人员,并作了重要指示:我们党的方针,是在山东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要建立民主政权,使山东成为八路军的一个战略据点。还特别强调:要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领导权和独立自主的原则,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1938年5月20日,郭洪涛等到达泰安南上庄中共山东省委驻地。第二天,郭洪涛在省委召开的干部会上作了《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而奋斗》的报告。会议决定在山东各地创建抗日根据地。按照中央决定,重新组建中共山东省委,郭洪涛任书记兼军事部长,林浩任组织部长,景晓村任秘书长,张天民任职工部长,史秀云任宣传部长。

5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书记。6月30日,边区省委制定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主要内容有:在鲁中创立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向北以淄博山区为依托,开创清河地区抗日根据地;向南发展开创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向东发展开创鲁东南沿海地区抗日根据地;在津浦路西创立梁山和微山湖抗日根据地;在胶东创立以大泽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计划上报中央后,毛泽东电复:“这个战略计划很好,望照此去做。”

1938年7月下旬,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通过六十九军政治部部长、共产党员张友渔提议,由该军军长石友三主持,在新泰龙廷召开山东军政人员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国民党地方代表张里元、厉文礼、秦启荣等;中共代表有郭洪涛、廖容标、马保三等。会议达成两项协议和三项协定,两项协议是:成立联合参谋部、建立民运指挥部;三项协定是:彼此不搞摩擦、不互相瓦解部队、不许向友军防地扩展地盘。此次会议,团结了抗日力量,挫败了秦启荣等阻止抗日武装发展的阴谋,孤立了国民党顽固派,出现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局面。

7月初,林浩率第四支队第一团、教导队和政治部到蒙阴县的坦埠,与廖容标、姚仲明带来的第三支队1个团会师。8月28日,郭洪涛率第四支队南下部队北返,到达沂水县岸堤,与林浩、廖容标所率部队会合。9月,边区省委在岸堤召开会议,研究开辟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问题,确定在沂蒙山区建立根据地的方针。

此前,这一带中共地方党组织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和根据地,沂蒙山区主要由石友三的第十军团及第三专区专员兼游击第一纵队司令张里元、第十二专区专员兼游击第三纵队司令秦启荣的地方武装控制。

为开辟鲁中抗日根据地,边区省委继调廖容标、姚仲明率领的第三支队1个团到沂蒙山区后,又调第三支队第八团来此。11月,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全军4000多人,在马保三的率领下分批南下,陆续到达沂蒙山区。

在边区省委的直接领导下,沂水、蒙阴等县先后成立了抗日群众团体。到1938年底,鲁中区先后建立健全了蒙阴、沂水、费县、新泰、莱芜、博山、淄川、临费、泗水、安丘、临朐等县党的组织,所辖地区的区委、村支部以及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自卫团、儿童团等群众抗日团体也相继建立。

郭洪涛一行来山东时,黎玉并未随行。同年6月,黎玉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从延安转赴武汉找周恩来,请求派罗炳辉来山东。但由于罗炳辉当时忙于统战工作,离不开,中央改派张经武来山东工作。8月,中共中央抽调张经武、江华、吴克华、胡奇才等红军干部和长期在白区工作过的党员干部,以及抗大、陕北公学毕业的学员共160余人支援山东,并将这支队伍临时命名为八路军鲁东游击纵队指挥部,张经武、黎玉分任指挥和政委。8月21日,黎玉、张经武率领这支队伍从延安出发,经西安、太行、冀南,于11月底到达边区省委驻地沂水岸堤。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变化,决定将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郭洪涛、张经武、黎玉为委员;郭洪涛任书记,程照轩任组织部长,孙陶林任宣传部长,郭子化任统战部长,刘居英任社会部长。

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王庄宣布成立,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王彬任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除鲁西地区以外的党领导的山东各地抗日部队。

八路军山东纵队经统一改编后,辖10个支队,共25个团,总兵力2.45万人。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成立,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山东人民起义武装力量,已由若干分散的游击队成为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

1939年2月,八路军总部发出整军计划的训令,规定分期整训部队,每期为3个月。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还专门电示黎玉:“山东纵队按正规军编制,以节省干部,节约经费,充实人数与加强战斗力,便于整理训练和隐蔽我之力量。”八路军山东纵队奉命整编为7个支队零两个团,成为一支正规化的地方武装部队。

随后,山东纵队又先后进行了四期整军,将所属部队整编为5个旅、4个支队和两个直属的特务团,共5.4万余人。

通过五期整军,山东纵队加强了部队建设,完成了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规定的扩军和整训计划,实现了主力部队正规化、地方武装基干化、游击部队组织化的要求,使山东纵队由地方武装游击兵团,逐步成长为正规化的八路军的一支主力部队。

同时,在五次整军过程中,山东纵队先后将湖西挺进支队、鲁南苏鲁支队、泰西第六支队、陇海南进支队及部分地方武装近4万人,分别划拨输送给新四军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发展壮大主力部队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路军第一纵队

八路军一一五师入鲁后与山东纵队并肩作战,逐步巩固和扩大了山东的抗日根据地。为统一指挥在山东的一一五师主力部队、山东纵队地方武装和苏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派徐向前、朱瑞到山东,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

1939年6月,徐向前带着一支警卫小分队、一匹马、一辆自行车,从冀南平原出发,踏上了新的征程。在山东馆陶,徐向前与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朱瑞会合。朱瑞带着100多名从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和抗大一分校选调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从山西来,其中有王建安、罗舜初、袁也烈等军事指挥人员,还有李竹如、刘子超、谢有法等政工干部。

6月12日,徐向前一行跨过黄河到达泰西,会见了刚从陆房突围出来的一一五师的领导干部,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精神。6月29日,到达沂蒙山区的代庄,与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机关和山东纵队指挥部会合。

会合后的第二天,徐向前、朱瑞便召开了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和山东纵队领导参加的高级干部会议。会上,郭洪涛报告了抗日根据地的开创经过及反“扫荡”经验,张经武汇报了山东的军事问题,黎玉汇报了山东纵队的政治工作,徐向前、朱瑞传达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会议研究了山东的抗战情况,安排了组建第一纵队司政机关的工作。

徐向前刚到山东,正赶上日军对鲁中地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这次“扫荡”是从6月1日开始,日军两万余人以津浦、胶济、陇海路东段及烟(台)潍(县)公路要点为出发地,分十路合击沂蒙山区。驻扎在莒县、沂水、蒙阴等地的国民党军队纷纷转移外线,省委机关和山东纵队机关坚持在沂蒙山区同日军周旋,几乎是天天转移驻地。徐向前、朱瑞马上带领部队,全力投入反“扫荡”斗争。

这天会还没开完,通信员急匆匆地跑进来报告:“一大队日、伪军正向我领导机关驻地扑来。”不一会儿,就听到了敌人密集的枪炮声。当时,山纵主力部队已跳到外线打击敌人,只有山东纵队特务团和第五支队六十一团随分局和山纵领导机关行动。

徐向前非常沉着地询问了兵力情况和敌人进攻的路线,然后果断地说:“不要走,打!虽然我们的兵力少,武器差,但是我们熟悉地形,又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可以凭借有利的险峻地势,送鬼子回老家。”

徐向前当即对战斗进行了部署:一部位于地势险要的黑头洼阻击敌人,一部迂回到敌后,发起突然袭击。耀武扬威的鬼子慢慢走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只听一声令下,密集的枪弹射向敌人。

日军在“扫荡”中从来没有遭到过伏击,万万没想到会遇到埋伏,立即乱作一团。这时,迂回到后面的部队也发起进攻,在两面夹击下,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八路军则乘胜追击,敌军伤亡惨重。这一仗,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大大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增强了指战员的信心,改变了以往遇敌“扫荡”常常被动转移的局面。

反“扫荡”一结束,徐向前即开始着手统一建制,健全领导机构。1939年8月1日,八路军第一纵队在鲁中山区正式成立,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山东的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及苏北的八路军各部队。8月10日、18日,《大众日报》两次刊登徐向前、朱瑞的就职通电。通电发表后,引起了山东及全国各界的重视,对于开展对敌斗争,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8月9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复电山东分局批准成立山东军政委员会,朱瑞、徐向前、郭洪涛、罗荣桓、陈光、黎玉为委员,朱瑞任书记,山东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山东地区的党政军工作。

同时,原苏鲁豫皖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由郭洪涛、徐向前、朱瑞、罗荣桓、黎玉、张经武、陈光、彭雪枫组成,郭洪涛任书记。

10月中旬,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和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去延安开会,朱瑞接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与山东纵队机关于10月13日正式合并,组成统一的指挥机关,徐向前、朱瑞、黎玉合署办公。徐向前、朱瑞以第一纵队名义直接指挥山东纵队各部队,保留山东纵队番号,所属部队仍称山东纵队。

打击顽固派嚣张气焰

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形成的主要标志。抗战初期,各地抗日武装建立后,未能迅速在抗日游击队控制的地区广泛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多数部队都没有固定的正常的供给来源,只能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由村长、保长向各户派收熟食。部队的吃饭、穿衣、医药、装备供给都很困难,有时竟到断粮的地步,只能以野菜、野果充饥。

1939年6月初,中共山东分局接受过去忽视政权建设的教训,派出一批干部到各地组建县、乡抗日民主政权,但遭到了沈鸿烈、秦启荣等地方顽固派的阻挠。

1939年2月,苏鲁战区副司令兼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在鲁村召开全省军政会议,提出“统一划分防区”“统一指挥”“枪不离人,人不离乡,统一行动,军不干政”“给养粮秣,统筹统支”等规定,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防区划定在津浦两侧的滕(州)泗(水)宁(阳)地区,企图限制共产党武装在山东的发展。

尤其是顽固反共的秦启荣,不断制造军事摩擦。1939年3月,在博(山)益(都)边之太和镇,伏击山纵第三支队过路部队,政治部主任鲍辉以下100多人惨遭杀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太河惨案”。与此同时,日本侵略军加强了对其占领区的控制。沂蒙抗日根据地出现了敌、我、顽三角斗争的复杂局面。

1939年3月,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率原东北军第五十一军、五十七军进入鲁南沂蒙山区,战区总司令部驻沂水上高湖。于学忠将军是东北军著名将领,在西安事变前就与红军签订过停战协议,广大官兵也大多有抗日爱国思想,与八路军部队保持了较好的统战关系。

中共山东分局对于学忠、沈鸿烈和秦启荣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原则,制定了“争取于学忠、孤立沈鸿烈、打击秦启荣”的方针。

八路军第一纵队指挥部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驻沂水王庄,离鲁苏战区司令部驻地上高湖仅十几里路。上任不久,徐向前亲自到鲁苏战区司令部驻地会见于学忠,商谈合作抗战和建立政权问题。于学忠以贵宾之礼热情地接待了徐向前,会谈气氛是友好的,但他不赞成八路军搞政权。

于学忠说:“你们抗日,就不要搞地方政权了。八路军是军队,不能搞政权。你们也搞政权,我这个省政府怎么搞哇!”

徐向前说:“我们是抗日的军队,要搞抗日根据地,就得建立政权,发动群众。有了政权,有了群众,才好打日本鬼子。”

于学忠说:“你们不搞政权,也可以抗战呀!”

徐向前说:“部队抗战得吃饭,没有政权,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你们的政权,一不给我们粮款,二不给我们枪弹,连薪饷都不给,我们不搞政权怎么办?!”

于学忠说:“徐司令,我的处境也不好啊!鲁苏战区十九万地方武装,中央政府也是不发薪饷的,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经徐向前反复解释,最后于学忠含含糊糊地说:“建立政权要合乎法律,各级政府要由省政府委任,不经过我们任命,不能算数。”

会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对合作抗战达成初步共识,双方同意互派代表,通过电台保持联系。对建立政权问题虽然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但实际上于学忠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八路军建立的地方政权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

而沈鸿烈、秦启荣一伙却依然我行我素,一而再、再而三地同八路军搞摩擦。1939年8月9日,秦启荣率部在莱芜以北雪野地方,袭击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后方机关,打死打伤指战员20余人,制造了“雪野事件”;5天以后,又在淄河流域围攻山纵两个营达10天之久,制造了“淄河事件”。

针对这一情况,8月下旬,徐向前亲自部署了山东纵队在鲁中淄河流域的反顽战役。这次战役主要是一、三、四支队参加战斗,由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和参谋长王彬在前线指挥。经过连续几天作战,一举拿下了淄川、博山以东的峨庄、太河、朱涯等地,把秦启荣的顽军全部击溃,其残部逃到张店、博山以西去了。缴枪2000余支,有力地打击了顽固派的嚣张气焰。

针对日军第一次沂蒙山区大“扫荡”、国民党地方政权纷纷垮台的有利时机,山东分局下达了《关于恢复县区乡政权之指示》,要求在原政权机构被破坏地区,均要创建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机构;县界应以地形及战争需要重新划分,不受旧行政县界限制。

不久,鲁中区先后成立了淄川、莱芜、博山、沂水等县抗日民主政府。7月下旬,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在沂临边的青驼寺成立,同时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第一军区,林浩任区党委书记兼第一军区政委,刘海涛任第一军区司令员,初步建立起了鲁中抗日游击区。

进入1940年,沂蒙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进展加快。2月16日,费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3月,中共临费县委建立;沂(水)、蒙(阴)、临(朐)、益(都)四县宪政促进会和沂水县参议会成立。6月10日,中共费北县委和费北行署成立。7月11日,蒙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0年10月,中共鲁中区党委成立,霍士廉任鲁中区党委书记。次年2月,建立了沂蒙专署,辖沂水、蒙阴、沂南、沂临边、费东5县,标志着沂蒙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548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